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郡 多彩儋州
說起海南島,外來者總會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橡膠椰樹、沙灘海浪等印象,卻很少會探尋它的歷史足跡和文化底蘊。位于海南島西北部的儋州市,在旖旎風光的外衣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座海濱城市承載了上千年的絢麗與滄桑。儋州的古鹽田如今是怎樣的景象,當?shù)厝藶楹尉醋秩缟瘢蛉说膫髌媸论E對儋州有何影響,蘇東坡又是怎樣在儋州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一起走近今天的儋州城,探尋這座千年古郡的前世今生。
海南省儋州市地處海南西北部,瀕臨北部灣。綿長的海岸線給這座城市增添了海洋的氣息,與海南諸多城市一樣,這里風光迷人。俯瞰儋州城,除了覆蓋率極高的植被外,一座現(xiàn)代化的城市躍然眼前。人流如織,車輛川流不息的景象在城市中隨處可見,城市繁華的背后是這座城市兩千多年的歷史變遷。
儋州,秦朝象郡之外徼,名為離耳國,西漢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古稱“儋耳郡”。此后儋州地區(qū)的大小千余峒(四聲dong),即后來的里、鄉(xiāng),相互間征戰(zhàn)、兼并,連年的戰(zhàn)亂致使當?shù)孛癫涣纳?。直到?a href='/datong/' target=_blank>大同年間,冼夫人用自己的影響力,多方規(guī)勸,解仇息兵,統(tǒng)一嶺南,也使儋州千余峒歸附。這座位于儋州市中和鎮(zhèn)的寧濟廟就展現(xiàn)了當?shù)厝藢蛉说木匆狻?/p>
冼夫人
據(jù)地方志《儋縣志》載:寧濟廟“自唐末已立廟”。此廟是儋州黎民百姓為紀念冼夫人而建造,也是海南省冼夫人廟立廟最早的一座?,F(xiàn)存的寧濟廟為1920年重建,廟里建有大殿堂、八角亭,廟門雕梁畫棟,十分壯觀。冼夫人塑像旁的九具石雕人像跪立于一側(cè),記載了當時冼夫人的一段傳奇往事。
冼夫人的一生都在為民族團結(jié)努力著,她的英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被后人奉為“嶺南圣母”。隋朝末期,冼夫人將州治遷至今中和鎮(zhèn),從此開啟了中和古鎮(zhèn)長達1300多年的州城歷史。中和為隋、唐、宋、元、明、清及民國時期,儋州州治所在地,所以中和古鎮(zhèn)也被稱為儋州故城。
中和古鎮(zhèn)
千百年過去,中和古鎮(zhèn)的各類古跡仍隨處可見。郭沫若先生來此就曾寫下了“儋耳古鎮(zhèn)古跡多”的詩句。古鎮(zhèn)中現(xiàn)存著城垣、州治、書院、井泉、街巷、石塔等十三處古跡,其中令人記憶深刻的要數(shù)巍峨的古城垣,據(jù)記載修筑城門樓閣是為了抵御海盜的侵擾和防止戰(zhàn)禍。
古鎮(zhèn)城墻遺址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并于明洪武六年,拓址筑城。城垣東西南北建有四道城門樓,現(xiàn)存的武定門正是其中的北門。城門上古樸的石磚記錄了這座城門的輝煌,走近武定門,一股滄桑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走在古鎮(zhèn)的街道上,兩旁復雜而精致的建筑給這座小鎮(zhèn)增添了一種不同于古城門的別樣色彩。在這條老街上總能發(fā)現(xiàn)深黯古樸的牌樓,牌樓上斑駁的黑苔下依稀可以看到各類店名,揭示著老街往日的繁華。
古鎮(zhèn)中的各類建筑遺址彰顯了它的古老滄桑,而當?shù)厝藗冎g的重文重禮教之風也與這份滄桑不無關系。中和古鎮(zhèn)東郊,古樸而底蘊深厚的東坡書院就坐落在一片椰林之下。東坡書院原名載酒堂,始建于1097年,全院土木結(jié)構,坐東北向西南。院里古木幽茂,群芳競秀。這里正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講學場所。
北宋紹圣四年,蘇東坡以瓊州別駕的虛銜貶昌化軍安置,即今天的儋州市中和鎮(zhèn)。
載酒亭為重桅歇山頂結(jié)構,上下兩層,上層四角,下層八角,各角相錯,角角翹起呈欲飛之勢。亭的東西兩側(cè)是蓮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東坡書院內(nèi)建筑石刻眾多,包括正殿、載酒亭、東西廂房、春牛石雕、東坡銅像、欽帥井以及碑刻等,這些景致詳細描述了蘇東坡在儋州三年的生活與講學的情景。
