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趣讀︱舊時光里的老廣州
每一座城市,其所承載的歷史都是獨特的,都有道不盡的城市記憶和滄桑厚重,廣州城也是如此。廣州,舊稱“廣州省城”,歷史悠久,自西漢趙佗開創(chuàng)至今,已有2000多年建城史。
在轟轟烈烈的歷史長河中,民國的風采也給廣州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記憶。民國時期的老廣州韻味濃郁,作為近代中國中西建筑文化碰撞與交流發(fā)生最早與最激烈的城市之一,有著中西合璧、浪漫開放的特別風情。
而今民國時代已經(jīng)遠去,今日一起通過片段小文,重新打撈一段有關(guān)老廣州的深邃綿長的民國記憶。
舊時光里的老廣州
選自《民國趣讀·老廣州》
馮國梁:老城變遷
廣州古城從興建到拆城,經(jīng)歷了二千多年。隨著各朝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發(fā)展,古城也出現(xiàn)多次的變化。而廣州古城絕大部分都在越秀區(qū)。根據(jù)古文獻記載:“其城(指廣州城)則周赧王時越人公師隅為越王無疆所筑,為之南武城,秦置郡縣,屬南???/a>番禺縣,南海郡尉任囂拓之,趙佗據(jù)以自立為南越王,復增筑之,后世因亦呼為佗城。”南武城的確實地點雖無法查考,但任囂任南??の緯r,曾修筑的番禺城,俗稱任囂城。關(guān)于任囂城城址,據(jù)北宋初鄭熊的《番禺雜志》說:“在今城東,二百步,小城也,始囂所理,后呼東城,今為鹽倉即番禺縣也?!睋?jù)后人考證,宋代的鹽倉在今中山四路倉邊路以西的舊倉巷。這座小城,東起倉邊路,西至北京路;南到中山四路,北至越華路。秦漢之際,繼任囂統(tǒng)治南海郡的趙佗,曾把這座小城——任囂城擴大到周長十里的大城,俗稱“越城”或“趙佗城”。東起德政路,西至廣仁路、廣大路,南到北京路的圣賢里,北至正南路的錦榮街。這些地段都屬于越秀區(qū)范圍。自三國至唐代的廣州城,只有古越城的西半部,比宋代的中城(又稱子城)南邊還略小。宋代在北宋慶歷四年(1044)修筑子城之后,北宋熙寧三年(1070)和熙寧四年修筑東、西城,與中城連接。東到今農(nóng)民講習所以東,西到今人民路,北在百靈路、越華路、豪賢路一線,南抵大德路、文明路。元初曾大毀天下城垣,元至元十五年(1278)廣州城被拆,至元三十年(1293)始修復。明代廣州城垣又進入大發(fā)展時期,明洪武十年(1377)前后,將宋時的三城合一,并向北跨到越秀山之上,向東伸延越秀路。
嘉靖四十四年至四十五年(1565—1566),又在城南加筑外城,周長六里多。后人稱明初所筑為“老城”或“舊城”,嘉靖時所筑為“新城”。老城南界為今大德路、大南路、文明路。新城南界為今一德路、泰康路和萬福路。新老城東界為越秀路(越秀路與中山路相交處為老城大東門舊址)。新老城西界為人民中路(舊稱豐宇路)和人民南路(舊稱太平路)。人民中路和中山路相交處,為老城的西門舊址,所以現(xiàn)稱之為“西門口”。清順治四年(1647)又在新城之南,增筑東西兩翼城,直至珠江邊,各長二十余丈,此后再沒有擴展了。民國七年(1918)廣州設(shè)立市政公所后,開始拆城墻,至民國十一年(1922)除越秀山至五層樓附近一段城墻外,已全部拆完。
從宋、明、清城內(nèi)所轄的地區(qū)來看,除了文明路以南,文德路和德政北路以東一小部分地區(qū)屬東山區(qū)外,其余絕大部分地區(qū)屬越秀區(qū)。明代老城的七座城門,除正東門(俗稱大東門)和定海門(俗稱小南門)在東山區(qū)外,其余正西門、正南門歸德門、正北門、小北門等五座城門都在越秀區(qū)轄內(nèi)。
