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都昌這個地方承載著無數(shù)都昌人的記憶......

愛祖國、報親恩、親兄弟、和夫婦、擇朋友、重師道、誨子弟、勤職業(yè)、省用度、講道德、息爭訟、遠異端

近年來,都昌縣直面城市建設與發(fā)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時代之問”,大力推進老城區(qū)改造,讓這座城市不斷展現(xiàn)新的風韻,煥發(fā)新的活力。都昌縣政協(xié)日前編印出版了《老城的記憶》一書,留存一些“文化中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愁里的文化”。如果要給這個有著1200余年歷史的都昌老城的“九街十三巷”評選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街巷,金街嶺會成為熱門。不只因為金街嶺的形成歷史有800余年,而且?guī)X下的老縣中承載了都昌多少學子的芳華記憶。說有關金街嶺黃姓的記憶的底色是“金黃色”,不只是一種特設的簡稱,而且對于這個家族來說,那些歷史上的人和事,是一種多么有質地的記憶。比如關于革命烈士黃徽基,比如關于蔡元培夫人黃仲玉,挖掘這些“金街嶺驕子”的記憶,讓金街嶺以至都昌這座老城的歷史增其厚重。

“金街嶺”得名的傳說

都昌黃氏承襲“江夏世家”,尊五代十國時期后周的比部郎黃俊伯為一世祖。黃俊伯的九世孫黃唐發(fā)(1100—1163),登南宋建炎二年李易榜進士。初攝永豐令,再任衢州龍游主簿、饒州浮梁丞、溫州平陽府丞,秩滿后回父黃澤居地的都昌一都大寧池(今汪墩鄉(xiāng)所轄)定居。黃唐發(fā)所生三子黃吁、黃頤、黃灝皆進士及第。第三子黃灝列宋理學家朱熹的“都昌朱門四友”之首位。都昌眾多黃姓村莊大多為黃吁、黃頤的后裔,黃灝后裔居星子等地,在都昌獨大沙鎮(zhèn)黃家山屬其后裔。

都昌沙港黃氏在汪墩的祖祠

如今的都昌縣城作為一縣之治所是在唐朝大歷年間(766—779),距今已歷1250余年。一代代都昌人耳熟能詳?shù)摹敖鸾謳X”被叫了八百余年。

金街嶺作為都昌故城重要的一條老街,其實存在的歷史顯然不只800年,幾與城治同生,滄桑已愈千年。通常對“金街嶺” 起止的界定是,從近碼頭的小南門至現(xiàn)今解放路的余家廳,金街嶺所住居民多為黃姓、吳姓等。關于“金街嶺”的得名,1936年出生的世居金街嶺的黃仁光老人講述著這樣一個故事。

金街嶺下任遠中學孔子銅像

金街嶺原稱“古南街”,都昌縣城的黃姓屬黃頤的后裔,最早居住在余家廳對面的陶公廟(現(xiàn)實驗小學校園內)。黃頤的六世孫黃忠義(約生于1335年),于元末明初由縣城陶公廟分遷至不到一里遠的古南街,俗稱嶺上黃家。城中言“嶺”,狀的是地勢高。在黃仁光的記憶里,1954年那場大水,縣城西街行船,而金街嶺據(jù)高地卻沒受淹。黃忠義的四世孫黃仲貴居市而商,在西街開了家雜貨店,兼做米生意。黃仲貴秉承天道酬勤,每天做夜市,打理鋪事都會到酉、亥之交。夜深人靜,他提著盞馬燈照明,回安在嶺上的家,途中有一段時光總能隱約聽到磨劍池附近(今任遠中學校園內)的黃家后門塘傳出馬嘶之聲,定睛看時,金光閃爍,能辨出一匹黃馬、一匹白馬騰躍的身姿。也懂堪輿之學的黃仲貴知道,馬影之兆,絕不是一般人認為的“鬧鬼”,而是“吉驗”。

黃仲貴對塘中顯馬也沒聲張,到了秋冬之交,他請來民工,將后門塘車水來汲干,對外說是淤泥過厚,清淤一方面可掏塘擴增容水之量,另一方面塘泥可肥黃家麻園。究其實,他是想一探究竟,塘池中有何吉征。汲水見底,清淤顯真,黃仲貴得到了分外之“貴”:從泥中掏出十八座金圈椅、十八缸金元寶。很有城府的黃仲貴不事聲張,取寶時辰也放在了酉、亥之交,并重賞了民工。

