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石刻掌故丨一起走進摩崖石刻背后的故事

12月5日上午,福建作家協會會員、民俗專家阿燦在實驗區(qū)圖書館開展“平潭石刻掌故”主題講座。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解摩崖石刻背后的神奇故事,讓現場觀眾大開眼界、大飽眼福,感受到了摩崖石刻藝術的獨特魅力,進一步增強了對家鄉(xiāng)歷史文化的了解和熱愛。

阿燦

石刻見證海島千年風月

阿燦認為,石刻是鄉(xiāng)土歷史以及人文歷史的重要物證?!皩ζ教度宋臍v史有著重要意義的碑刻原來不少,比如興文書院的歷代碑刻。興文書院是海壇鎮(zhèn)水師呂瑞麟在雍正九年創(chuàng)辦的平潭第一所官方性質書院,它的碑記有很多,當中的碑文都留存下來了,但是實物石碑卻沒了,這非??上??!卑N說。

鏡石刻(采訪對象供圖)

平潭眾多的摩崖石刻,分布在全島各個角落,已成為平潭珍貴的歷史文物古跡,成為海壇島歷史文化的見證。“平潭現存的石刻有摩崖類、寺廟、墳墓以及宗祠。這四類碑刻都與平潭的人文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中觀成萬畝石刻是最大的一處石刻?!卑N說。

“平潭現存的摩崖石刻群中,年代最久遠的要數道彰巖。”據阿燦介紹,道彰巖分布于白沙壟村西側的山腳下,由五塊巨石重疊而成。

根據道彰巖其中一處石刻內容:“巖本元有,道假人弘,熙寧己酉(1069年,注),興自璋公”“本貫懷安,受業(yè)仰山,特尋勝慨,遇茲巖穴,堪為寂止,遂用興修,已逾一紀,乃至夙昔耳。時元豐五年(1082年,注)歲次壬戌冬十月刻于石”推斷此為至今900多年的宋神宗年間所刻,也是平潭最早的石刻。

據史料考證,佛教于宋代傳入平潭。熙寧二年(1069年),僧人璋公來嵐化緣至白沙壟村,在道彰巖建大士殿,傳誦佛經真諦,后圓寂于此。如今,大士殿早已不復存在,唯有“道彰巖”見證了當年佛教的繁盛。

保護文物就是發(fā)揚歷史

摩崖石刻,這是一種與山巖并存的詩文,起源于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不僅承載了先人留存的遺跡,也給后人留下可以觸摸的人文脈絡,從而也能推演和判斷平潭鄉(xiāng)土文化和歷史發(fā)展的痕跡。

據阿燦介紹,平潭現在有登記在冊的古墓葬9處,石窟寺及石刻18處。其中,五福廟于2001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鐘門琉球接貢使墓于今年被列為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觀成萬畝石刻(采訪對象供圖)

“人類發(fā)展的文明史不僅有歷史文獻可考證,而且還有豐富的實物可證,石刻就是其中的一個鐵證,它們應當作為文物被重點保護,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卑N說。

這些刻在石頭上的記憶,歷經滄桑歲月,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透過這些石刻文字,人們可以追溯百余年前文人墨客的詩情畫意,如清代林淑貞《石帆絕句三首》,施天章《登插云峰》、林瑞鳳《醵金重修鎮(zhèn)海寺小序》等;還可以通過石刻記載,了解平潭過去的歷史和傳承悠久的風俗。

阿燦在講座的最后說道,平潭的這些石刻,有很多沒有有效保護而導致史料缺失,這是人們要反省和繼續(xù)努力的方向,希望能發(fā)現越來越多的文化古跡為平潭增加更豐富的人文氣息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出品:平潭綜合實驗區(qū)融媒體中心 記者:孫恩妹/文 陳瀾清/攝 責編:葉子

Hash:75173f06ce30b7879e0ce017961a262606f77d61

聲明:此文由 平潭國際旅游島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