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李志民

李志民(1906-1987)原名李風瑞,別名李明階,曾用名李軒。湖南瀏陽縣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杰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逝世日期1987年11月16日。

人物簡介

李志民湖南省瀏陽縣人。1925年任鄉(xiāng)農民協會副委員長。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五軍第二縱隊二大隊四中隊黨代表、特務大隊政治委員,紅五軍黨委秘書長,紅三軍團政治部保衛(wèi)大隊政治委員,紅五軍第六師七團政治委員,第二師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教導營政治委員,軍團衛(wèi)生部政治委員,軍團保衛(wèi)局二科科長,中央軍委直屬第八十一師政治部主任,紅二十七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大學組織科科長、干部科科長、組織部部長、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副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qū)組織部部長,第四軍分區(qū)政治委員,冀中軍區(qū)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zhàn)軍第三縱隊、第二縱隊政治委員,第二十兵團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團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團政治委員兼陜西軍區(qū)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福州軍區(qū)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人物生平

1906年7月9日生于湖南瀏陽縣高坪西坑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24年起,曾在家鄉(xiāng)任小學教員、校長。

1925年開始從事農民運動。

1926年春參加中國國民黨,曾被選為國民黨高坪區(qū)分部委員和鄉(xiāng)農民協會副委員長。

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在家鄉(xiāng)秘密組織農民協會,進行革命斗爭。

1928年3月,在高坪參與組建區(qū)游擊隊,任黨代表,在高坪、永和江西萬載地區(qū)開展游擊活動。同年冬調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任第二縱隊中隊黨代表。

1929年任紅五軍隨營學校中共支部書記。

1930年任特務大隊副政委、中共贛西南省委西路行動委員會干部大隊大隊長兼政委、紅五軍黨委秘書長,兩次參加攻打長沙的戰(zhàn)斗。

1931年春,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保衛(wèi)大隊政委,同年夏任紅五軍第二師七團政委。

1932年春,任二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

1933年春,任紅三軍團教導營政委,參加入閩作戰(zhàn)、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

1935年夏,任紅三軍團衛(wèi)生部政委,同年秋任軍團政治保衛(wèi)分局科長,陜甘支隊第四師十一團政委。到達陜北后,任紅一軍團第四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參加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

1936年1月,任紅四師十一團政委,參加東征戰(zhàn)役。同年5月,任紅八十一師政治部主任,參加西征戰(zhàn)役。

1937年春,任紅二十七軍政治部主任,同年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任抗大隊長兼教員、政治部組織科和干部科科長。

1939年夏隨抗大總校到晉察冀敵后辦學,任組織部部長。

1940年任抗大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

1942年兼任抗大第二分校附設中學校長。

1943年任晉察冀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副政委、軍區(q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1944年任第四軍分區(qū)政委兼中共地委書記、冀中軍區(q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谷諔?zhàn)爭勝利后,任冀中軍區(qū)野戰(zhàn)縱隊政委。

1946年任晉察冀軍區(qū)第三縱隊政委、晉察冀野戰(zhàn)軍第二縱隊政委。參加了正太、青滄、察綏、平津等戰(zhàn)役。

1949年任第二十兵團政治部主任。參加太原戰(zhàn)役后,任第十九兵團政委,在西北戰(zhàn)場參加扶眉、蘭州寧夏戰(zhàn)役。曾兼任陜西軍區(qū)政委,領導部隊剿匪,并修筑寶(雞)天(水)鐵路。

1950年冬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十九兵團政委,1952年底任志愿軍政治部主任,1954年2月,任志愿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5年任志愿軍政委。參與組織指揮第五次戰(zhàn)役和夏季進攻戰(zhàn)役。曾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四枚、自由獨立勛章兩枚。

1957年回國。

1958年初任高等軍事學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9年任政委。

文化大革命”中,曾遭受迫害。

1972年任福州軍區(qū)政委,1977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980年任軍委顧問。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是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

1982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87年11月16日病逝于北京。著有回憶錄《革命熔爐》。

重要事跡

開國上將李志民以善打政治仗聞名軍中,他曾用肥羊攻克城堡,與東北軍激戰(zhàn),竟是白天“打仗”,夜晚聯歡,“激戰(zhàn)”數日,雙方竟無一傷亡。

李志民,參加革命前是一名村小學教師。

1926年夏,入瀏陽縣暑假政治講習所學習,受到馬克思主義啟蒙教育,次年4月,即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冬,李志民奉中共瀏陽縣委之命,調任紅5軍第2縱隊任四中隊黨代表。從此開始其“善打政治仗”傳奇的戎馬生涯。

