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風物掠影

金山寺風物掠影

金山寺位于今江蘇鎮(zhèn)江市區(qū)西北的金山上,始建于東晉,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勢,使山與寺融為一體。寺內(nèi)主要建筑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jīng)樓、方丈室等。金山寺自創(chuàng)建以來,經(jīng)歷代修葺,古跡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壽塔、法海洞妙高臺、楞伽臺(又名蘇經(jīng)樓)、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覽亭”)等。

金山是江南佛教圣地,梁武帝在金山設立了莊嚴隆重的水陸道場,誦經(jīng)設齋、禮佛拜懺、追薦亡靈。金山寺至2016年已有1600多年歷史,總共有81位方丈。全盛時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侶數(shù)萬人。清朝時期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

金山因有金山寺而名聞遐邇。原名澤心寺,亦稱龍游寺。清康熙帝曾親筆題寫"江天禪寺",但自唐以來,人們皆稱金山寺,是中國佛教誦經(jīng)設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fā)源地。金山寺寺門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櫛比,亭臺相連,遍山布滿金碧輝煌的建筑,以致令人無法窺視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說。

慈壽塔高約36米,磚木結構,七級八面,矗立于數(shù)重樓臺殿宇之上,為金山標志。最早的慈壽塔建于南朝齊梁時期,原為兩座,南北對立,后倒塌。宋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年)修復,重建后成為一座八角七層塔。明隆慶三年(1569年),明了禪師重修;如今的慈壽塔,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的。

離塔不遠有一涼亭,因宜于賞云望江,稱為“留云亭”、“吞海亭”;亭內(nèi)立一石碑,上刻有康熙御書的“江天一覽”四個大字,故又名“江天一覽亭”。

本文圖片均為樂藝會藝術圖庫資料

謝絕未經(jīng)同意自行拷貝至自己公微號

Hash:79ecea0eb448e32f1bb56a43810a614d17800d15

聲明:此文由 樂藝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