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民間信奉的“白馬公”,來歷有兩種傳說,你更信哪一個?
之前,我寫了湛江民間信奉的康公(又稱康皇、康王、康元帥)和華光大帝的來歷,很多網(wǎng)友要求我寫一下“白馬公”。雖然白馬公算是湛江的主要神仙,但很多村莊都有供奉他,或是建有白馬廟。這位神仙在歷史上是否有其人呢?他又是什么來歷呢?主要的說法有兩種。
湛江雷州雷城的白馬廟
第一種來自清代雷州知府張賡云的《靈岡白馬廟記》:“白馬神姓董,諱晉,東晉時人……世居江西分寧,分寧者即今之武寧縣也。兄弟三人,神居季,當時或稱為董三,業(yè)冶為生……后師許旌陽學道,斬蛟立功,遂為旌陽部將,宋時封為白馬忠義王……“接下來,他點出雷州半島祭祀白馬神的原因——”雷郡三面環(huán)海,海濱多怪,昔時或為蛟螭所窟穴,神于此必有大功德于民。故至今享祀不忒……”
這段古文我解釋下——白馬神姓董,名晉,是東晉(公元317年-420年)人,祖上世代居住在江西武寧縣,有兄弟三人,以打鐵為生。后來跟著許遜學道。
許遜是何許人?他祖籍河南,出生于江西南昌,曾經(jīng)當過旌陽縣的縣令,但由于他不慕名利,棄官東歸,修道煉丹于西山,著書立說,創(chuàng)立"太上靈寶凈明法",成為了道教凈明派祖師,尊稱"許天師、許真君",為道教四大天師之一。許遜的信仰從唐朝開始,在道教盛行的宋朝更加得到推崇。宋真宗將西山游帷觀升格為玉隆宮。宋徽宗時上尊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南宋時,許遜神府、神壇、神廟,更是不計其數(shù)。湛江農(nóng)村的道教盛行與祖先大多是南宋移民的關系很大。
話歸正傳,董晉三兄弟向許遜學道后,發(fā)生一件大事。這件事在《靈岡白馬廟記》中只有四個字”斬蛟立功“,但在江西的《武寧縣志》記錄得比較詳細:當許遜師徒云游至古艾地(即今武寧、修水、永修一帶)時,見洪水漫天,白浪滔滔,人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掐指一算,才知修河孽蛟興妖作怪,殘害百姓。于是許遜決心斬蛟除害,命徒弟董晉兄弟鑄造龍泉寶劍。
董氏三兄弟以打鐵為生,自然是鑄劍高手。不久寶劍鑄成后,許遜循河而上,在修河發(fā)源之處黃龍山發(fā)現(xiàn)蛟龍,雙方大戰(zhàn),打得精彩無比,難解難分,許遜一直追趕,蛟龍邊戰(zhàn)邊逃,直追至南昌西邊,終于將蛟龍擒住,鎖于古井中。因此,許遜被百姓奉為“江西福主”。后來,宋朝皇帝御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董晉三兄弟被封為“白馬忠義王”。
而白馬公又是怎樣在雷州成為民間供奉的大神之一呢?雷州知府張康云是這樣說的:雷郡三面環(huán)海,海濱地段經(jīng)常出現(xiàn)怪害,當?shù)孛癖娚钍芷浜?,苦不堪言。白馬神遨游到雷地,以救災除害為要務,施展法力幫助百姓誅滅怪害,當?shù)匕傩詹诺靡?a href='/anju/' target=_blank>安居樂業(yè)。為了感謝白馬神的功勞,紀念他為雷州所做的好事,當?shù)孛癖娝熳鹚麨樯?,并建立廟宇世世代代祀奉他。
雷州楊家鎮(zhèn)靈崗廟關于白馬大王的碑文
這里還記載了一個”白馬公顯靈“的故事——清代康熙間年,北坡村(現(xiàn)屬遂溪)有一個算命為生的人叫吳紹亶,因宅基地問題,被壞人綁架在青桐深山。吳紹亶生命垂危之際,呼喊白馬公營救。白馬公快速反應,降童(神靈附身的少年)向北坡村吳氏兄弟呼救告急,吳氏兄弟神速趕到青桐,已是黑夜時分,找不到進山的路,只好站在山腳祈求白馬公引道。忽然,天際有五彩神燈閃爍引道,吳氏兄弟得以順利入山,吳紹亶這才獲救。
據(jù)說類似的”白馬公顯靈“的故事還有很多,是真是假,誰也說不清,但說明了雷州半島民間對”白馬公“的信奉歷時已久,并深入民心。
在傳說中,白馬公鑄劍除掉的蛟龍其實是一條大烏蛇,所以有白馬公神像的地方,一般同時有烏王公(又稱烏蛇公、烏龍大王)。為什么這樣做?老人說,因為烏王公有呼風喚雨的神能,為防烏王公來尋仇報復,所以神祭時也為其分一杯羹,以保地方風調(diào)雨順。關于烏王公的來歷,可能各村的說法不一致,大家可補充。
雖然雷州知府張賡云《靈岡白馬廟記》對白馬公的來歷做了一個結論,但我并不太認可他的說法。因為湛江地區(qū)大部分人是福建移民,特別是南宋末年為逃避元軍追殺時,遷徙過來的民眾很多。而福建民間也有一個影響很大的白馬信仰,稱之為”白馬王“,這就是第二個傳說——
