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正茂百年大黨 | 閱盡嘉興運河(五):三塔,大運河上的唯一

編者按

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華誕之際,“大運河傳媒”編輯部特別約請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運河名城浙江嘉興嘉興日報報業(yè)傳媒集團副總編輯顏偉光,撰寫了一組有關(guān)嘉興運河的報道,致敬歷經(jīng)滄桑的千年運河、風華正茂的百年大黨。

嘉興運河因為地處江南水鄉(xiāng),沿河風光秀麗,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一條廣受歡迎的水上風景線。2019年春節(jié)前的一個早上,我沿著三塔路步行,去嘉興城西京杭大運河畔轉(zhuǎn)彎處的三塔公園。還沒有走進公園,就遠遠看見古老的三塔身披朝霞,靜靜地佇立在京杭大運河之畔。運河之水無聲地流淌著,微風輕拂,波光粼粼。河岸邊矗立著的二根石柱上,深深淺淺的磨痕依稀可見,仿佛在訴說著三塔的千年歷史。三塔公園的清晨,空氣清新,樹林里不時傳來聲聲鳥鳴,晨練的人們走過嵌在草叢中彎曲的石板路上。

當我走進三塔公園,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牌坊,牌坊上面的匾額上題寫著“茶禪夕照”四個大字。牌坊后面只見三塔是三座并峙的寶塔,都是八角形密檐式磚塔,塔內(nèi)無梯可攀。據(jù)介紹,三塔中間一座最高,為八面九層,總高18.81米。兩側(cè)兩座各為八面八層,東側(cè)塔總高17.40米,西側(cè)塔總高16.60米。塔基須彌座四周飾有吉祥動物佛教的圖案浮雕。塔身每層間隔有4個壁龕均嵌有青石浮雕佛像,神態(tài)莊嚴。飾廟紅、廟黃、群青三色。塔檐用磚疊澀挑岀,檐短無翹角,塔剎為鐵鑄,覆缽承托,七節(jié)相輪,上置寶蓋,剎頂葫蘆形。

三塔西側(cè)為一座碑亭,廳內(nèi)存放一方“溪山平遠”石碑,為西冷印社呂國偉書。背后為描寫此處景觀介紹和重修三塔的文字。塔前岸邊樹立著兩個古老的石柱。初看不知道是何種功能,從資料上看,這是前人為防止運河行船拉纖時纖繩觸碰到古塔所設(shè)立的防護裝置。兩個石柱之間還有一塊古石碑,上面刻著:“南無阿彌陀佛”佛號。下半截埋入土中,碑額有佛像雕刻。

記得去年初冬時節(jié),我來到這里,只見金燦燦的樹葉在這里形成一道醉人的風景線。走在三塔路,抬頭看到的是掛滿樹枝的金燦燦的銀杏葉片,低頭看到的是地面上滿地黃澄澄的落葉。這使原本蕭條的季節(jié),蒙上了一層童話般的景色,深受嘉興市民的喜愛。只見林中的人群從幾歲小孩到近百歲老人,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有的拿著相機,有的拿著手機,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觀賞,有的在評論,有的在沉思,大家從四方八方,趕往銀杏林飽覽這怡人的初冬景色,盡情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奇麗美好。

三塔是嘉興市的標志性建筑和大運河上的航標,也是大運河上唯一的三塔。當船只從大運河杭州塘行至三塔灣河段時,遠遠就能望見三塔的身影屹立在運河畔,人們自然知道前面就是嘉興了。三塔面河背城,舊時操舟水手遙見三塔,遂謹慎行駛。

建水泥廠,1999年在原址重建。關(guān)于三塔的來歷,相傳嘉興城西門外三塔灣有一片白龍?zhí)?/a>的水域,每到農(nóng)歷三月十六這天,為了祭蠶神,鄉(xiāng)民就要到這里來舉行“踏白船”的民俗活動。到了唐朝的有一年“踏白船”活動,當比賽的船只進入三塔灣的時候,忽見一陣巨浪從水底掀起,把幾條船拋向了天空,忽地又跌落下來,一瞬間人和船都翻落在水中。

剛好路過此地的行云法師告訴大家:“白龍?zhí)独镉袟l蛟龍在作孽,這里要填土,建三座寶塔才能鎮(zhèn)住蛟龍?!庇谑?,行云法師與嘉禾鄉(xiāng)民們一道運土填潭、建塔。三座寶塔在白龍?zhí)读⑵鸬漠斕?,嘉禾上空紅日高照,鞭炮鑼鼓震天響。這時,只見行云法師叫人抬來了兩根石柱,重重地立在這三座寶塔前面。

行云法師說:“一是把那作孽的蛟龍永遠釘在這石柱之下;二是這兩根石柱立在這三座寶塔前,對三塔還有一個保護作用,是護塔柱?!比⑵饋砗螅札埞槐绘?zhèn)住了,再沒起什么風浪。嘉禾一年一度的“踏白船”活動照樣開展起來,而且比以前還來得火暴,。

