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三晉大地璀璨明珠(冀晉之旅21)

晉祠建筑建構(gòu)嚴謹,其主體自水鏡臺起,依次經(jīng)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圣母殿。北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樓高閣取勝,有文昌宮、東岳祠、關(guān)帝廟、唐碑亭、唐叔虞祠、朝陽洞、待鳳軒、三臺閣讀書臺和呂祖閣等。南部既有樓臺聳峙,又有泉水繞流,頗具江南園林風(fēng)韻,有勝瀛樓、白鶴亭、三圣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等。近年還重修了晉溪書院,增建了董壽平美術(shù)館,在祠區(qū)南部有奉圣寺、浮屠院、舍利生生塔和翰香館等。

晉祠既有山光水色,古木蔥郁,蟲鳥啼鳴的自然情趣,又有連甍蓋日,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的古建筑群掩映其間,詩情畫意,令人流連。晉祠以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成為三晉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難老泉亭北宋天保年間(550—559)建,明嘉靖年間(1552—1567)重建。亭八角攢尖頂,斗拱昂嘴,突顯明代特點。

難老泉為晉祠三絕之一。難老泉水出自懸甕山斷巖層,不知始于何時,《山海經(jīng)》就有:“懸甕之水,晉水出焉”的記載。

泉水清澈見底,長流不息,北齊時擷取《詩經(jīng)·魯頌》中“永錫難老”的錦句,命名為“難老泉”。

難老泉水曾經(jīng)澆灌晉祠附近的千頃良田,造就了“千家灌禾稻,滿目江南田”的豐饒景象。

難老泉下游做成了龍首的出水口,引來游人輪流在此處接神泉之水。

水母樓是奉祀晉源水神的祠堂,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匾“懸山響玉”“沾濡懸甕”,表達了對恩澤百姓的晉水感激之情。

晉溪書院建于嘉靖十一年,曾是專供王氏家族子孫讀書的場所,并以白鹿洞書院的教義大旨為其指導(dǎo),如今的晉溪書院為后來新建

晉溪書院的主體建筑為子喬祠,殿內(nèi)塑王氏始祖子喬公坐像,山墻繪子喬公生平壁畫。殿前南北配殿均為七間,陳列王氏歷代名人畫像。

晉溪書院太原堂,為子喬祠享殿。

晉溪書院建筑

晉溪書院建筑

晉祠景色,圖中塔為“舍利生生塔”。

晉祠景色

舍利生生塔為樓閣式磚塔,高38米八角七級,每級四門。創(chuàng)建于隋文帝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

龍興晉陽,為紀(jì)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而塑的李世民及其群臣的青銅雕塑,2003年8月落成。中間騎馬者為唐太宗李世民,左側(cè)為國舅長孫無忌,右側(cè)為李績,前面為尉遲恭,最北側(cè)兩位前是魏征,后為馬周。

這組群雕講述著李世民的戎馬一生,也展示了唐王朝與晉祠的歷史淵源。

晉祠建筑,上懸“唐宋遺風(fēng)”橫匾,楹聯(lián)為:晉陽自古稱嘉麗,高殿閣臺奏管弦。

唐園,建于2007年,內(nèi)部包括飛龍閣、長守廳、流珠樓、望月樓、御井亭等建筑。

飛龍閣,重建于2007年,建筑坐落在假山石洞上,有登高遠眺之意,游人又可穿行而過。

照壁,重建于2007年,高5米,寬8.4米,須彌座上東向有“福、祿、壽”圖,西向為“群仙會”圖。

晉祠東門牌坊始建于明代,1984年從太原東山馬莊遷于此。正面牌匾由李立功題“晉祠勝境”,背面由姚奠中題“唐晉斯原”。

Hash:40a32769839ff86454e8d14898cfc7ad080c390c

聲明:此文由 信江行攝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