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 一座隱藏在西安鬧市中的 城中之城!

一花一天堂 一草一世界

一樹一菩提 一方一凈土

一笑一塵緣 一念一清凈

最近西安的驕陽曬的嘉哥心生毛躁,于是百無聊賴的我便去了鬧中取靜的臥龍禪林燒了幾柱香!一進山門,自然的陰涼、禪寺的幽靜,讓我心里平和、安靜了許多。

虔誠的禮佛、真誠的敬香、心無雜念的閑庭信步……感謝上蒼在喧囂的都市中賜予我們這片清幽安寧之所!

臥龍寺出來,順路慢悠悠的來到端履門!駐足端詳路牌上的三個字“端~履~門~”頓生一種莫名自豪感,一股濃重的文化底蘊撲面而來!

端履門這個名字很奇怪,帶“門”字卻沒有一個門在那里!其實端履門是有城門的,不過它背后的城是一座城中之城。這座城中之城叫做“滿城”,而滿城的前身是大明秦王府。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伊始,“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明代君王大都重視城墻的修建,對于各州府縣,也要求修建磚包城墻。最著名的應(yīng)該就是修建了從嘉峪關(guān)到遼東的萬里長城。

西安城墻也是那時候開始修建的,并且西安這個城市名稱,也是那時候確定的,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在這以前“渭水以北喚咸陽,渭水以南謂長安”。

敕封西安的秦王朱樉,是朱元璋的二兒子。位于西安城內(nèi)的城中城——秦王府城便破土動工了。秦王府城有內(nèi)外兩重城墻,外墻土質(zhì),叫做蕭墻,內(nèi)墻磚墻,叫做宮墻。護城河從內(nèi)外墻之間流過。城開四門:東曰體仁、西曰遵義、南曰端禮、北曰廣智。西安新城廣場南邊有兩段夯土城墻,以前的確保留的是夯土的墻體,近年好像被磚包砌起來。城墻邊上立著一塊碑:明秦王府城墻遺址。

明朝的秦王府大抵是今天北大街以西,東大街以北的新城廣場和省政府地區(qū),也就是西安城墻內(nèi)的東北部地區(qū)。為了王城的安全,更為了宣揚國威,明朝王城大都在城市的中部,而秦王府看似偏東,所以西安后續(xù)在城東擴建了西安東關(guān)作為屏障,秦王府就無可爭辯的成為了城墻內(nèi)的中心。那時候就成了西安乃至西北的軍政中心。

端禮門就是秦王府城磚城上的南大門,其外側(cè),也就是從端禮門再向南,便是秦王府蕭墻上的正南門靈星門。明秦王府城呈東西窄,南北長,且南面稍向外凸出的倒“凸”字形,而這個向南凸出的部分,就是內(nèi)、外城墻的南段的兩扇大門,端禮門和靈星門。

明秦王府北門廣智門

端禮門作為明秦王府的正門,漂亮又氣派。史料載,端禮門上刷著紅漆,門板上的銅釘都是金色的,門上建有城門樓,“覆以青色琉璃瓦,飾以青綠點金,廊房飾以青黛?!倍硕Y門外有壕溝、橋梁,門內(nèi)為秦王府城宮殿區(qū)的前廣場,其北端還有一座飛檐反宇、施青綠點金彩繪的三間三頂牌坊。坊前左右雄踞著兩只高丈許的銅獅。

端禮門內(nèi)為承運殿,對應(yīng)南京紫禁城的奉天殿(現(xiàn)在的“太和殿”),合稱:“奉天承運”;承運殿后為圜殿,對應(yīng)南京紫禁城的華蓋殿(現(xiàn)在的“中和殿”),華蓋是圓的,最早的華蓋殿應(yīng)該也是圓的,這個圜殿正好對應(yīng)華蓋殿;圜殿之后為“存心殿”,對應(yīng)南京紫禁城的謹(jǐn)身殿(現(xiàn)在的“保和殿”),所謂“謹(jǐn)身、存心”感恩父母、感恩皇權(quán),大概是讓秦王時刻記掛感恩南京的皇帝吧。

1645年正月,清軍攻進西安,秦王府毀于戰(zhàn)火,后來滿清八旗兵進駐西安,把當(dāng)?shù)氐臐h人清除出去,現(xiàn)在的北大街以東,東大街以北的整個西安城東北,當(dāng)時都住的是滿人,并且在秦王府舊址上修建了西安將軍府。