廣州古城的變化,體現(xiàn)出城墻作用的擴大。唐代廣州雖然是世界著名的商港,但城墻的作用大概僅是用來保護官衙,范圍不大,商業(yè)區(qū)多在城外。宋代廣州的經(jīng)濟比唐代有所發(fā)展,城墻也經(jīng)過十多次擴建和修繕,主要商業(yè)區(qū)也列入城墻的保護范圍。以后明、清兩代城墻的作用更主要是保護商業(yè)區(qū)。
《廣州市越秀區(qū)的沿革》
何炳材:大鐘樓,見證廣州百年滄桑
粵海關(guān)的原始辦公大樓位于西堤沙面附近,距離十三行原英商會館不遠,建于1859 年(清咸豐九年)。樓高兩層,占地面積4000 多平方米,在當時可算是廣州市最高大的洋樓之一,令人矚目。大樓南向瀕臨珠江,前面岸邊建有海關(guān)碼頭,海關(guān)碼頭東邊有幾個商船碼頭,貨輪、客輪均可靠泊。辛亥革命后,粵海關(guān)大興土木,將該辦公大樓(已有55 年老齡)重新拆建,建成現(xiàn)在模樣的“大鐘樓”。大鐘樓于1914 年3 月28 日奠基,奠基人為當時粵海關(guān)之監(jiān)督宋壽征和稅務(wù)司梅樂和(F. H. Maze,英籍),1916年建成,耗資達12 余萬兩白銀。樓高31 米,地下室和一樓全部用花崗巖砌筑,僅作儲物用的地下室高出地面4 米,全樓按防洪防臺風之高標準設(shè)計建筑,質(zhì)量要求極高。頂層的鐘塔本身高13 米,大鐘是由英國著名鐘廠制造,鐘面直徑約3 米,夜間有燈光照耀,四面可見,每15 分鐘以音樂報時一次,風靜時可傳播4 公里之遙。大鐘還有一條直徑1.5 厘米、長約15 米的鋼絲纜,吊著一個重約200 公斤的鋼錘,每月由兩名工人用手搖起重機將鋼錘絞上,作為時分針運行和報時音響的機械動力。粵海關(guān)的大鐘樓是我國近現(xiàn)代史上有名的大鐘樓之一,至今仍完好無損。
《粵海關(guān)概述》
劉文瀾:四牌樓“搬家”
四牌樓,是地名也是街名,即今天廣州的解放中路。60 多年前(20 世紀20 年代),那里稱為歸德直街,1929 年拆舊城建馬路時改稱中華中路,1949 年10 月廣州解放,1950 年改名解放中路。
四牌樓是惠愛坊、忠賢坊、孝友坊、貞烈坊四座石牌坊的合稱。若加上紀念海瑞的盛世直臣坊,共有五座。但人們叫慣了,只稱四牌樓。四牌樓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這些牌坊雖然有封建意味,但都為紀念歷史名人而設(shè)?;輴鄯皇菫榧o念自中原來粵、有惠民德政的地方長官,如秦時首任南海尉任囂、漢時南越王趙佗、東晉時廣州刺史陶侃、唐時潮州剌史韓愈等67 人而立;忠賢坊是紀念廣東歷代地方賢良名流如高固、鄧宓、楊孚、陳獻章、倫文敘等49 人而建;孝友坊是為表彰孝親愛友的人物如董正、羅威等54 人而設(shè);貞烈坊是為旌表貞節(jié)烈女如陳南妻戴氏、符鳳妻玉英等55 人而樹。
廣州史地志雖未明確記下各牌樓建立的年代,但東莞井簡氏族譜中提到:“嘉靖十三年(1534)甲午廣東御史戴公璟為坊于廣州之通衢,額曰‘孝友’,是則四坊均同時立矣?!笨梢娝淖茦墙ㄓ诿鞔?。
各牌樓從北到南分豎于鬧市中,每座相距二三十米不等,建構(gòu)大致相同,均以石柱、石梁、石幔、石匾、門前石圓轆座等制鑿刻件疊架而成。上有蓋,飛檐高翹;下為題刻橫石匾;再下是石門,當中大門較寬高,可通過中型汽車,兩旁為對稱的較矮小側(cè)門,只可過人力車。
廣州城市的發(fā)展和汽車的出現(xiàn),亟須拆城擴建馬路,而四牌樓橫跨通衢大道上,發(fā)生過撞壞汽車事故,影響交通,便于1947 年相繼拆遷,分別移豎至現(xiàn)越秀山南麓(2 座)、兒童公園和中山大學內(nèi)。
《四牌樓風物瑣記》
秦啟泰:平南王府話今昔
