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鑊耳屋你知道嗎?增城坑貝古村告訴你

Q:

什么是“鑊(huò)耳屋”?這樣設計有什么用?

A:

。。。。。。。。。。。。。。。。

顧名思義,有耳的屋。設計好看!

坑貝村(圖選自增城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信很多人都不太清楚

廣府鑊耳屋的設計吧

黃金萬擔谷

夜夜笙歌鑊耳屋

古時

鑊耳屋非尋常百姓家

可以隨意修建

只有取得功名的官宦人家

才有資格居住

后來

這種堂皇沉雄的建筑

也就慢慢平民化起來

相傳

鑊耳屋寓意著

富貴吉祥、豐衣足食

另外,這些高高聳起的“鑊耳”真正的名字叫“封火墻”。過去的鄉(xiāng)村里,到處都是禾稈成堆,極易起火,房屋之間連接緊密,一旦風助火勢,火苗就很容易躥上鄰家瓦頭。而大大的鑊耳狀山墻,可以有效阻止火勢蔓延。

高高的鑊耳山墻也有用處。它像一雙大手,將朗朗清風引入兩側長長的巷道,微風又會透過門窗,流入屋中。盡管鑊耳屋的窗戶都很小很窄,可是屋子里依然可以清涼如水。

清晨,云霧繚繞,老巷里傳來幾聲狗吠,在那干凈的石板路兩旁,靜靜地佇立著整齊的鑊耳屋,幾位老人圍坐在一起嘮著家常,早起的孩子們赤腳在石板路上奔跑......

也許,這就是老建筑飽含的生活溫情,一磚一木都傾注了太多心血,生活自然過的悠閑怡然。

悠閑怡然在坑貝

走進鑊耳屋

走進坑貝村

聽那遠去的老故事

體會蘊含的文化積淀

坑貝村面貌圖(2016年攝)

坑貝村位于中新鎮(zhèn)東南部,距離鎮(zhèn)政府約4公里。因開居時先民在金坑河內挖出有大量貝殼而取名坑貝。其東面連朱村街鳳崗村,南面為慈嶺村、西面為中新村、北面為烏石村,與之相鄰的自然村是貝嶺、崔屋、良田、下湯、上湯等。村前有長流不息的小河,村后是四季常綠的后龍山。該村坐落于西福河、金坑河背上,村內有坑貝嶺、崔屋嶺兩山嶺相鄰。

坑貝村交通便利,國道G324線從村旁經(jīng)過,鄉(xiāng)道上湯路、蓮塘路經(jīng)過本村。1957年通電話,1964年通電,20世紀90年代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wǎng)絡,2008年全村村道實現(xiàn)水泥硬底化。村屬體育設施有籃球場一個、廣場一個。公園有 1個,有文化廣場休閑長廊。村民活動中心有坑貝文化廣場、老人活動中心。圖書室有1個,藏書約1000冊。該村原有坑貝小學,于2007年8月與慈嶺小學、蓮塘小學合并為蓮塘小學,村里適齡兒童就讀蓮塘小學。

村始建于南宋紹興元年(1131)。明清時期,屬增城縣綏福都。民國,屬增城縣下福都。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增城縣新三區(qū)。1958年,屬增城縣中新人民公社。1983年,屬增城縣中新區(qū)公所。1987年,屬增城中新鎮(zhèn)坑貝行政村至今。

世居村民為毛氏,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毛氏先祖于宋朝山西太原遷移至廣東南雄保定竹溪里,南宋紹興元年遷居本址。據(jù)《坑貝村記》記載,從南宋嘉定年間毛富興定居坑背至今已有近800年歷史;可是“明季兵燹,殘圮無存”,目前村莊的格局是在明末清初幾經(jīng)變易,才逐步形成?,F(xiàn)存《毛氏族譜》,于1995年冬纂修。

蓮花池(2015年攝)

傳統(tǒng)經(jīng)營以農(nóng)業(yè)為主,主要種植糧食作物水稻蔬菜等,養(yǎng)殖魚類,部分村民從事釀酒、小商店、修理機動車等;現(xiàn)時經(jīng)營榨油、餐飲業(yè)、運輸業(yè)。村民以種植業(yè)收入、外出打工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特色傳統(tǒng)食品有:春節(jié)糖環(huán)、油角、米餅等賀年食品,清明節(jié)艾糍端午節(jié)粽子等。另有芽菇、雞鵝、扣肉等。

村落房屋的布局仿如一個棋盤,井然交錯的縱橫小巷把十列五排三間兩廊的房屋象棋子般均勻地鑲嵌在棋盤中。一道長方形的磚墻把由整齊的村舍,筆直的石街、寬闊的禾堂組成的村莊圍在其中。村街前墻中間有個門樓,門樓外是一個半園形的水塘。行列相接的小巷接連村前的石街;縱橫互通的水渠通往村前的水塘。水塘把一幢幢古色古香、極具嶺南風韻的祠堂、村居和村邊的樹林全都倒映其中。

