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墓中出土一頂三梁冠,它保留到現(xiàn)在,讓我們看到唐朝真東西

帽子在古代稱為“冠”,在古代,它是一件能代表身份高低的“寶貝”。歷朝歷代,根據(jù)官銜差異,不同的人會戴不一樣的冠,但令人不解的是,當今世上現(xiàn)存最有價值的一頂唐朝冠,并非金冠銀冠,而是唐代一位大臣的三梁冠,它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配之陸離”。在古文人眼中,冠除了是身份的象征,還是自身氣節(jié)的展現(xiàn),冠正而高,代表佩戴的人品行高雅,這就是為何屈原被奸佞陷害時,會為自己“高余冠之岌岌兮”而放聲高歌。但如果按照冠的珍貴程度來排列,在封建社會里,最尊貴的冠,當然是皇上所佩戴的皇冠,以及皇后的鳳冠。

唐朝的皇冠和鳳冠是什么樣子的呢?典籍記載為九龍(鳳)環(huán)繞的圓形金冠,紋路是仙草紋和靈芝云的造型,這是大師級的工匠們,利用精湛的切削、拋光、鉚焊等手法制作出來的杰作。但令人感到可惜的是,由于盜墓者的肆虐,大量唐代皇陵都遭受到了盜竊,唐代的皇冠和鳳冠至今未曾被發(fā)現(xiàn),目前已知唐代最珍貴的冠,是重臣徐世勣佩戴的“三梁冠”。

作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徐世勣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因為兩任皇帝的原因,他先后兩次修改自己的名。,一開始是得到了高祖李淵的信任,得到賜姓李,改名為李世勣,在太宗李世民掌權后,為了避諱,他又改名為李勣。李勣功高蓋世,是一員良將,從跟隨李密歸順李唐開始,他先后隨兩任皇帝征戰(zhàn)天下,在多次戰(zhàn)役中立下汗馬功勞,最后做到了同中書門下三品(相當于宰相)。

一九七一年的時候,“唐十八陵”,即陜西咸陽昭陵的工作人員們,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工作。為了進行地方的建設,必須要對其中的李勣陵進行保護性發(fā)掘,在專家們工作的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陵墓存在多個盜洞,墓中被破壞的非常嚴重,更不要說找到有價值的文物了,就當文物工作者們要敗興而歸時,一位老專家在棺槨的旁邊的淤泥里,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

專家們在棺下的淤泥中,發(fā)現(xiàn)了一坨腐爛似的皮革,經過仔細地研究,專家們使用現(xiàn)代3D技術對其進行還原,發(fā)現(xiàn)這是一頂冠,它使用的材質居然是銅合金,以及皮革。這頂冠用銅做骨架,以皮革張形,皮革之外再貼上皮革鏤空的蔓草花飾,頂部還有三道鎏金銅梁,兩邊有對稱的三對中空的花趺,看起來十分雍容尊貴。

專家們都沒見過這種唐代冠,在查閱典籍過程中,他們終于在《舊唐書》中發(fā)現(xiàn)相關記載:“太宗常以幞頭起于后周,使武事者也,方天下偃兵,探古制為翼扇冠,自服之。又進德冠以賜貴臣?!崩顒弈怪械念^冠,應該就是進德冠,又根據(jù)官階不同,唐冠有三梁、兩梁、一梁之分,所以這頂帽子應該是“三梁進德冠”。

令人唏噓的是,縱使李勣為唐朝立下了無數(shù)的功績,由于他的孫子徐敬業(yè),反抗武則天而被鎮(zhèn)壓,武則天下令誅滅徐敬業(yè)的九族,就連入土的李勣也沒逃得過懲罰,李勣墓被挖開,尸骨被鞭打后分解,原本放在墓中的三梁進德冠也徹底毀掉了。這也解釋了為何當時專家發(fā)現(xiàn)李勣墓時,棺槨里面為何沒有尸骨。但是當武則天駕崩后,中宗即位,感念李勣的功勛,又重新厚葬李勣,贈了他一頂新的三梁進德冠——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這件珍品文物。

一頂代表尊貴身份的三梁進德冠,竟一波三折,差點因為不被專家認知而毀掉。歷經千年的歲月,陵墓中的三梁進德冠已變成了“腐朽之物”,可它卻成功地蒙蔽了盜墓者的雙眼,專家得到這件沒模樣的文物后,經過修復,我們才得以看到這頂化“腐朽”為神奇的冠,這是一個文物界的奇跡,也是考古的魅力所在。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Hash:c299d04ee9ed2e9923d138bb4680bf22c4863133

聲明:此文由 歷史解密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