1931年11月,紅5軍乘第三次反“圍剿”勝利之機,組織一個團攻打會昌縣城,強攻二十余天未克,部隊傷亡慘重。軍首長遂令紅7團接替攻城。時任紅7團政委的李志民在攻城前決定先開展政治攻勢,再集中火力攻擊。恰逢兄弟部隊爆破城墻成功,守敵陷入混亂。李志民立馬抓住有利時機,組織戰(zhàn)士對敵喊話,展開政治攻勢。乘敵人火力減弱瞬間,部隊突入城內,僅兩個小時,即全殲守敵,創(chuàng)造了政治攻勢與突擊攻堅相結合的成功戰(zhàn)例。

贏取了以“肥羊克城堡”的軍中佳話

1936年9月上旬,李志民所在部隊紅81師奉命南下,圍攻易守難攻且有一團重兵把守的李旺堡。充分分析敵情后,時任紅81師政治部主任的李志民建議采用軍事壓力與政治攻勢相結合的打法,一面積極準備攻城,一面開展政治攻勢。經過幾天喊喇叭對敵宣傳,守城敵軍對紅軍態(tài)度越來越友好。李志民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立即寫了一封致守城敵團長暨全團官兵的公開信,曉義抗日救亡之義,還隨信送給守城部隊幾頭肥羊,表示慰問。第二天,守城部隊即派代表與紅軍談判,同意撤出李旺堡,返回原駐地。當守城部隊撤離時,李志民親率部分隊伍,列隊吹起莊重的歡送禮號熱情送行,使守城官兵深受感動,頻頻揮手告別。贏取了以“肥羊克城堡”的軍中佳話。

1936年12月初,東北軍王以哲部129師奉蔣介石之命進攻紅軍西路軍。紅81師擔負阻擊任務。根據中共中央爭取、團結東北軍共同抗日的指示,李志民發(fā)動指戰(zhàn)員在東北軍必經的路上寫上標語或貼上《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的傳單,有的還抄貼一些抗日歌曲,造成一種動員東北軍團結抗日的氣氛。白天,李志民及時組織前沿陣地指戰(zhàn)員向東北軍喊話:“東北軍弟兄們,不要替蔣介石打內戰(zhàn)!槍口對外,打回老家去,收復東北失地”。入夜,李志民又派出宣傳隊到東北軍前沿進行宣傳,唱起《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東北軍官兵深受感動,不斷有人跑到紅軍陣地上,與紅軍官兵共抒聯合抗日的情懷。就這樣,紅81師打了一場奇特的“阻擊戰(zhàn)”:白天“打仗”,夜晚聯歡,“激戰(zhàn)”數日,雙方無一傷亡。直到發(fā)生“西安事變”,東北軍官兵在陣地上留下“紅軍兄弟,抗日前線再見”的字條,撤離戰(zhàn)場,結束了這場漂亮的政治仗。

個人履歷

確定正確的辦學方針

高等軍事學院(以下簡稱高院)位于北京黑山扈,以南京軍事學院戰(zhàn)役系和高級速成系為基礎創(chuàng)建,是當時解放軍的最高學府。李志民擔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之初,主要是協助劉伯承、葉劍英(劉伯承因健康狀況欠佳離職后,職務由葉劍英接任)搞好政治思想工作和教員隊伍的培養(yǎng)提高,大力抓環(huán)境的治理。

1959年1月,李志民升任政治委員。他在中央軍委領導和劉伯承、羅榮桓、徐向前、葉劍英等元帥的關懷、支持下,與學院其他領導一起,繼承和發(fā)揚“抗大”的光榮傳統,努力把高等軍事學院辦成陶冶將軍的熔爐。3月,李志民在與其他黨委成員研究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教學工作要堅持“四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領導與群眾相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訓練與戰(zhàn)備相結合。使學院始終保持正確的辦學發(fā)展方向。