白馬王是南宋時期福建道教系統(tǒng)中一個重要的神仙,又稱白馬三郎。據(jù)宋梁克家編撰的《三山志》記載,漢武帝時期有一個閩越王,他的第三個兒子非常勇猛,將一條長三丈的大鱔射殺而死,這個地方后人就叫”鱔溪“,后改名為”善溪“(現(xiàn)位于福建寧德市屏南縣東部)。為感謝白馬三郎,就建了沖濟廣應靈顯孚佑王廟來紀念他。這個廟名是不是有點奇怪?那是皇帝對白馬三郎的封號。在北宋和南宋,白馬三郎多次被授予為“沖濟”、“廣應”、“靈顯”、”永寧“、“孚佑王”等封號。
福建版”白馬大王“神像
后來,這個故事在明弘治年間黃仲昭的《八閩通志》、王應山編撰的《閩都記》、清代林楓編撰《榕城考古略》的記載中繼續(xù)發(fā)揚光大,白馬三郎不僅有名有姓,威名遠揚,還增加了豹害、鱔害和白馬三郎除害犧牲的情節(jié),使英雄形象更生動豐滿。同時,將白馬三郎的名號來歷再改為"軍中號為白馬三郎",以顯示其英武。
清乾隆年間曾有戲劇《白馬尊王》,劇情雖然是描述白馬三郎鱔溪射鱔故事,但鱔魚精卻成了龍王之女石善公主的化身,與白馬三郎有前世姻緣,在搏斗中同歸于盡后,成為神仙眷侶,三郎被封為白馬尊王,石善公主被封為英德夫人。因此,白馬三郎又有"白馬尊王"的稱號,以后許多供祀白馬三郎的廟宇就稱為白馬尊王廟,有的廟宇還配祀了尊王夫人神靈。
其后,福州民間又增加白馬三郎的隨從柳、何、王、鄧、陳五大元帥、十八家將等同時遇難和遺物漂流成為神媒等情節(jié)。
這個傳說與前面提到的”董晉鑄劍斬蛟“有類似之處:第一,都是殺掉一條巨蛇狀的怪物,為民除害;第二,董晉排行第三,白馬三郎也是排行第三;第三,兩者都是道教中的人神之一。這兩個傳說,一個來自福建,一個來自江西。江西與福建相鄰,武夷山分跨兩省,殺蛟都是在山中,這兩個故事是不是同一個傳說的演變呢?不排除有這個可能。
關于”三圣“,福建這邊也有不同的說法。一些廟宇請走五大元帥中的柳、鄧兩位威靈顯應的元帥為主神或配祀神,或是加上其結拜兄弟的康懿王、巡山王與白馬公一起被稱為”三圣王“。湛江地區(qū)則有網(wǎng)友說,白馬大王名叫董晉是進士、秀才、巡儉三合一,故稱”三圣“。這個說法與《靈岡白馬廟記》差別太大,估計是民間的演繹。
湛江及周邊地區(qū)有多個”白馬公“神像及白馬廟,我覺得鑒定以上兩個來歷最重要的是看封號,如果有”沖濟廣應靈顯孚佑王“這些字樣的,必然是來自福建的”白馬三郎“。這個封號我真的眼熟,但由于神像不能細看,也不方便拍近照,所以沒拍下來,大家可以去村里的神廟看一下是否有這個封號。如果在神廟中,白馬公與柳、鄧等幾位元帥一起,那更是福建的來源了。
福建白馬大王游神
而第一個傳說,雖然有知府撰文,但我覺得存在著一些硬傷。董晉只是一個鑄劍人,且是三兄弟之一,千辛萬苦斬蛟龍的是師傅許遜,他的功勞最多只占小部分,為何要單獨為他建廟紀念?說不過去。且湛江的白馬公有一種封號是”境(郡)主敕賜白馬靈崗三圣大王“,這個封號感覺不太正式,一般來說境主是指掌管某區(qū)域土地的神靈,有可能是民間自擬的。而朝廷的封號選字文雅脫俗,而且是多個封號累積而成,福建白馬王的封號”沖濟廣應靈顯孚佑王“就比較可信。在古代,沒有皇帝的敕封,民間的人神信仰是不可能盛行的。
更重要的是,第一個傳說,除了《武寧縣志》和《靈岡白馬廟記》外,找不到更多的來源,影響力比較小。而福建白馬大王的傳說有多個文獻記載,隨著地方史志和民間傳說不斷創(chuàng)造,內(nèi)容不斷豐富,信仰系統(tǒng)不斷擴大,影響遍及福州地區(qū)城鄉(xiāng)各地,并隨著移民播遷到粵東、粵西、廣西沿海、臺灣及東南亞地區(qū)。
分析以上原因,加之從族譜來看,由于湛江大多數(shù)人的祖先來自福建(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我更傾向于第二個傳說。這個源自福建的傳說,也印證了族譜的記錄,印證了我們祖先來自福建的這一史實。不過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這兩個傳說本身就是來源于同一件事。
編輯
由于民間的傳說歷時太久,總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說法,孰真孰假就很難說了??v橫哥今天也只是說出自己的看法,并不一定是最準確的,希望拋磚引玉得到大家的補充,把湛江這個民間信仰的口述歷史完善一下。你們是怎么看待”白馬公“的來歷的?你們村有什么傳說?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補充喔。
Hash:87c9efcef5860dbcd732d3f884a243656f54cdd9
聲明:此文由 湛江縱橫哥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