清初順治七年(1650)一月,被清廷封為“平南王”的尚可喜,率領(lǐng)數(shù)萬清兵圍攻廣州城,廣州軍民拼死抵抗,堅守孤城長達10 個月之久。尚可喜命清兵大量砍伐城北景泰坑一帶的樹木,沿城構(gòu)筑幾十個比城墻還高的炮臺,向城內(nèi)發(fā)動猛烈的炮擊。廣州軍民終因彈盡糧絕,于同年十一月被尚可喜攻陷。尚可喜因廣州人頑強抵抗清兵而大怒,下令屠城,重演了清兵“揚州三日”的慘劇,廣州街頭到處是被殺軍民的尸體,據(jù)史載,廣州軍民被殺戮10 多萬人。
尚可喜攻入廣州后,占據(jù)庭院森森的明朝提督府作為自己的府第,并大興土木加以擴建樓臺,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平南王府”。尚可喜在這里用鐵血政策統(tǒng)治廣東人民長達十三年之久,廣州平南王府就成為當時廣東最高權(quán)力之地,幾多橫征暴斂、草菅人命的法令,就出自這座平南王府。
尚可喜還不滿足于已攫取的權(quán)力,與云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勾結(jié)發(fā)動叛亂,這就是有名的“三藩之亂”,戰(zhàn)火燒遍半個中國。清康熙二十年(1681),派遣官兵幾經(jīng)大戰(zhàn)才平定了三藩之亂,削去平南王封號,改為輪換的“將軍制”,重新任命了“廣東將軍”。于是平南王府改為“廣東將軍署”,這是清廷駐廣東的最高軍事領(lǐng)導機關(guān)。在平南王府南側(cè)新建一座將軍樓(今廣德路、將軍東路、將軍西路就是當年威嚴的將軍樓遺址)。將軍樓和今廣東迎賓館是連成一片的,廣東將軍署的大門向南,中山六路16 號小紅棉飯店(現(xiàn)已拆),就是將軍署的大門,今廣東迎賓館是將軍署的后院。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咸豐十一年(1861),英國強迫清廷把將軍署北側(cè),即今廣東迎賓館碧海樓、白云樓一帶,劃給英國做領(lǐng)事館用。英國人占據(jù)此地長達67 年之久,直至民國十七年(1928),廣州國民政府與英國幾經(jīng)交涉,才收回此地。民國二十一年(1932),廣州市政府決定將原平南王府改為凈慧公園,以示紀念凈慧寺(六榕寺前身)。在公園南側(cè)興建民眾教育館(后一度成為廣東省教育廳);在公園北側(cè)興建迎賓大樓(就是今天碧海樓前身)。但凈慧公園的壽命很短,不久就改作“廣州迎賓館”。民國三十八年(1949)初,國民黨中央政府從南京遷至廣州,代總統(tǒng)李宗仁就住在迎賓樓,這里事實上成了國民黨的“總統(tǒng)府”。李宗仁與白崇禧等桂系首腦多次在此樓的西花廳聚會,研討時局和對策。
《尚府樓臺幾度新——廣州平南王府今昔》
△部分配圖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
本文摘自:《民國趣讀·老廣州》
編者:民國趣讀編委會
出版: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1
定價:49.80元
??內(nèi)容簡介
老街老巷、走在時代前列的廣東人、中西合璧的羊城文化、大買賣小生意、美味珍饈、娛樂休閑、大人物與小人物、廣州印象……片段小文生動有趣地展示了老廣州曾經(jīng)輝煌的市井文化,鮮活地再現(xiàn)了老廣州城及老廣州人的生活。
唯有了解老城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才能真正領(lǐng)會這座城市。
ID:wspress1980
Hash:fdbf57edf3044e269fbb8d66c21ff2c70017ff25
聲明:此文由 中國文史出版社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