圍繞教學開展工作

李志民十分重視教員的選拔和培養(yǎng)。李志民經常宣傳毛澤東在抗大時強調的要重視教員作用的思想,他認為要使學校成為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發(fā)揮革命熔爐的作用,關鍵在于有一支很強的教員隊伍。李志民親自參與教員的選調工作,要干部部門在軍內外廣招賢才,優(yōu)中選優(yōu)。李志民愛護教員,對他們非常關心。1963年夏天的一個清晨,李志民得知軍事教員路精武患腦溢血,生命垂危,已送三○九醫(yī)院搶救,他馬上驅車趕到醫(yī)院,把院長、主治醫(yī)師請到病房,當面了解病情。他接受了醫(yī)院領導的建議,立即派車到北京市協和醫(yī)院請腦外科專家一起會診、搶救,終于使路精武轉危為安。李志民尊重和關心教員,使教員感到很溫暖,他們的教學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全院教學工作搞得很有起色。

李志民很重視教材的編寫。他在教學中既注重學習外軍的理論和實踐,更注重人民解放軍自己的經驗。李志民常說:“我們不僅要尊重別人的經驗,而且更應尊重自己流血的經驗,尊重自己的實踐。30年來,黨在領導武裝斗爭方面,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建軍經驗和作戰(zhàn)經驗,這都是我們學習科學的最寶貴的基礎?!彼蟾鹘萄胁块T自己動手編自己的教材。經過幾年的緊張工作,到1962年1月,學院編出了一大批教材。李志民看后欣喜地說:“這些教材不再是照搬外國的東西,而是‘以我為主’的,這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p>

李志民相當重視學院和學員的作風建設。他認為,“學院是培養(yǎng)干部的地方,如果領導骨干能夠在學院學習的時候養(yǎng)成一種優(yōu)良的作風,回到部隊就會對部隊產生很大的影響和推動作用?!薄皩τ谕贤侠?、疲疲沓沓的作風,不能簡單地看成是一個生活習慣問題,而要提高到革命意志的高度來看。一個具有堅強的革命意志的人,從來都是雷厲風行,說干就干的;而拖拖拉拉、疲疲沓沓,往往是意志衰退的表現,這是沒落的剝削階級的作風,而不是無產階級的作風?!崩钪久襁€常說:“活潑,是革命樂觀主義的表現。我們要使學院永遠充滿朝氣蓬勃的氣象,一掃暮氣沉沉的氣象?!睘榇耍?95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李志民在學院組織了“將軍業(yè)余合唱團”,并自告奮勇擔任合唱團總指揮。6月1日,合唱團參加全軍第二屆文藝會演開幕式,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周恩來總理和賀龍元帥聽說這件事之后,親自安排合唱團到中南海懷仁堂演出??戳T演出,周恩來上臺與李志民握手,連聲稱贊演出團搞得好。并當即指示要擴大合唱團的規(guī)模,還讓合唱團參加國慶10周年晚會演出。

1959年10月3日的國慶晚會上,230名身經百戰(zhàn)的上將、中將、少將,身著禮服,胸佩勛章,整齊地站在大紅旗前,顯得格外威武雄壯。

“將軍業(yè)余合唱團”在李志民指揮下,演唱了《紅軍紀律歌》、《在太行山上》、《我是一個兵》、《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等四首歌。每唱完一首,臺下都長時間地熱烈鼓掌。八一電影制片廠將這一雄壯、熱烈的場面攝成彩色紀錄片,在國內外公開放映,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李志民很重視請高層領導和知名專家來學院授課。彭德懷、林彪、羅榮桓、賀龍、陳毅、聶榮臻等都曾到學院來視察或作過報告。楊獻珍、艾思奇、許滌新、薛暮橋等先后來學院講過哲學、政治經濟學。陳毅外長作過關于外交問題的報告,農業(yè)部長廖魯言作過農業(yè)問題的報告,商業(yè)部長姚依林作過商業(yè)問題的報告,錢學森作過尖端技術方面的報告,等等。當時中央各部委對高等軍事學院基本上是有求必應,大力支持。學員們對請中央各部委負責同志作報告,反映非常強烈,視為來北京學習的重大收獲。

重視高級干部讀書班建設

20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提出高級干部應讀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原著,以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總參謀長羅瑞卿根據毛澤東的這一指示,找陳伯達列出了馬、恩、列、斯的30本書的書目。經毛澤東同意,中共中央宣傳部把這30本書印成單行本。毛澤東還批示要印“大字本”,以便老同志閱讀。當時軍委指示由高等軍事學院具體實施教學,決定采取輪訓的方式,每期學習3個月,每次學二三本書。

李志民和學院其他領導對這一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的光榮任務非常重視,決定抽調最好的教員組成專門教學組,由社會科學教研室副主任李方擔任組長,認真?zhèn)湔n,編寫輔導材料和名詞解釋等資料,并在輪訓前組織試教。

