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香古色的苗寨, 趁著還沒商業(yè)化趕緊去溜達溜達
在重慶酉陽縣內(nèi)阿蓬江的中游地段,坐落著一古苗寨,據(jù)當?shù)氐睦先苏f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全村108戶500多寨民,全是石姓。
古苗寨坐落于一個頗似撮箕狀的大山溝當中,三面環(huán)山,另一面則比較空曠,呈坡度傾斜,一直延伸至阿蓬江邊。村子有小溪流淌,竹林環(huán)繞,古樹參天,郁郁蔥蔥,鳥語花香。
石泉古寨,小地名“火燒溪”,迄今為止是為數(shù)不多的保存的最為完整的一座苗家寨子。
據(jù)說“火燒溪”的由來源于一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石泉古苗寨原始叢林密布,異禽猛獸往來于林間。一天下午,石泉老祖干完活回家來,見家里的火塘內(nèi)一條巨蟒盤繞其間,周圍小蛇蠕動,把老祖嚇壞了,沒敢進屋就徑直退回到阿蓬江邊,便放了一把火,把“一溪兩蓋”燒了個干凈,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由此,異禽猛獸被趕走,石泉古苗寨便興旺發(fā)達起來。雖是傳說,更增添了幾分古苗寨神秘的色彩。
據(jù)當?shù)亍妒献遄V》記載:石氏祖先1510年明武宗年間從從江西遷移過來,原本只是一戶人家,經(jīng)過15代人的發(fā)展,便發(fā)展成了今天這么大的規(guī)模。
后來隨著漢文化的滲透,逐漸重視文化和教育。在明清時期,石氏家族先后出了兩位武秀才。
因為世代重視教育,建國以來寨子里出了不少大學(xué)生、研究生和處級以上領(lǐng)導(dǎo)干部。明清舉人石昌熙的后人現(xiàn)大多在酉陽、黔江、涪陵、萬州等地工作,有的已留學(xué)定居美國。這些從寨子里走出去的人,帶著苗寨的樸實,為古苗寨增添了不少光彩。
也許因為石姓祖先素來尚武,故人多高大,性格粗獷豪爽。
數(shù)百年來,由于道路交通的制約,致使古寨保存完好。古寨民居全為木質(zhì)的四合院和吊腳樓,房屋除了正房、堂屋、轉(zhuǎn)角、廂房、朝門,還有奇特的“官房”。最為神奇的是,修建這些房屋時,穿枋斗榫沒用一鐵一釘。村民家中的日常用具,幾乎都是明清時期的祖宗們遺留下來的。被譽為“最原生態(tài)的古苗寨,獨特苗家古民居活化石”。
據(jù)說這水缸是清末年間留下來的。
青瓦灰墻的老房子,屋子的窗戶皆雕刻著精美的窗花。圖案主要為花、鳥、獸。
窗花雕刻里的花,主要是梅花、桃花等;鳥一般是喜鵲、鳳凰等,獸類主要是梅花鹿、山羊等動物。這些窗花,雖然因年代久遠,失卻了最初的色澤,但雕工精美。
而且村子里每個年代的文化都沒有斷代,從清朝、民國,到解放后,都能看到其痕跡,比如這些六七十年化的標語依然清晰可辯,沒有人刻意的去改變什么,或許幾十年后還是這樣。
還有隨處可見的牌匾、精美的門環(huán)、據(jù)說還有曾近的以為石姓武官操練的一對石蹬。
古村里沒有餐廳、沒有紀念品商店,沒有酒店(有個別人家可以提供住宿服務(wù)),沒有導(dǎo)游,沒有游客中心,可以說是真正原生態(tài)的古苗寨。
如果你想要在這里借住一晚,建議到熱情好客的苗民家里嘗嘗他們自制的臘肉。
這個臘肉是當?shù)氐囊淮筇禺a(chǎn),在村子里都買不到的,村民都是自給自足。
每年春節(jié)前家家戶戶都會殺一頭大肥豬過年,除了用來招待客人以外,其余的肉都切成大塊掛在梁上熏著,想吃了就切一塊下來。很多人家一掛就是一年,基本可以維持到第二年春節(jié)前殺年豬的時候。
炕上的火爐也是這古老村子的一大特色。
老人說他們這里家家戶戶都這樣。天冷了,一家人就坐在炕上圍著火爐烤火、聊天,燒水,而且還可以熏房梁上的臘肉。
再踱步到房子外面,看到的都是吊腳樓,基本沒有現(xiàn)代化的磚混建筑。
要說外來現(xiàn)代文化對這個村子最明顯的變化,那就是電力的運用了,因為很多的電線在這里,非常打眼。
在村子里漫步,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自然天籟,有蟲鳴,有鳥叫,有雞唱,有犬吠……還有風(fēng)吹竹木的聲音,以及遠處阿篷江的隱隱濤聲... ...到處都是你觀賞的對象。
這里沒有污染,滿眼翠綠,空氣清新,沁人心脾。
在到處彌漫著古香古色的村寨里隨意地逛著,的確很容易讓人忘卻外面世界的喧嘩與吵鬧。
如果有一天你也來到這里游玩,請你也保持著這樣一顆心——享受著而舍不得干擾它得寧靜和美好。
Hash:d5adcee7e2a2ed22d408832c8120dd6c64a68b36
聲明:此文由 尋找古村落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