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頤 | 探訪天下第一劍山
湛盧劍,素有天下第一寶劍美譽;
《辭?!酚涊d:湛盧:1、古代寶劍名。相傳為春秋時歐冶子所鑄。見《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杜甫詩:“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山名。在福建省松溪縣南,相傳為歐冶子鑄湛盧劍的地方。
2017年秋高氣爽之日,我有幸探訪天下第一劍山。
(一)
夏夜曾經(jīng)宿翠巒,夢余身近玉樓寒。
——《湛盧上祠》 清 潘拱辰
清涼寺,深藏于湛盧山上,海拔1100多米的松林間,距極頂湛云峰130米左右的高差。它是湛盧山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始建于唐神宗三年,夲是為紀念歐冶子而建造的,稱上祠。南宋時擴建,改名湛盧禪庵。清末復建,又改名清涼寺。
寺廟頗具規(guī)模,為全木結(jié)構(gòu),有前殿、中殿、后殿三大殿,90余間禪房。踏入寺廟,引人注目的是272根朱紅楹柱,林立于殿、堂、廊、閣,厚重莊嚴;楹柱之上,斗拱精致,盤桓交錯,又顯輕巧靈便。這座古剎曾被稱為“松邑蕊珠”。
寺廟門前立有數(shù)塊石碑,其中一塊明代碑記述:湛戶山氣候清涼,“暑月寒衣”。想來這是改名為“清涼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緣由,當然,“清涼”在佛教里有它的哲學意義。還有一塊石碑銘刻原福建省委書記項南1985年為湛盧山題詞“歐冶子鑄劍處”,項南同志那年到松溪調(diào)研留下的墨寶,很是難得。
“夏夜曾經(jīng)宿翠巒,夢余身近玉樓寒。怪他土木同龕在,失卻元符舊雨壇?!边@首《湛盧上祠》作者潘拱辰系無錫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任松溪知縣。松溪縣委宣傳部和文聯(lián)1998年編輯的《湛盧風情》一書,收集了他撰寫湛盧的格律詩10首。300多年前的潘知縣重視地方文化,曾主纂康熙版松溪縣志;對湛盧山情有獨鐘,祈雨也上湛盧山。他的《湛盧上祠》詩,念念不忘的是鑄劍祖師的上祠,浪漫地歌詠了清涼寺。
既然是清涼寺,主殿供奉的只能是釋迦牟尼,值得欣慰的是,作為開山鼻祖的歐冶子,后人在右偏殿,留予一尊之席。這位鑄劍祖師爺,雖端坐偏位,卻也淡然安怡。他老人家應該認為,環(huán)宇清涼,世界大同,和平與發(fā)展是主旋律;寶劍,雖國之利器,畢竟還是輔佐,位居偏位,足矣。
與右偏殿相對稱的左偏殿為陳戩祠。陳戩是松溪城關人,南宋時期的抗金護駕名臣,也是松溪人引以為傲的一位忠義之士。
(二)
歐冶一去幾春秋,湛盧之劍亦悠悠。
——《湛盧山歌》 明 佚名
湛盧山號稱十六景,大都與歐治子鑄劍的遺跡有關,如歐冶洞、鑄劍爐、鑄劍池、試劍石、爐坪、棋盤石等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湛盧山的“仙”即歐冶子。相傳歐冶子是越國寧波人,奉越王允常之命,攜妻朱氏、女兒莫邪、徒弟及女婿干將,順麗水甌江而下,尋得松溪湛盧山鐵英,共鑄成五種劍: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越王得湛盧劍后,在吳越爭霸中戰(zhàn)敗,勾踐將湛盧劍獻與吳王闔閭,吳王視之國寶,后飛往楚國被楚昭王所得,后又傳到南宋名將岳飛手中,岳飛遇害后,不知去向。
春秋時期,鐵器的出現(xiàn)和使用,是科技發(fā)展的一大進步,是社會生產(chǎn)力提高的突出標志。松溪有學者提出,歐冶子的最大貢獻,也許是他在湛盧山發(fā)現(xiàn)了用鐵代替青銅。如果證據(jù)確鑿,那么,歐冶子就是全世界第一個發(fā)現(xiàn)鐵的作用和發(fā)明煉鐵的第一人,湛盧山是全世界第一個生產(chǎn)鐵的偉大的山。我以為,這樣的學術(shù)探討很鼓舞人心;這樣的田野調(diào)查,很有利于開發(fā)建設湛盧山。
為我導游的是清涼寺的管理人員,一位75歲的老人,說他“老人”,可能“名不副實”,因為看著他登山越嶺的背影,那利索勁與年富力強者無異。老人引領我們幾乎看遍了湛盧十六景。
湛云、劍峰、玉女三峰并立,形如筆架,湛云為最高峰,矗立兩側(cè)的,是劍峰與玉女峰。劍峰巍峨奇崛,狀似一柄寶劍直指青天,充滿陽剛之氣;玉女峰則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端莊柔美。一座突兀眼前的石山,就像一只張口怒吼的雄獅,稱之為“獅子巖”。一堆如累卵危聳的巖石,遠眺如一串葡萄,被賜名“葡萄巖”。幾株蒼勁老松,長在一塊平整的巨石旁,有如大傘華蓋,遮蔭蔽涼,巨石之上擺放著一塊案幾大小的天然方石,方石面上刻著象棋棋盤,據(jù)說這里是當年歐冶子與仙人對弈之地。