這在元代至元《嘉禾志》中也有記載:此處有白龍?zhí)叮盍骷?,行舟過此多沉溺,唐僧人行云過此地,運土填潭,建塔三座“鎮(zhèn)潭中白龍”。當然,行云和尚建造三塔的故事只是個美麗的傳說。

其實我們現(xiàn)在依然可以看到大致的痕跡,大運河從杭州過來快到嘉興時,運河立即向南拐了一個90度急彎,向南剛過不到一百米,又個90度的急彎向東折去,這就是運河上有名的三塔灣。據(jù)介紹,這兩個急彎無疑是當年開挖運河時有意設(shè)計的。隋唐時塘浦體系尚未形成,天目苕溪來水水勢峻急,運河一過三塔灣,前面不遠就是嘉興城,為了減輕洪水期間峻急的水流沖進城內(nèi)的力度,才在進嘉興城前設(shè)計了兩個急彎。

但是峻急的水流,連續(xù)兩次急切的改變流向,就會在河流的一側(cè)形成漩渦,漩渦把河岸邊的泥土掏空,激流卷走坍塌的泥土最終會在這一側(cè)的河岸形成深潭,這就是深險莫測的白龍?zhí)缎纬傻脑颉?/p>

這對過往船只的航行帶來了安全隱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用土石填平深潭,把這片填起的河岸改造成流線形凸岸,既消除了漩渦又起到了解決過往船只安全問題。在填滿龍?zhí)抖纬傻?a href='/xinhe/' target=_blank>新河岸的前端造三座塔,其作用是使新填起的岸基面對運河激流沖擊更加牢固、穩(wěn)定。

三塔旁的三塔路是運河纖道,為了避免纖繩在塔身上磨擦對三塔造成損害,人們就在岸邊豎立起幾根長長的石條,讓纖繩在石條的外側(cè)滑過,至今仍豎立在運河岸邊滿是印痕的石條就是運河輝煌歷史的見證。

三塔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優(yōu)美的景觀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為之賦詩作畫,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佳作。如宋張堯同《嘉禾百詠?三塔》詩,元顧瑛《夜宿三塔寺》詩,明莫如忠《三塔》詩。元朝吳鎮(zhèn)作《 嘉禾八景圖》,有《 酒泉子》八首,其中《龍?zhí)赌涸啤纷⒃疲骸霸诳h西通越門外,三塔寺前有龍王祠下,水急而深。遇歲旱則祈于此,時有風濤可畏。”

明末項圣謨畫過一幅《三塔圖》,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書目出版社出的《 上海博物館館藏書畫圖目》收錄這幅畫,沒注明三塔,只寫《 項圣謨山水》。

嘉興博物館中,藏有清道光十四年翁小海所畫《三塔圖》。清 秦敏樹畫的《南湖八景》之《茶禪夕照》,是三塔之景。民國十五年,美國《 國家地理雜志》把三塔作為大運河的唯一代表刊出,已經(jīng)是照片了,三座塔的塔剎都在,與照片的年代相仿佛。

民國十七年《旅行雜志》(秋季號)的封面是嘉興三塔。民國十九年,日本出版的《世界文化風俗大系》,三塔被用作書的封面,亦被作為大運河的代表刊出。

以前,三塔北面還有茶禪寺,本來叫龍淵寺,俗稱三塔寺,乾隆第三次南巡時經(jīng)過三塔寺,曾經(jīng)到寺中飲茶賦詩,御書“標示三乘”匾,題“涌塔同參法華品;試茶分證趙州禪”楹聯(lián),興致所至,又將寺名賜名“茶禪寺”,還作《三塔寺賜名茶禪寺因題句》詩:“積土筑招提,千秋鎮(zhèn)秀溪。予思仍舊貫,僧吁賜新題。偈憶趙州舉,茶經(jīng)玉局攜。登舟語首座,付爾好幽棲?!?/p>

乾隆賦詩題匾題聯(lián)又賜名,使茶禪寺聲名大振。寺內(nèi)奉祀“順德龍王”和“先蠶福主”。每逢農(nóng)歷三月十六,各地鄉(xiāng)民紛紛搖船來茶禪寺祭神,并在寺旁運河上舉行踏白船活動,非常熱鬧。清代,三塔、三塔灣和茶禪寺構(gòu)成的“茶禪夕照”景觀,被列為“南湖八景”之一。 令人遺憾的是,茶禪寺在20世紀60年代被毀,從此“茶禪夕照”消失,只在人們的腦海里留下美好的記憶。

