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這座百年老祠堂“重生”了!村民笑聲時?!跋品蔽蓓?..

山里的天黑得快,當徐舍娜燒完晚飯,天已經(jīng)半黑。放下鍋鏟,她就跑出了家門。離徐舍娜家不足50米,是村里的祠堂——“蘿蔓世家”,現(xiàn)在它有個更時髦的名字——“文化禮堂”。徐舍娜就是文化禮堂的管理員,每天燒完晚飯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這里打開燈。

徐舍娜所在的開化縣村頭鎮(zhèn)前莊村內(nèi)際底自然村離著縣城近40公里,三面環(huán)山,是個典型的小山村。村中祠堂始建于清乾隆47年,距今已經(jīng)200多年了,可以說祠堂見證著前莊的歷史。

同樣在見證前莊歷史的還有村里居住著的人們。吃完晚飯,文化禮堂里陸陸續(xù)續(xù)來了人。

“村里說要修一條通往夫妻樹的游步道,可能還要拆些附房,你們同意了么?”余金根就住在文化禮堂旁,見來了些人,就抱著棋盤進了禮堂,“來,先殺一局!”幾個人一圍,精彩的博弈開始了。

兩進的大祠堂里基本保留著古老的模樣,幾張方桌、幾條板凳、搖椅,角落里的電視這幾天壞了,就沒人守著它了,現(xiàn)在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棋盤上。而守著祠堂的也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們,年輕人也只有在周末甚至逢年過節(jié)才回來。

2012年之前,這個祠堂由于年久失修,幾乎成了危房,作用也只是擺放農(nóng)具堆放雜物的“倉庫”。“沒事情基本不會往里走,有時小孩回來想進去玩耍我也要勸阻?!庇嘟鸶f,2015年祠堂成了村里的文化禮堂,修葺一新后,老祠堂再次容光煥發(fā)。

祠堂的變化不僅僅只局限在名字上。重新搭建的活動戲臺,平日里是隔板,但逢年過節(jié),卻是一村子人的快樂源泉。也是那時候,村里人都會聚在這里,不再只是老人。

內(nèi)際底只有一條路通往外界,順著河流往下,1公里左右就是外際底,也是前莊村的一個自然村。這里的人是上世紀從內(nèi)際底搬遷出來的。2015年,這里的老大會堂也和祠堂一樣成為了文化禮堂。但與祠堂守舊的風格不同,這里的內(nèi)容更為活潑。乒乓球、臺球,甚至廣場舞音響都有,連墻上都是村里的黨建內(nèi)容。

48歲的村支書余金周是村里“最年輕”的人,入夜文化禮堂內(nèi)燈光亮起,他就會招呼著大家來上幾局乒乓球。那時候,這個只有100多人的小村莊里就會迸發(fā)出巨大的能量,喝彩、嬉笑聲響徹村莊。

但余金周也時常面臨挑戰(zhàn)。因為另一個自然村下店由于場地問題沒有布置文化禮堂,下店的“年輕人”就會來到外際底豐富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余金周的臺球技術在外際底自然村鮮有對手,但只要下店來人,那必定會是一場精彩的“廝殺”。

前莊不大,就這三個自然村。前莊不老,因為兩個文化禮堂,這里和這里的人開始“年輕”。

圖文/程磊

編輯/徐澤歡

監(jiān)制/余勇

來源/開化新聞網(wǎng),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你們村的文化禮堂有什么故事?說說唄

Hash:9d34348a30f705bca20b625e067794fba7a25fae

聲明:此文由 開化新聞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