逼仄的金街嶺

黃仲貴取了這份意外之財,將生意愈做愈大,過鄱陽、通長江,風生水起。第二年,黃仲貴揚帆起航帶著兒子又去京城應天府做生意去了。留在家中的夫人和兒媳掀開藏置于廂房的十八缸金元寶,兒媳拿出一塊把玩,留心到元寶金身未濯清,還粘著污泥,于是提議在家的女眷來清洗。婆婆接過金元寶端詳,竟發(fā)覺底座有小篩孔,于是咋呼:“幸好吾輩發(fā)現(xiàn)得早,金子都要被蟲蛀成洞了。這樣窩藏見不得陽光,洞孔還會越來越大。”其實,那金元寶底座的小洞是鑄造的工藝留下的氣孔,軟蟲何能穿之?黃仲貴的夫人帶著兒媳,在門前圍出一長條地帶,將十八缸金元寶悉數(shù)放在陽光下曝曬,以避 “蟲蝕”。這下滿城都傳開了“曬金”之談。數(shù)日之后回到家中的黃仲貴責怪家人見了光天化日之露富,也解說了一番“氣孔”之原理。但黃家曬黃金的事還是傳得滿城皆知,“曬金街”自此傳叫開來。明初的正德年間,“金街嶺”正式成名。

金街嶺居民老門牌

黃仲貴將露了富的金銀用來擴購金街嶺黃家的家產(chǎn),西邊從小南門到城墻腳,東邊到新開寺(現(xiàn)任遠中學附近)都成了金街嶺黃家的地盤。他將金銀分給同宗族的黃姓人家外遷發(fā)脈,據(jù)說一天齊嶄嶄四座華麗祖堂同竣工上梁。黃仲貴得意外之財而“貴”,這當然只是個傳說。金街嶺黃姓人家的殷實,在明之前的宋代的都昌縣城就顯赫一時。在金街嶺黃姓老人的講述中,有一個“黃邵聯(lián)姻”的故事。說宋理宗年間,金街嶺的黃伸文生五子一女,獨生女嫁給了邵家。黃家陪嫁除了給了很多的房宅子,還將黃婆嶺(在今老電影院處)陪嫁作了燒柴山,思古堰(今絲瓜堰)陪嫁作了浣衣池,可見黃氏家業(yè)的厚實。

黃徽基烈士的金色年華

對于金街嶺,比黃金更珍貴的是具有金子般高貴心靈的金街嶺人。革命烈士黃徽基,面對國民黨劊子手的嚴刑拷打,英勇不屈,將24歲的金色年代定格于青史。

刊載黃徽基烈士事跡書籍

黃徽基(1906—1930),又名飛東,小名水生,1906年出生于金街嶺黃家。在《都昌歷史名人》《都昌英烈》等書籍里,列有黃徽基的專傳。在此,不妨編年體式地梳理黃徽基短暫的紅色人生軌跡。

1906年10月24日,黃徽基出生于都昌縣城金街嶺黃家,是年為清光緒32年,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

1919年,父親離世,留下母親許祖香帶著13歲的黃徽基和弟弟、妹妹相依為命。

1921年,入縣立高等小學讀書,成績優(yōu)異,深得老師劉肩三喜愛,并引導黃徽基認識社會的不平等,熱心社會變革。

1922年,積極參與劉肩三組織的驅逐縣知事劉燮臣運動。

1924年,黃徽基以學生領袖的影響,追隨劉肩三發(fā)動群眾砸縣公署的錢糧柜,同年暑假在縣立高等小學畢業(yè),留校做教員。

1926年,經(jīng)劉肩三、劉越介紹,先后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中國國民黨組織,擔任了國共合作時實際由共產(chǎn)黨領導的國民黨都昌縣臨時黨部的執(zhí)委兼青年部長。

1927年,轉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當選為縣委委員,成為都昌大革命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同年,在南昌學習并出席國民黨江西省第三次代表大會,會上慷慨激昂地譴責蔣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同年被捕,后經(jīng)母親營救“取?!贬尫?。9月被選派去蘇聯(lián)學習,因國內急需年輕干部,旋回。

