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金革命遺址——葉坪紅軍烈士紀念塔

江西孕育了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留存著諸多見證崢嶸歲月的史跡物證。由江西省文化旅游廳主辦,江西省博物館、江西廣播電視臺影視旅游頻道承辦“守初心 擔使命——百件革命文物說江西”系列活動,一百件革命文物,一百個紅色故事,一檔節(jié)目,一個展覽,一本讀本。追根溯源守初心,砥礪奮進擔使命!紅色革命舊址,見證崢嶸歲月,目睹百年風雨,歷經滄桑,依然矗立。讓我們跟隨“百件革命文物說江西”第二季踏上紅色之旅,發(fā)揮江西紅色資源優(yōu)勢,打造紅色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高地。

20

踏著先烈血跡前進

建筑名稱:葉坪紅軍烈士紀念塔

年代:1933年

建筑面積:35㎡

風格:中式

地址:江西省贛州瑞金市葉坪鄉(xiāng)葉坪村

1961年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葉坪紅軍烈士紀念塔位于江西省贛州市瑞金市葉坪鄉(xiāng)葉坪村老村,坐東北向西南,磚混結構,塔高13米。塔身為炮彈形,塔身四周鑲嵌著無數粒小石塊,寓意紅軍烈士紀念塔是由無數先烈用鮮血凝聚而成,正面用七塊青石板刻著“紅軍烈士紀念塔”隸書銘文;塔座呈五角形,用紅條石建成,象征“紅五星”,周邊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項英、張聞天、王稼祥、凱豐、鄧發(fā)等人題詞碑刻以及建塔標志共十塊碑刻;塔的正前方草坪上用煤渣鋪寫著紅軍總司令朱德同志題寫的“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八個大字。

毛澤東、朱德題詞

1930至1933年初,歷經四次反“圍剿”勝利,中央蘇區(qū)的發(fā)展達到鼎盛,成為當時國內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根據地。戰(zhàn)事的勝利為蘇區(qū)各項工作的推進提供了時機,醞釀已久的召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1933年6月,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舉行會議,決定為二蘇大建設“六大建筑”,并成立了第二次全蘇大會準備委員會。

為了紀念為蘇區(qū)犧牲的紅軍戰(zhàn)士,六大建筑中,專門建設了“紅軍烈士紀念塔”為核心的四大紀念建筑,包括紅軍烈士紀念塔、紅軍烈士紀念亭、博生堡、公略亭?!兜诙稳K大會準備委員會為建立紅軍烈士紀念塔啟事》中寫道:“歷年來在革命戰(zhàn)爭中犧牲了的紅軍戰(zhàn)士,他們是為著保衛(wèi)蘇區(qū)與發(fā)展蘇區(qū),為著推翻帝國主義與國民黨的統(tǒng)治,為著工農階級的解放而流血犧牲了。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為著要永遠紀念這些被犧牲了的紅軍戰(zhàn)士,決定建立紅軍紀念塔?!?/p>

紅軍烈士紀念塔是為了紀念歷年來革命戰(zhàn)爭中光榮犧牲的紅軍戰(zhàn)士而建;紀念亭是為了悼念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紅軍指戰(zhàn)員而建;博生堡與公略亭,則是以趙博生、黃公略兩位烈士的名字命名。四大紀念建筑由錢壯飛擔任設計,紀念建筑的設計理念體現(xiàn)出了鮮明的時代特色——運用樸素具體的象征手法傳遞革命價值觀,以期達到紀念與革命教育共存的效果。紀念建筑寓意形象而直白,目的是讓群眾易于接受和喜愛,堅定群眾革命的信心。

四大紀念建筑群體總平面示意圖

在當時的中央蘇區(qū),許多復雜的工程,都是依靠“土專家”的設計與人民群眾的義務勞動完成的,紀念塔的建成,也離不開群眾各方面的支持。

紅軍烈士紀念塔于1933年8月1日破土動工,梁柏臺任工程指導,工程剛開始,在中央蘇區(qū)就掀起了一股主動募捐的熱潮。瑞金葉坪村的謝益輝老人,當時已年過花甲,獨子參加了紅軍,在第四次反“圍剿”中光榮犧牲。紀念塔開始修建后,他將準備買棺材的三塊大洋也捐了出來。工程籌備處的同志知道謝大爺的情況,說什么也不肯收。謝大爺激動地說:“你們一定要收下,我連兒子都獻給了蘇維埃,你們就讓我為我兒子和其他烈士盡點心意吧!”。

在紀念塔的建造上,群眾的義務勞動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1933年9月15日第109 期的《紅色中華》,作了“紅軍烈士紀念塔在建設中”的報道:“……建筑紀念塔的工友同志、石匠、泥水等,工作非常努力,多做義務工作,盡情擁護這個烈士紀念塔。特別是泥水工人宋兆祿同志,每天做工,上工早,休工遲,真正站在工人領導的地位與全蘇區(qū)的百萬勞苦工農群眾們,大家踴躍募捐,來擁護這一紅軍烈士紀念塔呵!”

