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 | 大庵巷、神堂巷與長春觀的由來
濟南過去有大庵巷、神堂巷,明崇禎年所著的《歷城縣志》中就曾有記載。這兩條街巷至今仍然存在,大庵巷就是今日的大桿巷,清末因巷內(nèi)可見長春觀旗桿,故訛為大桿巷。神堂巷就是今日的盛唐巷,1929年取其諧音改為今名,與大庵巷相通。
大庵巷、神堂巷名稱的由來,說法不一。大庵巷的命名自然是源自“大庵”,而“大庵”是指哪里呢?有說法認為長春觀的前身稱作“大庵”,也有專家認為“長春觀的前身可能是佛教建筑‘大庵’,后因道教占據(jù)而更名”。但先不論長春觀是不是叫做“大庵”,大庵巷并不在長春觀之前,而是在長春觀之東,這是為何?神堂巷的來由就更撲朔迷離了,一般認為此地過去廟宇祠堂眾多,故有此名。但此街過去只有一所建于清代的佛倫生祠和一處關(guān)帝神龕,廟宇祠堂眾多無從談起。又有嚴薇青氏據(jù)1959年出土的“佛倫生祠碑”推斷,神堂巷的“神堂”即指佛倫生祠,但佛倫生祠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而神堂巷的記載最早可上追溯到明崇禎十三年(1640),顯然是與此無關(guān)的。
崇禎十三年(1640)所著《歷城縣志》載:“大庵巷,長春觀前”現(xiàn)在長春觀前的街道并不叫大庵巷,而被稱為長春觀街,清代為五路獅子口,明代以前則沒有關(guān)于此街的記載。大庵巷出現(xiàn)的時間很早,為何在長春觀之東,而非“長春觀前”?答案其實很簡單,長春觀的大門最早是朝東向的,而不是現(xiàn)在所見大門朝南。長春觀創(chuàng)建于北宋末年,元至元四年及明弘治、正德、嘉靖、萬歷年間都曾重修,近世所見建筑為清代所建,并不是最初的樣式。全真派道觀大門向東者并不罕見,嶗山太清宮大門即面向東方,寓意紫氣東來。更重要的是長春觀是龍門派道院,龍門派尊全真七子邱處機為祖師,邱處機故里及東歸后所建太虛宮就在東方。所以,一處紀念邱處機的龍門派道觀,其大門向東是很自然的。
至于神堂巷的由來,就更好理解了,答案就在字面上?!吧裉谩笔堑澜酞毺氐姆Q呼,道教所尊者稱為“神”、“仙”,一般只有道教才有神殿這類稱呼,神堂就是道教祀神場所的俗稱。神堂巷在長春觀之后,緊靠長春觀,巷內(nèi)所見最高的建筑自然就是長春觀內(nèi)的神殿,故有神堂巷的稱呼。附近同時期出現(xiàn)的街道名稱,如禮拜寺巷、剪子巷、倉巷等等,大多也都是這類以俗稱命名的,符合同時代街巷命名的約定俗成規(guī)律。
大庵巷、神堂巷的來由都與附近長春觀有直接關(guān)系,據(jù)崇禎六年(1633)所輯《歷乘》記載:“長春觀:西門外,邱處機修行處?!钡v觀邱處機的一生,并未在濟南做過多停留,幾處修行之地也均不在濟南。所以長春觀并非世人傳說的那樣,曾是邱處機修行之所,最多是邱處機路過濟南時在此暫住或曾短時間傳道。
那“大庵”與長春觀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道教中人稱簡陋居所為“庵”,道士修行、居所也可稱之為“庵”,結(jié)庵修行、結(jié)庵傳道在全真派的歷史中很常見。邱處機的同門馬鈺就曾為其師王重陽建造“全真庵”,公山也曾有“邱真人庵”。所以,“大庵”顯然不是正式的名稱,也非佛教之“庵”,而是長春觀或其前身的俗稱,就像神堂是神殿的俗稱一樣,大庵巷、神堂巷的命名依據(jù)都是俗稱。據(jù)此推測,長春觀建立伊始可能以“長春庵”或“邱祖庵”為名,極可能是邱處機弟子陳志淵托名所建的憑吊之所。
Hash:7f6b4266cb0dc0483f7e1cab97156aff487787c6
聲明:此文由 明府城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