1928年,秋季,被組織安排設在景德鎮(zhèn)的中共江西東北特委工作;冬季,奉命在鄱陽康山創(chuàng)建黨的組織。

1929年,1月任中共樂平縣委書記,以開小雜貨兼書店為掩護,領導樂平革命運動,為創(chuàng)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十軍,打下堅實基礎。是年冬,由于叛徒出賣,黃徽基被捕,敵人軟硬兼施,他正氣凜然,視死如歸。

1930年,黃徽基被從樂平監(jiān)獄轉押到南昌衛(wèi)戊司令部監(jiān)獄。8月3日,遭劊子手張輝瓚手下施之電刑,英勇赴難,烈士遺體被拋贛江。

金街嶺上的老黨校大門

黃徽基烈士的母親許祖香是一位思想開明,很有主見的慈母。1927年,黃徽基第一次遭捕,她不惜變賣家產(chǎn),被反動派勒索一百多塊光洋,營救出兒子。面對兒子釋放后向她懇求,初心不改投身革命的決心,為人母的許祖香深深理解兒子的抱負,灑淚作別。黃徽基在趕赴上海尋找組織的途中,十分思念母親,在南京為母親寄來自己的一張照片,在照片背后向母親表白心跡:懶作返家夢,分成身外身。愿隨征雁去,朝夕待慈母。那時母親已為他訂了一門親事,待字閨中的姑娘王荷蘭端莊賢惠,母親和黃徽基都很滿意,但黃徽基想到自己獻身革命,生死難卜,他寫信給母親,請求母親說服王荷蘭解除婚約,找個安穩(wěn)家庭的子弟過日子。深明大義的母親和準媳婦只好含淚照辦。許祖香對革命的貢獻,還表現(xiàn)在對共產(chǎn)黨人的營救上。在兒子黃徽基犧牲后,1930年國民黨一次被捕了八位共產(chǎn)黨員,一時關押在縣城西街向家院,許祖香傾盡所有,拿出家中所蓄銀元,去營救這批共產(chǎn)黨員。老人上世紀70年代以高齡在金街嶺辭世,將一生的懿德留在了金街嶺老一輩人的記憶深處。

南山黃徽基烈士墓

在金街嶺與黃徽基同輩的族弟的記憶里,相傳著一個至今沒有錄入任何文字記載,而的確有見證的關于烈士有親生骨肉的講述。黃徽基1929年元月,在他23歲時調任中共樂平縣委書記,為了便于在白色恐怖下隱蔽身份開展革命工作,他當時化名姓徐,與當?shù)匾恍郧橄嗤兜呐樱_以夫妻身份,開了一家雜貨店兼書店。當年黃徽基與這位從未帶回金街嶺家中的革命伴侶生下了一個兒子,金街嶺的家人是知道這件事的。母親許祖香還親手縫制了襁褓中的嬰兒用的衣物,托黃徽基的一個族叔黃嗣谷送到樂平,表達祖母對這個孫子降臨人世的一份祝福與厚愛。黃嗣谷民國時期是都昌縣城修鐘表的名匠,他上景德鎮(zhèn)、進武漢等地調配鐘表零件時,在樂平黃徽基處落腳過多次。黃徽基當年底被捕,烈士的遺孤自此杳無音訊。現(xiàn)在分析起來,烈士遺孤的下落無非是兩種情況:一是向死。黃徽基遺孤母女被國民黨當局迫害,甚至被“斬草除根”,獻身革命了;或是在那個艱苦的歲月,烈士遺孤在動亂中夭折了。一是向生。1929年生人至今剛好90年,如果烈士隱姓埋名長大成人,他的子孫會知曉黃徽基先烈的身世嗎?對于金街嶺黃徽基家族,他們當然期盼能有黃徽基烈士親生骨肉后人尋親都昌,而得確證身世團聚的感人場面出現(xiàn),以割不斷的親情告慰先烈。

南山烈士紀念碑處俯瞰

2013年底,黃徽基烈士的嗣子黃明才先生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在南山重立了黃徽基烈士墓。在南山“紅色記憶”烈士紀念碑,黃徽基的英名鐫刻于烈士墻。黃徽基的英靈與巍巍南山、浩浩鄱湖長存。

來源:九江都昌發(fā)布

Hash:cd22a2eb66b9af7e43ae78b67b1c4f699dbd0855

聲明:此文由 都昌熱線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