就這樣,從前線到后方,從機關到基層,從干部到戰(zhàn)士,從軍人到農民,一雙雙熱情的手,一顆顆滾燙的心,為了緬懷犧牲的革命英烈,他們省吃儉用,在有限的津貼和伙食費里抽出一角、二角,甚至一分二分來支援紀念塔的建造。

1934年1月31日,紅軍烈士紀念塔在廣大蘇區(qū)軍民的共同努力下順利落成。2月2日,“二蘇大”期間,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朱德主持了紀念塔的揭幕典禮。他介紹了紅軍從井岡山以來英勇斗爭的經過,緬懷了在幾年斗爭中被國民黨屠殺的五六十萬革命群眾,追憶了紅軍將領趙博生、黃公略等同志犧牲的情形。朱德號召大家要繼承先烈遺志,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徹底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圍剿”。

題字石板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后,四大紀念建筑都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拆毀。在廢墟中,一位大娘找到了屬于紀念塔的“烈”字石板,并暗中將其保存在家。1955年,政府按原貌重建四大紀念建筑時,大娘捐獻了這塊“烈”字石板。今天,紀念塔塔身的其余題字、“紅軍烈士紀念亭”與“公略亭”的題字,都是模仿這塊石板重新書寫的。

紅軍紀念塔是革命烈士鮮血凝固而成的精神之塔,是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有著重要象征意義的建設工程、重大工程,表達了蘇區(qū)人民對先烈的無比崇敬和懷念。1961年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葉坪紅軍烈士紀念亭

葉坪紅軍烈士紀念亭位于江西省贛州市瑞金市葉坪鄉(xiāng)葉坪村。

(向上滑動查看詳情)

紀念亭建筑面積35平方米,坐西南朝東北,磚木結構,紅巖石亭座,四面墻上開有花格窗戶,窗戶上方為半圓形,如太陽照射;并雕有鐮刀、斧頭交叉圖案,寓意為“工農兵聯(lián)合起來,一定能夠撥開烏云見太陽”。紀念亭為五邊形,五脊撰尖頂,包含了 “紅五星”的寓意,因此也被稱作“五角亭”。

紀念亭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了悼念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紅軍指戰(zhàn)員而建。1933年8月動工,1934年1月竣工落成。由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監(jiān)造,錢壯飛設計,梁柏臺擔任工程指導。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后,該亭被國民黨反動派拆毀。1955年按原貌重建。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葉坪公略亭

葉坪公略亭位于江西省贛州市瑞金市葉坪鄉(xiāng)葉坪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紀念黃公略烈士而建造。

(向上滑動查看詳情)

公略亭建筑面積26.04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象征黃公略烈士犧牲于第三次反“圍剿”。

黃公略(1898—1931),湖南湘鄉(xiāng)人,黃埔軍校畢業(yè)后參加了北伐戰(zhàn)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和彭德懷共同領導了平江起義,曾任紅五軍軍長、紅三軍軍長等職。在中央蘇區(qū)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中,指揮紅三軍屢建戰(zhàn)功,與朱德、毛澤東、彭德懷被人們并稱為“朱、毛、彭、黃”。1931年9月,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黃公略率領紅三軍轉移時,在吉安東固遭到敵機襲擊,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3歲。毛澤東親自主持了黃公略的追悼大會,并親筆題寫挽聯(lián)。

公略亭于1934年1月竣工落成。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后,公略亭遭敵拆毀,1955年按原貌重建。1961年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葉坪博生堡

葉坪博生堡位于江西省贛州市瑞金市葉坪鄉(xiāng)葉坪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紀念趙博生烈士而建造。

(向上滑動查看詳情)

博生堡建筑面積33.49平方米,平面呈正四邊形,象征趙博生烈士犧牲于第四次反“圍剿”。

趙博生(1897—1933),河北黃驊人,曾任西北軍特種兵旅長、國民革命軍26路軍參謀長等職。1931年,趙博生和董振堂、季振同等率領26路軍在寧都舉行起義,起義勝利后全部加入紅軍,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部隊經過整編訓練,戰(zhàn)斗力大大增強,迅速壯大了紅軍的力量。1933年1月8日,在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斗中,趙博生不幸右額中彈,壯烈犧牲,年僅36歲。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后,博生堡遭敵拆毀,1955年按原貌重建。1961年,遺址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革命文物處、江西省博物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視頻: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編輯:伍文珺

Hash:bca11c7428a90d8010c43a0a6c1cf5ee302bace4

聲明:此文由 這里是江西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