傳統(tǒng)民居為廣府民居,現(xiàn)存55座。代表性民居有坑貝古村落,建于清初1804年,占地面積約32625平方米,被增城區(qū)于2010年1月登記為保護文物單位?,F(xiàn)其大部分保存完好,小部分破爛??迂惔骞糯迓涞拿裾繛槿g兩廊式建筑。其建筑形制、結構、規(guī)格及室內裝飾均基本一致。由于人口的不斷繁衍和分支,造成住房短缺。故大多數(shù)民宅均由原來的一戶被分為兩戶或三戶,使其結構有所改變。現(xiàn)選兩例分述如下:毛志榮民宅位于村街前路14號,始建于清,清、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維修。坐西南朝東北,是一座三間兩廊民宅建筑,總面闊10.49米,總進深10.26米,占地面積107.63平方米?,F(xiàn)該民宅己一分為二,其通風透光好,便于防衛(wèi),是一座廣府特色民宅,保存較好,具有歷史價值。2010年3月被公布為第一批增城區(qū)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坑貝古村落始祖于明代從本村東南面約500米的蓮塘村毛姓族人中分離到此立村,至今有400余年歷史,清乾隆年間全村重新規(guī)劃建設?,F(xiàn)村內只有少部分房屋有人居住,大部分村民已搬到后山新房居住。坑貝古村落保存良好,已于2000年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歷史文化保護區(qū)。

坑貝古村落面貌圖(2015年攝)

毛椰福民宅(攝于2014年)

毛椰福民宅位于村街前路23號。始建于清朝,清朝、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均有維修。坐西南朝東北,平面為三間兩廊式布局,總面闊10.49米,總進深10.26米,占地面積107.63平方米。

該村現(xiàn)存式谷毛公祠、毛公先儒祠兩座宗祠。

式谷毛公祠位于村右起第五列街前,始建于清嘉慶九年(1804),清朝和民國有維修,是坑貝古建筑群中最大的祠堂。坐西南朝東北,三間三進,總面闊10.98米,總進深30.07米,占地面積330. 17平方米,硬山頂,鑊耳封火山墻,灰塑脊,垂脊戧戟反翹,碌灰筒瓦,滴水剪邊,青磚石腳,紅階磚鋪地。增城區(qū)于2010年1月將其登記為保護文物單位,現(xiàn)仍作宗祠使用。代表性匾額“詩學傳家”、式谷毛公祠匾額,書于清嘉慶十六年(1820),現(xiàn)存于祖祠大門上(橫額)。

式谷毛公祠(2014年攝)

毛公先儒祠位于舊坑貝小學內,是鄰近四個姓毛的村子共同集資興建。始建于清嘉慶九年,1995年有維修。坐西朝東,五間三進(左右為襯祠) ,總面闊22.2米,總進深42.5米,占地面積943.5平方米。門前曠地寬廣,曠地上種有樹木,設有單、雙杠等體育設施。硬山頂,五花封火山墻,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瓦當?shù)嗡?,青磚石腳,紅階磚鋪地。增城區(qū)2010年1月登記為保護文物單位,仍作宗祠使用。代表性楹聯(lián)“石渠、授業(yè)、臺閣傅經(jīng)”。書于清嘉慶十六年(1820),現(xiàn)存于先儒毛公祠大門左、右側。

毛公先儒祠(2014年攝)

坑貝村歷史性建筑還包括官廳、門樓、四方井、炮樓、書房及燕崗橋侵華日軍碉堡等。

坑貝村官廳位于村左側第二列街前,始建于清朝,清朝和民國時期有維修。坐西南朝東北,三間兩進,總面闊12.4米,總進深21.3米,占地面積264. 12平方米。硬山頂,鑊耳封火山墻,灰塑龍船脊,碌灰筒瓦,滴水剪邊,青磚石腳,階磚鋪地。

坑貝村官廳(2014年攝)

坑貝門樓位于式谷毛公祠正對面的胸墻上,是古代坑貝村進出村的主要門關。建于清代。坐西南朝東北,面闊一間4.18米,進深兩間2.9米,占地面積12.12平方米。硬山頂,人字封火山墻,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共七檁,前墻內收成空廊。青磚石腳,青磚鋪地。門面墻為水磨青磚,花崗巖石墻裙,墻楣施墨繪。門前有便道和魚塘,門后為曬谷場。

坑貝四方井位于官廳與書房之間的縱巷內,開挖于清代,是一口用一塊整石打鑿而成的花崗巖石四方井。井口邊長0.86米,內徑0.54米,高0.16米。內壁用青磚砌筑,井水清澈甘涼,現(xiàn)仍可食用。

