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jié),天臺的這幾座古寺,絕美堪比油畫!
暑氣漸去,涼意漸生
秋天真的來了!
作為四季中公認最美的一個季節(jié)
你還忍得住在家肥宅嗎
在天臺
除了自帶涼意的山河湖海
古寺禪院,聽佛品茶也是初秋時節(jié)的好選擇
天臺這四座千年古剎
你都去過了嗎?
國清寺
國清寺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是一座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剎,取“寺若成,國即清”之意,天臺宗創(chuàng)始人智者大師在國清寺修行半生,國清寺也被稱為天臺宗祖庭,八方朝拜。
國清寺依山而建,它北倚八桂峰,東靠靈禽,祥云兩峰,西依映霞,靈芝兩峰,五峰環(huán)繞,只在南面有個豁口,為通向天臺的通道,使古寺深藏幽谷之中。宋人夏竦看到這個景觀之后,寫詩贊道:“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小院分寒水,虛落半落暉。”
遠遠地望向寺院,可看到七佛塔的影子。七佛塔是為紀念“過去七佛”而建,他們分別是: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和釋迦牟尼佛。因在寺院山門前面,又稱迎賓塔,日本著名的“國東塔”,就是以我們國清寺的七佛塔為祖型而建造的。
走到院內(nèi)的梅亭,那株千歲隋梅依然傲然挺拔。它是當年由天臺宗五祖灌頂大師手栽,如今已1400多歲了,甚至快趕上古剎的年紀了,也成了我國有記載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棵梅樹。
作為國家5A級景區(qū),國清寺不僅不增收門票,反而實行零門票政策,也成為了近五年來,浙江省首個取消門票的5A級景區(qū)。另外,只需花上兩塊錢,就可在國清寺吃一頓齋菜。國清寺的齋菜非常出名,登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飯菜膳食全是由寺廟里的僧人自己種植。兩元齋菜,吃飽為止
高明講寺
高明寺,坐落在天臺縣城東北10公里的幽溪之旁,以背倚高明山而得名。初建于唐天祐年間,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改為智者幽溪塔院。寺宇經(jīng)歷代多次重建,現(xiàn)存建筑系1980年重修,中軸線上依次有天王殿、大雄殿、楞嚴壇。寺周多奇石和名人題刻,寺旁幽溪之上,一石橫架,下有四石相承,自成一洞,名圓通洞。值得一提的是,“高明講寺”四個字乃康有為所題。
在天臺宗的發(fā)展史上,高明寺具有顯著的地位。因寺處半山腰,寺周青色蓮峰,頂銳而足闊,好像處于凹形鏡的聚集點,日月二光常照不散,故高而大明,取名高明寺。
南朝陳宣帝太建七年(575年),智顗入天臺山,先是結(jié)廬山于天封山,自號“靈墟”,并于此注《涅盤經(jīng)》。后卜居佛隴山,講《凈名經(jīng)》。有一天,他正在講解《凈名經(jīng)》,突然一陣大風吹來,經(jīng)頁翩翩向東飄去。大師追求經(jīng)頁墜落之處,只見此地峰巒環(huán)抱,幽溪靜谷,是一處非常理想的坐禪修行之所,因而伐木結(jié)茅,辟為幽溪道場。大師圓寂后,將他用過的衣缽和具葉經(jīng)保存在這里,成為學(xué)佛修行者朝拜的圣地。
高明寺共有13個院落,分布在三條中軸線上,殿宇依山而建,約四百余間。三殿兩側(cè),是巨贊法師手書的楹聯(lián),上聯(lián)為:“牛宿耀峰,風飄經(jīng)至,百代咸尊智者”,下聯(lián)為:“幽溪映月,人悟性空,三乘正證中觀”。
天王殿右側(cè)為地藏殿,原有明萬歷年間鑄造的七千斤巨鐘,后毀。今易為銅鐘,高難度.96米,直徑1.48米,重2.5噸,系法籍華人周勤麗所捐贈。銅鐘重量和規(guī)模,為浙江省內(nèi)之最。