“1645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個小孩在西安的地圖上畫了一幾個圈”,這個小孩就是順治。他畫圈的目的,是封閉,隔絕滿人與漢人的交流。少數(shù)民族總以為金戈鐵馬、輪鞭甩蛋、辦過之后就一勞永逸了。但漢文化是個可怕的東西,它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地改變?nèi)肭置褡宓拿褡逍裕?a href='/lishi90/' target=_blank>歷史上的異族統(tǒng)治者最后都被漢族同化,其后達到民族融合。清王朝是最后一個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前面的教訓(xùn)太慘重,滿族既想控制漢民族又想保持自身的獨立性,于是出現(xiàn)了一個怪胎——滿城。

就在如今的東大街和北大街建起了新城墻,與西安城的北城墻和東城墻相接,一座比“王城”大得多的“滿城”又立了起來。這座城占了西安城大約42%的面積,專供八旗兵甲及其眷屬居住,漢人不得入內(nèi)。

滿城的南墻橫貫現(xiàn)在的東大街,比鐘樓東拱門和西安城大東門都稍南,這兩個門一東一西,成了滿城的城門,鐘樓成了滿城的西南城角。而秦王府的內(nèi)墻仍在,此外,八旗兵為了訓(xùn)練,開辟了八旗教場,也就是今天的新城廣場。

滿城西墻有西華門、新城門,都在今天的北大街上;南墻西段開了新門,位于東大街端履門十字北口,不再叫“端禮門”,而叫“端履門”了。好端端的端禮門”為何硬生生的換成了“端履門”呢?

“端履門”的出現(xiàn),是在清西安滿城建成之后。乾隆年間的地方志記載,當(dāng)時滿城的南門,依然叫“端禮門”,但是清代中后期的地方志里,都把這里寫作“端履門”。關(guān)于“端禮門”改成“端履門”,有可能是清代滿城繼承了端禮門這個名稱,可又覺得完全因襲明代的稱謂不好,于是便根據(jù)民間流傳的整冠端履的說法,將端禮門改成了“端履門”。

到了宣統(tǒng)即位,西安民謠:“不用掐,不用算,宣統(tǒng)不過二年半”。果然,1911年新軍和哥老會響應(yīng)武昌起義,將炮口對準(zhǔn)了滿城。起義軍先令炮營搶占大東門城樓,又炸開了大差市、小差市之間的滿城南墻,沖了進去,滿城沒了。

象征壓迫和特權(quán)的滿城沒了,但這塊地方行政中心的地位沒丟。那座昔日的“王城”秦王府、后來的八旗教場、百姓口中的“滿城”,在1927年1月,于右任、馮玉祥將軍主持陜西軍政時改名為“紅城”,不久民國省政府移駐紅城,省主席石敬亭將其改名“新城”,一直叫到現(xiàn)在。

在西安市舊街道改造之前,端履門是一個很熱鬧的街區(qū)。在它和東大街交匯的十字路口,有著很多讓西安人津津樂道的所在。十字的東南角是老孫家泡饃館,西南角是建于1953年的民主劇院,這是由民主人士發(fā)起并捐資修建的劇院。東北角是當(dāng)時人盡皆知的華僑商店,一樓有一個專門供外國人購物的商店。那時,從這里路過,總會有人突然問你,有外匯嗎?西北角是戲迷最喜歡的地方——五一劇院,西安市當(dāng)時有秦腔一團、二團和三團,在這里你方唱罷我登臺,好不熱鬧。

本世紀(jì)以來,西安大規(guī)模舊城改造,端履門首當(dāng)其沖,街道拓寬,在拓寬中,不見了民主劇院、五一劇院,老孫家泡饃館外遷東門外,往日熱鬧紅火的端履門十字街頭,豁然開朗的像一個廣場,20年前的情景消失殆盡。原來端履門街道路邊的槐樹,由于馬路拓寬,已經(jīng)處在馬路中間,周邊盡是覆蓋著柏油的路面……

現(xiàn)在的端履門是一個鬧中有靜的巷子,穿過端履門、東木頭市、菊花園、東羊市,不時能看到一些踞著石獅子的門樓,雖然殘破,但能依稀想見當(dāng)年的派頭。兩側(cè)有許多老院子,明清乃至民國時期,這里住的都是官宦大戶,附近有西安民國時期最重要的學(xué)校、我的母?!靼哺呒壷袑W(xué)。

回來的路上看了一眼西安碑林,才想起原先秦藩王王府那兩個銅獅子,現(xiàn)在就在此安居

最后我又找到了一段

關(guān)于端履門名稱來歷的視頻

Hash:66882bc85180f48106d5e4ac32823a93f04b7941

聲明:此文由 我愛西安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