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寧縣陳吳鄉(xiāng)金門川的傳說

洛寧縣陳吳鄉(xiāng)文化古跡眾多,即有上古時期金門竹韻,皇帝的樂官伶?zhèn)惾?a href='/jinmen/' target=_blank>金門山嶰溪谷之竹做管而吹,定為黃鐘之宮,以黃鐘為基準,則成十二律呂。還有祿北龍山文化遺址,坡頭早商文化遺址,又有上王召下游漢朝新莽時期水井一口,名謂“扳倒井”。并有下王召有數百個碌碡建成的廟,稱“碌碡廟”,上王召村南的鐵梁橋。明崇禎時期,四川巡撫張論,清朝刑兵兩部侍郎張鼎延故居在德里村。金門山嶰溪谷今在洛寧縣陳吳鄉(xiāng)金山廟村,現存明嘉靖二十年“金山神門”石碑于此。此地盛產綠竹,山坳,春筍吐秀,夏蔭滴翠,秋葉含情,冬竿傲雪,四時景色皆新。扳倒井陳吳鄉(xiāng)上王召村南坡根,有一眼井口傾斜的水井。深約2米,緩緩外浸,至今仍被人畜飲用。上王召村南有東漢祭建的鐵梁橋、碌碡廟、上西溝的料漿嶺。明朝時金門寨下的土龍土榛椿,以及金門郡城。九女山下萬畝塬歷代傳說,陳吳歷代名人、歷史傳說,層出不窮,三年五載說也說不完。

扳到井

在洛寧縣城向東南10公里的陳吳鄉(xiāng)下王召村南坡根,有一眼井,口傾斜的水井深2米許,不論天怎么旱井水水位不降,天連雨數天井水也不溢出井口,井水清沏見底,冬暖夏涼,據化驗高含鐵、鏻、鋅、鈣等人體所需礦物質。相傳西漢王莽追殺劉秀,劉秀由西安騎馬向東奔逃,來到金門川現德里村南口干舌燥,干渴難忍,打馬不前,士兵報告有井人馬夠不著喝,劉秀大聲喊道:把井扳倒,只見馬蹄抬起,只兩下水井即變成傾斜35度,劉秀爬下身喝飽了水,馬也飲足了肚,劉秀翻身上馬向東奔逃后,人就叫它“扳倒井”,井兩邊至今還留有四個馬蹄印,現在上王召村人還繼續(xù)用著這口井。傳說引來很多少前來游觀、參觀,走時還要帶上此水,以示炫耀。

鐵梁橋

在村的南頭有一座鐵梁橋,橋下涵洞為東西走向,橋寬八米,長十米,石條砌筑,中間穿鐵樑七根。據人們傳說;橋是東漢時建的。當時王莽攆劉秀跑到上王召,天下了暴雨,金門溪水暴漲,河水擋住了劉秀逃竄的道路。劉秀仰天大呼;‘’天不滅劉,送橋過河’。只見河上立即出現一座橋,劉秀過了河,橋自消失。追兵到來被河水擋住去路,使東漢皇帝劉秀躲過一劫。

碌碡廟

向南一百余米有座古廟,這座古廟與其他廟宇不同。即不用磚,也不用坯,全部用的是碌碡磊起來的,人們叫他碌碡廟。傳說劉秀離開鐵梁橋天己黑,劉秀就住到往金山去的路邊廟里,恰好廟里供桌上有蒸饃,劉秀又饑又累拿起獻供就要吃,但他想;廟里獻供是敬神的,得先給神許愿后才能吃。他跪下默念;如果能讓我逃過追兵,我得天下,一定給你的廟宇重新建成,不怕風雪雨露的特殊殿宇。念完才狼吞虎咽的吃了桌上獻供,就在廟里睡著了。第二天一早王莽的追兵來到廟前,見廟門虛掩,門上蛛網遍布,塵土上沒有任何印記,便一直向南追去。東漢劉秀登基后,牢記許愿這件事,便命大將軍馮異帶著兵馬和建廟的先生,把原廟拆掉重新建了與全國不同的廟宇。他讓人收買碌碡又用大稱來稱‘小祿碡四兩,大碌碡半斤’。這樣收了一個月共三百個碌碡,建了一座碌碡廟,用碌碡二百八十八個。但它又與人們碾麥碾豆的碌碡不同的是,這些碌碡沒臍窩,不能套卜解。我們在觀灣和王召現在仍能見到碌碡廟修建時的碌碡,據一代一代人傳說;當時建碌碡廟是官府奉東漢皇帝劉秀之命修建的,上王召碌碡廟。

料漿嶺

上西溝有個料漿嶺,當時劉秀在廟里躲到太陽快出時,聽到有王莽官兵喊追殺。劉秀等官兵過后,劉秀翻身向北轉西上坡到了上西溝村。已是中午時分,這時,劉秀十分饑餓。看到一個中年婦女提著飯罐向地里去送飯,劉秀就跪下求大姐讓他吃飯。這個婦女姓郭,見他十分可憐,就把麥籽飯給劉秀吃。因劉秀太餓,吃了一碗,當倒第二碗時聽到追兵喊殺聲,起來跑時,腳把麥籽碗蹬倒,麥籽灑了一地。隨后麥籽形成了料漿嶺,從東漢一直流傳至今。

作者簡介:程衛(wèi)東,男,1947年生,洛寧縣大原村人,縣政府煙辦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學研究會會員,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顧問洛陽市姓氏研究會理事。

Hash:6ceb949342f3242193272ea212d823ebc1247c00

聲明:此文由 大美洛寧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