華頂講寺
華頂寺位于天臺山的最高峰華頂峰,海拔一千多米,樹木參天,常年云霧繚繞,是自古以來修行之人的清修之地,更因寺周圍茅篷眾多,遂有七十二茅篷之稱。
華頂寺歷史悠久,是天臺宗圣地。道教的葛玄曾在此修行;佛教天臺宗的創(chuàng)始人智者大師來到天臺山,最先就住華頂茅篷,在華頂拜經(jīng)臺祈拜多年,祈拜楞嚴經(jīng)早日從印度傳入中國;永明延壽禪師在華頂?shù)?a href='/jingdian/35559' target=_blank>天柱峰茅篷悟道。華頂寺是唐末五代德紹禪師所建,初名華頂圓覺道場,又改“善興寺”,后于北宋年間正式更名“華頂寺”,經(jīng)歷千年風雨,幾經(jīng)興衰,現(xiàn)存建筑為1998年重建。
其實在1998年之前,那是1932年的暮春,華頂寺有過一次偉大的重建,1998年的重修也是在它的基礎(chǔ)上。徐瑋所著《天臺山指南》中就曾對那一次重建后的華頂講寺寫下過記錄“現(xiàn)大雄寶殿正在興復(fù),其前廳堂三座,結(jié)構(gòu)新穎,輪奐美備,華頂寺殿宇,在臺山為首屈一指,寺門有王震書‘華頂講寺’四字,頗雄邁,門外有萬工池,大可二畝”。
而1998年的這一次修復(fù),其實僅有寺院格局沿用當年的規(guī)劃,而木柱板壁已被鋼筋水泥取代,鐵皮瓦替也替換了琉璃瓦。如果還有什么未曾改變的,應(yīng)該是這高山禪寺中的佛音聲了。
萬年禪寺
萬年寺地處天臺縣西北方位,在北山和萬年山的交界地帶。海拔1000米左右,到達這里要經(jīng)過蜿蜒盤虬的山路,是一座真正藏于深山的古寺。也正是因為萬年寺在海拔較高的山麓深處,所以這里的空氣也格外清新。
寺廟門前的古樹已有百年歷史,歷經(jīng)風雨猶在,明代蓮池大師《竹窗二筆》記:“萬年寺當天臺萬山之中,殿前古樹十余,一字橫亙,行列整而枝葉茂,郁然為山門美觀?!弊憧梢姶藰涞墓爬稀K略荷介T朝東南方向敞開。遠處是如同畚箕似的大氣山凹,背后是連綿的翠綠群山。
東晉興寧年間,西域高僧曇猷來此筑室修行,算起來,萬年寺竟比國清寺的興建歷史還要早四百多年,而萬年寺正式建寺,卻是在唐大和七年,臨濟宗百丈山懷海禪師弟子普岸來到此地,創(chuàng)平田禪院。此后三百多年,萬年寺興衰皆歷,先后改名為福田寺、壽昌寺、報恩廣寺等,直至南宋,才定名為萬年寺。
南宋,也是萬年寺的鼎盛時期。當是時,寺院內(nèi)有殿堂寮室四十多處,寺境面積約四萬多平方米,其規(guī)模列天臺山各大寺院之首,曾被列為南宋的“十大名剎”。日本臨濟宗創(chuàng)始人榮西曾兩度來到萬年寺求法,他的弟子、日本曹洞宗鼻祖道元也曾來拜師學(xué)法。
千年前,當普岸來到這座高山,他眼前看到的是這樣一幅畫面:寺前兩邊的矮山丘,綿延相擁,如兩只伸出的臂膀;向南望去,田地層疊,稱之為“平田”。山巒蔥蘢,雙溪匯流后向南蜿蜒。溪上架有七座石拱橋,如天上星斗。不得不承認,這八峰環(huán)抱,雙澗合流的氣勢風水,是普岸決意建寺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著這清幽疏闊的山水地理,在萬年寺的歷史上,無數(shù)文人名士,不吝溢美之詞。
“露氣春林,月華秋水;晴光淑景,芳草遠山”清代吏部尚書曾為萬年寺留下這幅楹聯(lián)。明朝王思任在《天臺山記》中,把天臺山諸景依次分為十五等,萬年寺以“繞腸雄氣,滿腹古文,郁郁蒼蒼,扶馀窮北”位列第六。清乾隆年間,錢維城向高宗供奉過臺山十景圖,其中的“萬年福海”就是描繪此地的風景。清朝史地學(xué)家齊召南在他編著的《天臺山方外志要》中,把“八峰繞翠”列入天臺十六景之一。明代地理學(xué)家、旅行家徐霞客也曾兩度到仿萬年寺。
山風微涼,秋意正濃
向天臺,訪古寺禪音
此時,恰好時節(jié)
今
日
互
動
小伙伴們,你最喜歡哪一座古寺呢?
歡迎留言分享哦~
END
Hash:975180c927756f99ae205b3c9bb0c412d00e698b
聲明:此文由 天臺山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