但令人遺憾的是,密林深處的“劍池”,卻是一口鋼筋水泥壘砌、四四方方的蓄水池,唯有角落那塊鐫刻“劍池”的石碑,斑斑駁駁的青苔,仿佛提示你,這是2500年前的古遺址。老人告訴我,五十年代,湛盧山進駐空軍雷達連,是部隊在豐盈的泉池上方擴建為蓄水池,保障了官兵生活用水。我聽罷,眼前的水泥建筑突然順眼了許多,笑曰:它也是快一個甲子的文物了。
老人介紹,山上有多處古治爐遺址,如今皆乃茅草萋萋。前些年,有一位專家來探尋古冶爐,從爐坪的亂石堆下掏摸出一把碳焦碎石,說這可能就是古籍記載的歐冶子鑄劍的“炭烙遺存”,帶回去鑒定。
我眼前浮現(xiàn)出一位閩北畫家的《歐冶子鑄劍圖》,近處:“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奔で槿紵纳?遠處:“白云千載空悠悠”,太久遠的歲月。
(三)
盧峰一何高, 上下不可盡。
我行獨忘疲, 泉石有招引。
——《登盧峰》 宋 朱熹
朱熹與松溪結(jié)緣,皆緣于湛盧山。
朱熹之父朱松曾在政和縣任小官,朱熹祖父朱森去世后葬于政和,墓地距松溪四十里地,朱熹每年為祖父掃墓都經(jīng)過松溪,曾慕名登臨湛盧山。紹興十八年(1148年),18歲的朱熹榮登進士榜,但因補缺同安主簿一職,需等候三年,為此,朱熹決定在湛盧山腰建一間“吟室”,靜心讀書。
吟室遺址坐落在“九曲嶺”旁,這是松溪城關經(jīng)茶坪鄉(xiāng)進入湛盧山的岑巖古道。朱熹一生喜愛山水自然名勝古跡,選中的吟室周圍,就有湛盧山十六景中的好幾景,如“歐冶洞”“香巖”“陟岵”等,其中的“斷碑”最為著名。據(jù)考證,那是塊唐貞觀年間的石刻,記載著歐冶子在湛盧山鑄劍一事。
年輕的朱熹于此選址建書房,距今已過去900多年,而當年他尋覓歐冶子鑄劍遺跡,則是回首1500多年前的歷史。人類的文明史,就是在一代代的精英和平民百姓回望中前行發(fā)展。
那天,當我攀登岑巖古道,大汗淋漓的同時,一種滄桑感油然而生,對朱熹的《登盧峰》詩倍感親切,應該讀懂了“我行獨忘疲,泉石有招引”的含義:是年輕學者仰望先賢,胸中有志,是“十年磨一劍”,是“一劍起,光射牛斗之墟”。
古道入口處是吳山頭村,是省級“傳統(tǒng)古村落”與“美麗鄉(xiāng)村”。該村海拔700多米,依山而建,保留了較為完整的古民居、古石道、和古樹名木群落;房前屋后的梯田、茶山也是一道美麗的自然景觀。全省首個詩歌村在此誕生,被省文聯(lián)授了“一縣一品”特色文藝示范基地。
那天,我們徜徉在村莊的風水林中。幾十株紅豆杉、香樟、馬尾松,樹齡大都在三五百年以上,有的高聳云天,掩映著古道;有的成雙成隊,相擁著歲月;有的獨立坡頂,笑迎來往過客。它們歷經(jīng)滄桑,仍然生機勃勃。忽然想到,這些古樹名木,其實皆乃朱郎去后栽,這更能說明文化傳承的偉大力量。
(四)
人在半空立, 江從萬里來。
陬維舉目盡, 煙霧笑談開。
——《從登湛盧》 明 黃金
黃金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任松溪知縣,后人贊譽之任期內(nèi)修城垣、纂縣志、復湛盧書院,頗多建樹。詩句描述其登湛盧山極頂所感。
從清涼寺出發(fā),登500多級石階可至一個山隘,隘口一座落成不久的雙層翹檐石亭,古韻悠然,題名:湛云亭。老人介紹,該石亭是一位松溪籍的女企業(yè)家捐資建立,頗受好評。
隘口的東面為湛云峰,西面為狀元峰。狀元峰上新立一塊石碑,正面刻“狀元峰”,背面刻:湛盧山狀元峰下,古代建有吟室、下祠、湛盧書院,曾出了大批學者,而且有的成為國家棟梁和名宦,僅宋明兩代就出過二十五位進士。
湛云峰海拔1230米,為湛盧山極頂。山頂坪有一兩畝地,古松挺拔,掩映著一座小庵,庵旁建有一幢兩層的平臺,據(jù)說是林業(yè)部門的防火瞭望臺,現(xiàn)在成了最佳觀景臺。佇立于此,俯瞰四面,松溪境內(nèi)千山萬壑,仟佰田疇,村莊河流,盡收眼底,有如一幅瑰麗的七彩畫卷,此時唯有朗讀毛澤東主席的那首詩句,足以表達心境: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老人告訴我,五、六十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此設雷達站。1963年,該雷達站準確測報,我軍擊落了美蔣派出的U—2型高空偵察機一架,威名聲震國內(nèi)外,雷達站受到中央軍委嘉獎。
當年的湛盧劍,國之利器;
當年的雷達站,國之利器。
湛盧山,不愧是天下第一劍山。
Hash:8f661dca115c721d83e3b9f50d691e9346e67bea
聲明:此文由 顧北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