儋耳山
蘇東坡旅居儋州三年間,留下了諸多詩詞作品,也給儋州人帶去了中原文化和重文之風。蘇東坡離開儋州時,黎族父老攜酒相送,執(zhí)手泣涕,他遂寫《別海南黎民表》勸慰別離之苦,詩中寫道: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yōu)。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撥開濃重的歷史塵埃,在這座東坡書院中,仿佛還有著蘇東坡對儋州黎民傳道授業(yè)的身影。
蘇東坡走后,他的事跡仍在教化風俗,變化人心,儋州獨特的民風民俗在歲月的長河中被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崇文重教之風在這里悄然興起。
敬字塔
儋州城內(nèi)古塔較多,據(jù)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tǒng)計有30座,其中大多為敬字塔。敬字塔,也稱“敬字亭”或“字紙亭”,主要分布在儋州市中北部至洋浦海邊幾十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一般位于村莊的家族祠堂旁。
古時侯的儋州地區(qū),一紙一字均須珍惜不可浪費。所有寫有字跡的紙張都不能隨意丟棄,而是要集中存好,將這些紙張放進敬字塔內(nèi)點燃焚燒。
目前,在儋州發(fā)現(xiàn)的敬字塔,造型多為方形或八角形,高4至10米,其中以白馬井鎮(zhèn)學村敬字塔為最高。敬字塔的建筑材料主要為火山巖和淺海珊瑚,其基座大都用石板鋪地。剎有仰蓮、寶珠、葫蘆、雄獅等多種形制。
隨著時代變遷,儋州已經(jīng)不再保留傳統(tǒng)的燒紙習俗,然而這份精神早已深入儋州人的骨髓。方有坤,作為一個對儋州文化頗有研究的學者,他對文字也有著由衷的熱愛。雖不是儋州本地人,但是來此多年,方有坤早把儋州當作自己第二個故鄉(xiāng)。儋州民間書法遺存豐富,人文底蘊深厚,自幼酷愛書法的方有坤在這里找到了共鳴。
方有坤在書法上傾注了諸多心血,每天揮毫的動作不僅僅是一種習慣,對他來說,這就是生活。身處儋州這座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城市中,越來越快的生活節(jié)奏并不能阻擋它的千年古韻,這種文化氛圍給書法愛好者們營造出一種漸入佳境的狀態(tài),也賦予了這些文字愈發(fā)濃厚的韻味。一撇一捺透出了方有坤對書法的認真,也飽含了他對儋州這座城市的熱愛。
在儋州,學習書法的熱潮早已蔓延在街頭巷尾,方有坤僅僅是這萬千書法愛好者中的一個。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學習氛圍,儋州被譽為“中國書法之鄉(xiāng)”。在蘇東坡的影響下,儋州人好吟詩作對,如今儋州也榮獲“中國詩詞之鄉(xiāng)”、“中國楹聯(lián)之鄉(xiāng)”、“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等美譽。
峨蔓千年古鹽田
除了絢麗的文化寶庫,多樣的民俗技藝是儋州的另一張名片。淳樸、智慧的儋州人不僅傳揚了文化精髓,也利用儋州獨特的地理風貌譜寫出一曲曲美妙的樂章,儋州峨蔓鎮(zhèn)的制鹽工藝就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一個。與儋州的足跡一樣,這座古舊的鹽田也已經(jīng)走過了一千多年的歲月。
峨蔓千年古鹽田由鹽丁、靈返、細沙三個自然村鹽田組成,這些村落的建筑多是由萬年前火山爆發(fā)的玄武巖石堆砌而成。當天氣晴朗時,家住峨蔓鎮(zhèn)鹽丁村的李生華會早早出門,開始一天的制鹽工作。制鹽,要選擇海水漲潮后的第二天進行,一個月約有15天的時間適合曬鹽,曬鹽要經(jīng)過曬沙、壓沙、過濾海水成鹵水等幾道工序,村里沒有耕作的土地,只有這黑色的石頭,為了生存,當?shù)厝税岩黄黄驁A或尖的石頭,鑿平,留出溝槽,便成了曬鹽的鹽田。
儋州古鹽田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nèi)延續(xù)時間最長、保存最好的一處以“日曬制鹽”方式為主題的文化景觀,從唐朝開始,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就利用鹽田“日曬制鹽”,曬出來的優(yōu)質(zhì)海鹽通過鹽丁港,銷往全國各地。經(jīng)過一天的忙碌,鹽丁村的制鹽工序接近尾聲,每當收鹽時,這些晶瑩剔透的結(jié)晶中總能映射出祖祖輩輩曬鹽人勞作的身影。
