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故事 | 樂從祠堂(第七期):精心的制作,歷史的記憶

光陰的故事

樂從祠堂

樂從祠堂內,古樸的氣韻流淌在青磚墻瓦之間,處處蘊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樂從發(fā)布將推出十二期《光陰的故事:樂從祠堂 》系列報道,與您一起探尋樂從祠堂的魅力,窺見樂從的發(fā)展歷史

系列報道第七期,將帶您尋訪 樂從祠堂中蘊藏的歷史記憶。

第七期

精心的制作,歷史的記憶

樂從祠堂是五百多年來嶺南建筑藝術的集大成者。

良教人何經(jīng)是順德建縣后第一位進士。他為官清正,剛直不阿。引病辭官后,弘治帝特賜建都御史祠。因有御賜身份,所有官員在祠前需下馬落轎,側門入祠。這間順德少有的御賜祠,因此門限固定,不可移動。至今,當年何氏族人種下的龍眼樹,幾經(jīng)波折,仍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延續(xù)著一代清官的風骨與真情。

明弘治皇帝為良教人何經(jīng)特賜建造的“誥贈都御史祠”,高貴的身份與顯赫的地位,成為順德重要的祠堂。

沙邊何氏大宗祠的三層斗拱,有序展開,如夏日靜靜盛放的滿池荷花,寓意家族延綿不斷的生命力,更不露聲色地解決巍峨厚檐的建筑壓力,成為明清時期斗拱工藝的典范。

保留明代建筑風格的沙邊何氏大宗祠,其舒展的蓮花斗拱成為順德祠堂建筑的名作。(周惠玲攝)

建于明崇禎年間的大墩梁氏家廟,雖是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重建,但中座建造的“圣諭亭”十分罕見。此亭曾為懸掛崇禎皇帝嘉賞梁衍泗的牌匾所特建。臺階上有團龍石一塊,神龍矯健,騰躍欲飛,上方瓦當尖滴下的雨水正好落在石刻長河處,寓意黃河奔流,魚躍龍門。幾百年間,水滴石不穿,足見古人的妙思巧心。

祠內建廟的大墩梁氏家廟,獨顯不凡氣派與尊貴等級。

圣諭亭正上方的瓦當尖滴下的雨水正好落在團龍石雕的河流處,足見心巧思妙。(圖為大墩梁氏家廟內“鯉魚躍龍門石雕

梁衍泗為翰林學士,功績彪炳,崇禎皇帝特賜他出生地為“金馬坊玉堂里”。如今,金馬坊、玉堂里石匾放置祠前,在靜靜的夏日陽光中與清甜的龍眼果香中度過古樸的每一天。

古人神往的金馬玉堂在大墩梁氏家廟前可找到歷史物證。

古人神往的金馬玉堂在大墩梁氏家廟前可找到歷史物證。

家廟內,黃士俊女兒的畫像讓人一睹明代達官貴人女子的神態(tài)與風度,而兩位本是鐘鳴鼎食,一生無憂的高官姻親,卻因分崩析離的改朝換代而無法安生,讓人讀出寧靜的祠堂與畫像背后的山崩地裂,獨孤無朋。

黃士俊女兒的畫像經(jīng)歷代流傳,至今仍保存完好,讓人目睹古代大家族女性的獨有氣質。

小布何氏大宗祠的方形瓦筒為順德獨有,可知他們引進北方祠堂建筑構件;路州黎氏大宗祠碩大無朋的門神為順德罕見;小布大夫祠后座高聳的后樓,獨具威嚴與神秘;隱藏在河畔的小布何氏宗祠(新南祠)為清代海南島探花張嵩岳所題寫,足可知道何氏家族當時的顯赫,正如騰沖的題匾為清代狀元梁耀樞題寫一樣,背后必有不為人知的淵源與趣事。

小布何氏大宗祠順德獨有的方形瓦當。

清代順德狀元梁燿樞為騰沖劉氏祠堂題字。

清代海南探花張岳崧為小布何氏宗祠(新南祠)題寫的匾額。

樂從祠堂,混融著歷史的記憶、家族的傳說、美好的愿望與精美的工藝,成為古樸鄉(xiāng)村美不勝收的秀麗景致。

文字:

李健明

圖片:

李健明 馮海棉

勞紹桐 陳秀顏

梁 丹 馬建升

何浩達 周惠玲

樂從攝影協(xié)會

Hash:b960b57f8eb1b7d7e0148d4aaef6ebe5bfc03e56

聲明:此文由 樂從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