河曲 讓人神往的魅力小城
黃河路小學教師 李艷卿
河曲,一座平凡的小城,以它的質(zhì)樸展示著無窮的魅力。它雖然沒有北京的繁華,也沒有太原的美麗,但它以自己獨有的特色,屹立在晉西北的黃土高原上。因黃河由北向南流經(jīng)縣西過境,蜿蜒曲折,故而得名。
獨特的風景
河曲位于晉、陜、蒙三個省的交界處,黃河拐彎的地方,正所謂雞鳴三省,這里有娘娘灘、彌佛洞、岱岳殿、海潮禪寺等名勝古跡,其中娘娘灘最為出名;相傳漢文帝之母薄太后因呂后誣陷被貶于此,故才有之后的“娘娘灘”之稱。
“九曲黃河十八灣,最美莫過娘娘灘”,它是黃河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島,享有母親河上“第一灘”的美譽。島上風光秀麗,綠樹成蔭,作物珍奇,男耕女織,被人們譽為“世外桃源”。娘娘灘,集遠古文物、獨特風景和豐富的人文文化于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島上風光秀美,景色誘人,夏秋之時,綠樹成蔭,四周水波蕩漾,島上的居民在一片綠色海洋中忽隱忽現(xiàn),別有一番韻味。乘著小船過河的途中,你的腦海里會不時的浮現(xiàn)出“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的景象。一陣清風吹來,島上的花香撲鼻而來。走進島上,尚未收割的莊稼,掛滿累累果實的果園,住人的房屋都被綠樹圍繞著。每到春天,島上鳥語花香,小舟來往,景色著實迷人。在對岸的崇山峻嶺上還有著一座座長城的烽火臺,那是一段關(guān)內(nèi)保存最為完整的明代長城。
廣場和諧風
飯后的廣場成了一片片歡樂的海洋,老遠便聽見了一陣陣的音樂聲,走近一看,原來是人們在一起跳舞,整齊的節(jié)奏,美妙的舞姿成為了全場的焦點。其中,有老人、有婦女、還有小姑娘,你看,那邊兩三歲的孩子也跟著節(jié)奏在跳著、笑著、拍著小手,在她們的笑容中,無不顯示著她們對生活的熱愛與蓬勃向上的活力。旁邊籃球架下,許多學生在進行一場激烈的比賽,他們搶球、運球、傳球、投籃,每一個動作的完成,都是他們默契的表現(xiàn)。雖然他們的額頭上滾下了點點汗珠,但絲毫也沒有阻擋住他們對籃球的熱愛;散步的人們,悠閑地在清風中漫步;小朋友們在你追我趕的嬉戲……這真是一幅和諧而美麗的畫卷。
別具特色的美食
記憶中最深刻的是家鄉(xiāng)的海紅果,因為在河曲,這種果樹遍地都是。我家院里也有幾株,每年我都要看著它們開花,盼著它們結(jié)果,到了秋季,碩果累累,那時我便能品嘗到美味的果實了,海紅果在我的家鄉(xiāng)俗稱“海紅子”,據(jù)說全國各地只有河曲、內(nèi)蒙、陜西有栽種,它由于味道鮮美,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所以很受人們歡迎。河曲人獨具慧眼,由此還制造出了天然果汁飲料———海紅密,風靡山西省內(nèi)外。
酸粥是河曲人一年四季斷不了的一口早飯,它由來已久,據(jù)《河曲縣志》記載:相傳北宋時期,遼兵經(jīng)常入侵。一次,老百姓正在淘米準備做飯,忽有遼兵來襲,老少丟下尚泡在水中的糜米盡皆出逃,幾天后兵退還家,發(fā)現(xiàn)浸泡在水中的糜米已經(jīng)發(fā)酵變酸,想丟又舍不得,將就煮熟,以此充饑,出人意料的是,做出來的酸飯酸爽可口,色、香、味俱全。從此以后,酸米飯便載入了河曲飲食文化,世代相傳,延續(xù)至今。
杏瓣兒是河曲縣的傳統(tǒng)食品之一。據(jù)考證,杏瓣兒始制于唐代。在河曲一帶,幾乎村村都栽有杏樹,杏瓣兒是用杏仁加工而成,據(jù)傳說杏瓣兒也曾為貢品。杏瓣兒是油潤潤的,油杏瓣兒也由此產(chǎn)生。它不僅色鮮味美 ,酥脆可口,而且還有清肺利痰的功效。
河曲開河魚是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的特產(chǎn)。它不僅色澤明亮,肉質(zhì)細膩,味道鮮美,而且營養(yǎng)價值高。這也是“開河魚”受到食客歡迎的癥結(jié)所在。更是晉西北九曲十八彎河曲縣著名特色菜。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河曲,這里有山有水,風景如畫,好比塞上江南,是一個讓人向往的地方。
Hash:c9e5294e44d4f1d9348b7f343a47bb9b50aa8391
聲明:此文由 掌上河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