高干讀書班共辦了4期,學員為來自各大軍區(qū)和總部機關的高級干部,除第1期只有四五十人外,其余各期學員都在100人以上。學員以自學為主,每個學習小組有一名教員輔導,有疑難問題,教學組經過討論后再作小結。

在李志民的具體指導下,高級干部讀書班越辦越好,引起了軍委的高度重視和關懷。1963年11月30日,賀龍、聶榮臻元帥來到學院,接見第2期學員并合影留念。參加讀書班的高級干部學習積極性很高,他們認真讀書,不恥下問,虛心好學,孜孜不倦。經過學習,他們普遍感到受益匪淺。他們畢業(yè)以后,回到工作崗位,還親自抓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親自輔導。一時間,全軍高級干部學習30本書蔚然成風。

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得知高等軍事學院的高級干部讀書班的情況后,專門請高等軍事學院匯報30本書的教學情況,《人民日報》記者也來高等軍事學院采訪,介紹他們的經驗。李志民還專門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向全國高級干部推廣30本書教學經驗的文章。后來,林彪別有用心,貶低馬列,搞“活學活用”、“立竿見影”那一套,在錯誤批判羅瑞卿時,又把學習30本書作為他的“罪狀”之一,致使讀書班中斷。

在高等軍事學院的最后歲月

1964年,正當李志民集中精力抓學院工作的時候,突然來了一次院校整風。由軍委一名副總參謀長和總政治部干部部部長組成強大的工作組,直接領導高等軍事院校的整風工作。一開始他們將斗爭矛頭指向李志民,硬說李志民為“彭(德懷)黃(克誠)分子”。后來軍委一位負責同志發(fā)了話:“誰是彭黃分子,我還不知道?我是彭黃專案組的組長?!?/p>

工作組不死心,又立即把矛頭轉向政治部主任林浩,抓所謂“楊獻珍的大弟子”。他們借口中共中央黨校校長楊獻珍來高等軍事學院講過課,因而要揭“階級斗爭的蓋子”。那時社會上正指責楊獻珍的“合二而一”論,而楊獻珍在學院講課時批評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主觀主義思想,闡述了事物除了“一分為二”以外,還有“合二而一”的觀點?!昂隙弧弊鳛橐环N學術觀點,若本著百家爭鳴的精神,本不應與政治問題扯在一起。尤其讓人難以理解的是,30本書教學本來是有很大成績的,這時卻成了一大罪狀,批來批去,弄得人們對馬列教學也不敢搞了,造成教學思想的極大混亂。李志民與他們據理力爭,但無濟于事。高院經過這次災難性的折騰后,再沒有招收學員,教學工作全部停頓。

1965年春,李志民根據上級的指示,帶領高等軍事學校教職員和部分地方干部組成的工作隊,到河北樂亭縣東石各莊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他們一到鄉(xiāng)下,就與當地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群眾了解情況,對基層和群眾進行社會主義教育。他不搞亂批亂斗那一套極“左”東西,而是實實在在幫助基層黨支部,密切黨群關系,建立起一個堅強的黨支部領導核心。

1966年中共中央發(fā)出“五一六通知”,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發(fā)動。6月22日,總政治部發(fā)出《關于部隊院校開展文化大革命運動幾個問題的請求報告》,要求全軍院校要積極投入這次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為了達到篡黨奪權的罪惡目的,給李志民強加罪名,煽動造反派不分晝夜地輪番批斗,甚至拳腳相加,進行殘酷迫害,還株連家屬。1968年國慶節(jié),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李志民被邀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并被“保護”起來。

1969年2月2日,軍委辦事組發(fā)出1號文件,將原高等軍事學院、南京軍事學院、政治學院撤消,合并成立軍政大學。高等軍事學院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這年10月,李志民和夫人劉平被趕到江西省高安縣渡阜農場,李志民被強迫改名李光,“監(jiān)督勞動”達3年之久,他身心遭到嚴重摧殘。但李志民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堅決斗爭,直至取得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勝利。

1987年11月16日,李志民與世長辭,享年81歲,新華社播發(fā)的《李志民同志生平》中,對李志民的一生作了高度評價,稱他是人民解放軍“杰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長期致力于院校建設的軍事教育家”;“他創(chuàng)建的革命功績,將永垂青史”!

Hash:a1facf12ea724b77dd89b5fc3e4a84a9495a178e

聲明:此文由 世界李氏文化研究總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