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連老建筑中尋訪時間的朋友

春節(jié)一個重要習俗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守歲,迎接新年的到來。新年舊歷交替之際,人們會比平時更強烈地感覺到時間的易逝。那些帶有時鐘的老建筑,則以一種日常的方式,提醒著人們時間的流逝。

英國倫敦大本鐘、捷克布拉格天文鐘……國內外有很多知名的鐘樓建筑,而大連同樣有很多帶有時鐘的老建筑。俄羅斯作家戈里有一句名言:“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的時候,建筑還在說話。”雖然由于年代久遠或失修,這些建筑上的時鐘,有的不見了,有的停擺了,但它們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著文化歷史。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的腳步,看看大連這幾座帶有時鐘的老建筑。

01|滿蒙資源館舊址

1899年8月1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發(fā)布建立自由港的敕令,將青泥洼改成“達里尼”(大連),開始建達里尼港和達里尼市。100多年前,俄國人在現(xiàn)西崗區(qū)勝利橋北建立起大連第一條街道。街的名字是“工程師大街”,也稱“技師大街”,就是現(xiàn)在的團結街,也被叫做“俄羅斯風情一條街”。街盡頭那座帶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筑就是當時的市政廳舊址。

達里尼市政廳,建于1900年。該建筑地上兩層,地下一層,為磚混結構,建筑面積4899平方米。建筑采用紅磚、綠瓦、尖頂裝飾。

建筑主樓正面上方鑲嵌一座時鐘。1904年日俄戰(zhàn)爭,日軍攻入大連。俄國人在撤退前將市政廳放火燒毀。從日本人拍的燒毀后的老照片可以看出整個建筑除了墻體之外,所有的木制建構全部燒毀,那座時鐘也未能幸免,形成一個圓形的空洞。1926年,日本殖民當局將達里尼市政廳修復,重新安上時鐘,改為滿蒙資源館。1950年改名為東北資源館。1959年定名大連自然博物館。這座文物級歐式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上面的時鐘也不見了。

02|大連火車站

1935年8月23日,稱為“大連驛”的原大連站動土修建。站舍由滿鐵留美建筑師太田宗太郎主持設計。大連站原規(guī)劃在市區(qū)東端碼頭處,后因市區(qū)向西擴展,把大連站定位在連接東西市區(qū)的青泥洼橋北邊。因為大連車站選的新址是一塊坡地,南高北低,太田宗太郎巧妙地利用了地勢。設計了引橋汽車道直接連接第二層,這樣上進下出就使上火車和下火車的人流、車流、物流分開。

1937年6月1日,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舉行站舍竣工慶典,6月16日,大連站正式啟用。這座車站主體建筑正上方鑲掛直徑3米的醒目大鐘,為南來北往的人提供方便。

在日本東京,上野火車站同大連火車站很相似,包括正面的時鐘,只是上野車站沒有大連車站規(guī)模大。

03|大連中央郵便局舊址

大連中央郵便局舊址位于大連市中山區(qū)長江路134號。始建于1929年,1930年竣工。建筑面積9194平方米,占地面積5200平方米,地上四層,局部五層,地下一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西洋古典手法和風建筑?,F(xiàn)為大連郵政局所屬大連勝利橋郵政局、中國聯(lián)通營業(yè)大樓。這座建筑的兩側各鑲掛一座時鐘。

04|三越洋行大連支店舊址

三越洋行大連支店舊址位于常盤町1番地(今中山路108號)。日商北田內藏投資500萬日元,1936年10月始建,1937年9月20日建成開業(yè),是大山通“三越”的新店址。建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近代歐式風格,建筑面積8105平方米。曾經是大連市標志性建筑之一。1945年8月,蘇聯(lián)駐軍司令部接收了三越洋行全部財產,改名為秋林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隸屬于哈爾濱秋林總公司。1953年10月移交中國,稱大連秋林公司。這座建筑上的大時鐘特別醒目。

05|大連市場舊址

大連商場是一個全國聞名的大型綜合性零售性商業(yè)企業(yè),一個具有80多年歷史的老店,位于中山區(qū)青三街1號。其前身是日本統(tǒng)治時期的日本人投資建設的常盤橋市場,始建于1936年,1938年建成營業(yè)。1945年旅大解放后,更名為大連市場。1958年9月1日,更名為國營大連市場商店,簡稱大商。大樓入口處上方鑲掛時鐘。

06|大連埠頭事務所舊址

大連埠頭事務所舊址位于大連中山區(qū)港灣街1號,現(xiàn)為大連港集團辦公樓。建于1916年-1926年,建筑面積16260平方米。大樓分兩期工程建設,1920年10月20日,一期竣工。1926年12月31日,二期竣工。日本侵略者為掠奪中國東北資源,侵入大連伊始便加強港口建設,成立了埠頭事務所,壟斷了東北經濟和對外貿易。這座建筑在主樓正門上方鑲掛一座醒目的時鐘。

07|大連民政署舊址

大連民政署舊址坐落于中山廣場2號,建于1908年。建筑面積3350平方米。它正面對稱,兩端突出三角形山花,中央高塔正面鑲掛一座時鐘。

08|旅順將軍樓舊址

旅順也有一處帶有時鐘的老建筑。1898年俄國強租旅大之后,關東總督府將旅順新市區(qū)設計方案呈送給沙皇,1901年5月經沙皇批準后,在龍河以西的太陽新市區(qū)建設便緊鑼密鼓地展開了。殖民者在大廣場周邊,建官衙,設軍部,還建有旅館、銀行、郵局等。環(huán)境幽靜、風景秀美的地段,布滿了軍政要員的官邸和俄國人的居民樓。

在軍政要員的別墅中,位于列寧街24號的一座歐式小樓與眾不同,主樓的正上方圓形建筑內,安裝了一座時鐘。這是旅順地區(qū)第一座帶有時鐘的建筑,也是旅順老建筑上唯一的一座時鐘。因年代久遠,當年的主人已經無從考證,人們習慣上叫其將軍樓。這座小樓俄日時期用作軍事高官的住宅。蘇軍在旅順期間用作醫(yī)院辦公樓,原解放軍210醫(yī)院和215醫(yī)院用作檔案室。由于年久,這座別墅上的時鐘已經脫落了。

國內標志性帶有時鐘的老建筑

帶有時鐘的老建筑比較多的是海關大樓和火車站,在國內最有影響的兩座建筑當屬上海海關大樓和北京火車站。

上海海關大樓

去過上海外灘的人,都會看到上海海關大樓上的四面大鐘。那座大鐘由英國制造,重達6噸,總造價5000兩白銀。1927年安裝以來,一直由專職工匠精心維護、檢修保養(yǎng),至今仍在準確報時。

北京火車站

1959年北京火車站新站建成,經過返修擴建,截至2017年底,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中央部分建有兩座鐘樓是北京站的一大特色。

文字:李華家

編輯:周代紅

Hash:96f35bdd304bdb73d1d5a9a38ed120d40150f8b5

聲明:此文由 大連文化眼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