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建筑大觀園:南安蔡氏古民居的神奇魅力

▲蔡氏古民居是閩南“紅磚文化”的代表

“國寶級”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與永定土樓并稱為福建的兩朵民居奇葩。蔡氏古民居神奇在哪?昨日,記者前往蔡氏古民居,感受這座閩南“小故宮”的神奇魅力。

傳說添神秘色彩

蔡氏古民居位于南安官橋鎮(zhèn)漳里村一個叫“漳州寮”的地方。管理處蔡宗敬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傳說。清朝中期,有一天,泉州知府微服出巡,來到此處,見處處是茅棚,沒一處好房子,但是農(nóng)民個個辛勤勞作,就問他們:“這里是什么好地方?”一個農(nóng)民答到:“將就寮(閩南語)?!?/p>

“將就寮?”知府竟不知道他所管轄的范圍內(nèi)有這么一個地名,于是問:“怎么說?”一個青年農(nóng)民答道:“我們這里的居住條件差,沒有房屋,搭個茅棚將就,鄉(xiāng)親們便把村子取名‘將就寮’,先將就過日子,日后發(fā)達,再建華麗大厝?!?/p>

知府聽了,非常贊賞:“農(nóng)民也該有此大志。我就給你們起一個雅致的名字吧,取諧音叫‘漳州寮’吧!”

于是“漳州寮”的名字就流傳下來了。而那個與知府說話的青年就是蔡樹清,也就是蔡資深的父親,蔡氏古民居的建設(shè)先驅(qū)。

40年造閩南“小故宮”

蔡樹清后來到菲律賓經(jīng)商致富,清同治六年(1867年)回到村里,在“漳州寮”興建豪宅,建啟昌厝、攸楫厝等房屋。其后,其子蔡資深繼承父業(yè),相繼建大厝,至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歷時40多年建成了集各種建筑特色為一體的閩南“小故宮”?,F(xiàn)存較完整的宅第共16座,總建筑面積有40多畝,建筑多為穿斗式結(jié)構(gòu),硬山或卷棚屋頂。

置身古民居中,就恍如身處一座古色古香的清朝閩南建筑博物館。這個建筑群有大小房間近400間,東西長200多米,南北寬100多米。座座房屋雕梁畫棟,裝飾著精美的木雕、泥灰雕、磚雕、石雕

從遠處看,蔡氏古民居就像一把琵琶,一頭大一頭小,石埕上石板之間縫隙就像琵琶樂弦。

體現(xiàn)高超建筑技藝

南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小川說,蔡氏古民居是現(xiàn)存和已消失的閩南文化的見證。嚴整的布局、精美的雕飾,折射的是閩南成熟高超的建筑技藝。而其聚族而居的建筑形態(tài),更是現(xiàn)代建筑所沒有的。

蔡氏古民居的垣墻用幾種規(guī)格的紅料,經(jīng)泥水工橫、豎倒砌筑,白灰磚縫黏合成紅白線條優(yōu)美的拼花圖案,色彩異常強烈,形成獨具閩南特色且極富文化內(nèi)涵的“紅磚文化”。

Hash:882596afbec7e1bd63c34cdad4d01de6b317a638

聲明:此文由 蔡氏家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