坑貝四方井(2014年攝)

坑貝炮樓位于村右側第五排,是一座磚、木、石結構樓閣式防御性建筑,與前邊篤學育人的書房構成一個文武結合的前后照應。始建于清。平面呈正方形布局,邊長16米,占地面積256平方米。炮樓原有五層,高約20米,20世紀50年代末期因建設新村,上三層青磚被拆去,現(xiàn)高約9米。如今炮樓只剩下兩層,但二層的墻壁一個個炮眼還在,首層的糧倉與水井依然。硬山頂,人字封火山墻,灰塑脊,碌灰筒瓦,青磚石腳,青磚鋪地。在炮樓的四角處左右各凸建一個長方形外凸堡,使炮樓變?yōu)槭€角,并在十二面墻上開有槍眼,從槍眼可縱橫交叉向外射擊,不容敵人靠近。炮樓首層用砂巖砌墻,不怕火燒。該炮樓用于防范匪賊,亦可儲備糧草,危難時可容納全村村民和牲畜固守待援。炮樓己荒廢。

炮樓正面及側面外墻(2014年攝)

坑貝村書房位于中新鎮(zhèn)坑貝自然村左側第一列。始建于清,清和民國時期均有維修。平面為五間兩廊式布局,總面闊17.6米,總進深12.8米,占地面積225.28平方米。書房后帶花園,其左右及后面建圍墻圍合。花園己毀,后人在花園土建了一座平房。

坑貝村書房(2014年攝)

燕崗橋侵華日軍碉堡位于廣汕公路中新段燕崗橋邊。建于1938年,占地面積126平方米。該碉堡為鋼筋水泥兩層建筑,右邊為堡,左邊為柱狀望樓。上下均有排列整齊的廣口槍眼,可以十分方便地調整射擊角度,結構異常堅固。該碉堡是日軍入侵增城、于中新駐扎重兵后,為確保自身安全并力圖控制交通干線而在西福河和廣汕公路的交叉點上建造的一座大型碉堡。1939年冬,抗日游擊隊曾突襲該處并斃敵多名。該碉堡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的罪惡鐵證,現(xiàn)保存良好。2002年9月被公布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毛氏族譜》(2017年攝)

傳統(tǒng)宗族活動祭拜祖先。每年九月初二,全體村民至先儒毛公祠族人祭拜祖先,九月初七至式谷毛公祠祭拜祖先;每年正月初四毛氏60歲以上長者在先儒毛公祠祭春社(有燒豬、雞、菜品及其他祭品等)。

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春節(jié)、清明節(jié)、浴佛節(jié)、端午節(jié)、乞巧節(jié)、中秋節(jié),冬至等。

該村還傳承著濃厚的廣府習俗,如舞獅。舞獅這一民俗在坑貝村形成于乾隆年間,每年過年、二月十五、會景,各地兄弟、世叔伯約會都有舞獅的風俗習慣,伴有敲鑼打鼓、扛旗舞術、燃燒炮竹等活動,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tài)動作。每年春節(jié)期間,均以舞獅助慶。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三,該村添丁戶都要掛燈,即把花燈掛在祠堂和家中,把新生兒的名字貼于祖祠,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長。添丁戶要宴請親戚朋友,共同慶賀添丁之喜。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五為該村“做景”的日子,這一習俗形成于清朝年間,當日該村村民廣邀親戚朋友相聚家中,大擺宴席,相互見面交流,增進感情?!白鼍啊边@一風俗的來歷和父母對外嫁女的牽掛和思念有關,慢慢演變成與遠方親戚朋友、外嫁女相聚的習俗。

該村歷史悠久,有以下歷史事件,1782年,毛氏祖先由蓮塘搬遷至坑貝村。1804年,遂于現(xiàn)坑貝存建居聚族至今。1938年,日軍侵華,修筑公路(廣汕公路)坑貝村先儒毛公祠中進神廊、秀拜祖祠、昌達祖祠,大書房、新舊禾堂、??斯?a href='/bieshu/' target=_blank>別墅等被燒毀,強迫村民擔磚瓦殘石筑公路。

歷史人物有毛燦成。據(jù)《增城縣志》所載,毛燦成生于1958年, 1979年3月,犧牲于中越邊界。

增城古村之友可為以下事務提供免費咨詢(公眾號搜索“增城古村”):

古村落的保護與活化,包括建筑修繕、技藝復興、文化保育、弱勢群體幫扶等;鄉(xiāng)村咨詢,包括測繪、城鄉(xiāng)規(guī)劃編制、建筑行業(yè)設計、市政行業(yè)設計等

Hash:202c05c395c3c8c175004737819a8233fba19c6d

聲明:此文由 廣州增城古村活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