作為土生土長的當?shù)厝?,祖輩傳下來的制鹽手藝不僅是一門技藝,也是一份責任,李生華想把這種傳統(tǒng)的民俗精粹繼續(xù)延續(xù)下去。把曬好的鹽歸攏到一起后,人們把鹽移送到村中的倉庫中,這些石頭倉庫經(jīng)歷多年風吹日曬,依然能很好的為人們保管收獲的成果。石頭房子里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龍門激浪
峨蔓鎮(zhèn)的千年鹽田在海邊形成一道蒼茫而古樸的風景線,而鎮(zhèn)子里的另一處海邊卻有著與村中截然不同的風采。正如鹽丁村中的火山巖建筑一樣,這里的海岸線由于多年前火山的噴發(fā),形成了諸多壯觀的景致,其中“龍門激浪”是這里較為突出的一處所在。這座石門高30多米,寬20來米,中空通風,形狀呈拱形,北風吹來,卷起巨浪,撞擊在石門上,浪擊石鳴,猶如擊鼓,響徹10余里,故得名“龍門激浪”。
在儋州豐富多樣海岸線上,游人們總能發(fā)現(xiàn)多種不同的海濱風光,在這里既可以感受驚濤拍岸的雄渾,也可以體會在沙灘上漫步的愜意。在海邊,時不時出現(xiàn)的漁民們補網(wǎng)的場景,也給這份海天一線的旖旎風光曾添了些許煙火氣息。
此時已至傍晚,這是鹽丁村的人們出海捕魚的時間,當?shù)厝吮A袅饲甑闹汽}工藝,也繼續(xù)著靠海吃海的生活習慣。捕魚工具雖然簡陋,卻不妨礙人們的滿載而歸。村中的年輕人是出海的主力,李生華結(jié)束了曬鹽的工作后跟隨他們到碼頭。他年歲已高,目送年輕人們遠行,期待他們平安歸來,漁船要等到第二天才會返航。
漁船即將開始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海上作業(yè),而幾十公里外的儋州市區(qū)內(nèi),人們結(jié)束一天的工作即將開始閑暇的業(yè)余生活。城中一場小雨也給這酷熱的天氣帶來一絲涼爽。
隨著時間推移,儋州各處彌漫在落日的余暉中,夜幕降臨了。儋州城區(qū)內(nèi)華燈初上,人們紛紛涌上街頭,走進晚間的繁華與喧鬧中。街道兩旁斑斕的燈火為這座海濱城市披上一層華麗的外衣,除卻千年古城的身份外,沐浴在海風中的儋州給人一種海濱城市的恬淡與舒適。
儋州的夜市,各種美食的誘惑令人應接不暇,種類繁多的頗具儋州特色的小吃吸引著人們的味蕾。不管是忙碌了一天的儋州人,還是外來的游客,此時坐下品味一番儋州的味道,確實是不二之選。
清補涼多以成糖水及老火湯的形式出現(xiàn),不同地區(qū)有其獨特的風味和食療效果,流行于中國海南、廣東等地,而儋州的椰奶清補涼中不僅包含原材料綠豆、紅豆、蓮子等,又融入了椰奶的清香,這也是儋州人多年來飲食習慣的一個縮影。椰奶清補涼,既美味又清熱祛濕,是炎熱夏季一道難得的美食。品味完一碗清補涼,白天的繁忙與勞累也被拋之腦后。
出海
一夜繁華喧鬧過后,天色剛亮,離儋州市區(qū)幾十公里外的白馬井漁港上早已是一片忙碌的場景,漁民們準備妥當后要在海上航行三天左右,這是一段長時間的海上捕魚工作。海上捕魚的作業(yè)并不簡單,這是份消耗腦力與體力的工作,也需要耐心和勇氣。漁民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找到魚群所在地,然而經(jīng)驗再足,也需要捕撈多次才會有收獲。
洋浦大橋
儋州所處海域物產(chǎn)豐富,這種先天的優(yōu)勢為當?shù)貪O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與白馬井漁港遙相呼應的對岸,是洋浦港口這座新興的航運樞紐。如今,兩岸已被洋浦大橋連通。洋浦大橋線路總長3.3公里,主跨460米,是海南省主跨最長的橋梁。橋上不息的車流與兩岸的各類建筑也反映出儋州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狀。
儋州在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化經(jīng)濟的同時不忘初心,它踩著厚重的歷史足跡,逐漸走向臺前。歷史雖已遠去,但不管是冼夫人的巾幗事跡,蘇東坡的詩詞文章,還是聳立在祠堂前的敬字塔,這些久遠的事物如今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儋州人的精神。正像峨蔓古鹽田上那些忙碌的身影,縱然千年過去,祖輩的智慧與淳樸仍是今天的人們最珍貴的財富。
儋州這座千年古郡,它的厚重底蘊中仍有更多精彩等待著人們的探尋。
素材來源:美麗中華行
Hash:a69ed1a2e6fd6fdd0b846e8094473a4365022b9a
聲明:此文由 吉報盛景房地產(chǎ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