當我離開三塔公園,沿著三塔路往東步行數(shù)百米,就來到了血印禪寺,它是嘉興三塔塘上唯一基本保存舊貌的名勝古跡。古老的石門是嘉興著名古跡血印柱,其西柱上有紅褐色,宛如僧影的圖案,似僧人禪坐入定身影。據(jù)記載在順治二年(1645)清兵攻占嘉興時,搶掠婦女數(shù)十人囚于岳王祠中,岳王祠中守僧仗義相救,放走眾女。此后清兵大怒,縛僧人于石柱,放亂箭并焚燒,鮮血濺滿石柱,然而僧人仍正氣凜然?,F(xiàn)在寺前石柱明顯看到僧人禪坐入定的安詳身影,陰雨天色黑,晴天色赤,數(shù)百年之久仍僧血猶新。當然據(jù)考證,柱上”血印“是花崗巖中紅褐色天然紋理,偶似僧人側(cè)影。但血印僧影的石柱還是成為眾人崇敬憑吊之處。清末,有人在血印柱邊塔茅庵,置塑像,設(shè)祀壇,奉祀舍身救民婦的岳王祠無名僧人。1925年民國知事危道豐發(fā)起建血印禪院,建殿,撰文,刻碑,贊頌并弘揚忠義不屈的精神。

看完血印寺的由來之后,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走到寺門旁的石碑,撫摸歲月留下的痕跡,心中不禁感嘆古人。一踏進寺門,金光熠熠的大雄寶殿就出現(xiàn)在了眼前。這便是血印禪寺的正殿,殿內(nèi)的佛祖閃著金光,讓人心生敬畏之情。

繞過大雄寶殿,是大約有三層樓高的觀音閣,里面供著一位千手觀音像,有不少老婆婆在此誦念經(jīng)文。血印寺偏殿旁有一個碩大的寺鐘,上面寫著“血印禪寺”四個金字,鐘聲不斷在寺廟中柔和得響起。

出了寺門往東,我就來到了三塔路運河邊新修的岳王祠大門,只見“精忠報國”的四字背景下,彌勒佛居中而坐。過流芳橋,映入眼簾的是主殿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左右分設(shè)地藏殿與觀音殿,供奉地藏菩薩與觀音菩薩。而本祠的神主岳王爺則坐落在后院的偏殿。兩塊分別鑲有忠孝兩字的石碑分立兩側(cè)。殿前“浩然正氣”、“岳忠武王”、“忠義常昭”三塊牌匾依次排列。殿內(nèi)岳飛題寫的“還我河山”匾高掛堂前,威武的岳王爺雙目圓瞪,分外有神。“王氣已銷,重睹湖山新廟宇”、“人心未泯,猶因忠孝拜英豪”對聯(lián)分掛兩側(cè),墻壁上一幅幅岳家軍抗金圖將岳忠武王浩然正氣、忠義常昭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據(jù)《嘉興市地名志》載:“三塔與血印柱之間,舊有岳王祠。祠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為岳飛后裔岳元聲所建。清兵南下時,祠被毀。清乾隆時,岳建鑒經(jīng)三十余年努力,重建岳王祠,松柏聳立祠前,圍墻上書朱色大字‘精忠報國’。岳王祠系岳飛家祠。祠內(nèi)有岳氏一些文物,尤以岳珂親制銅爵最為珍貴,系宋寧宗時物。銅爵上鐫‘精忠報國’系岳珂書。南宋滅亡后,曾幾次失而復(fù)得。清道光時,銅爵復(fù)存祠中,抗戰(zhàn)前曾在杭州展出,抗戰(zhàn)期間遺失。解放后祠坍廢?!?/p>

而嘉興與岳家的淵源可追溯至岳飛之孫岳珂,他在宋嘉定年間到嘉興做了知府,住在嘉興城西南金陀坊,撰《金陀粹編》,收集了許多有關(guān)岳飛的資料。南宋滅亡時,岳飛七世孫岳琳任南宋金部主事,因誓不在元朝為官,客死杭州。其夫人程氏帶著兩個兒子回到嘉興金陀坊故里。從此,岳飛后人便長期在此居住,原岳家人隱姓埋名處故稱“舊岳村”。現(xiàn)桐鄉(xiāng)還有岳飛后裔健在。幾年前仙逝的百歲老人岳石塵即是岳飛的二十八代孫,他是嘉興的著名畫家。

對于岳王祠,1956年,國家文物局長鄭振鐸和大作家巴金,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來嘉興視察,認為岳王祠“有獨特的歷史價值”。而岳石塵也在2000年前后多次建議重建岳王祠。2006年7月,嘉興市政協(xié)向有關(guān)部門遞交了恢復(fù)岳王祠的提案。2010年9月,岳王祠重建工程開工。現(xiàn)在,幾度興廢的岳王祠終于“復(fù)活”了。

如今,在嘉興三塔以東一公里多的古纖道三塔路上,只見三塔、血印寺、岳王祠、狀元及第牌坊等人文景點有機地串聯(lián)在一起,一條蜿蜒曲折的親水棧道也已經(jīng)建成,在千年運河邊,已經(jīng)形成了一道人文歷史景觀和自然景觀相互交融的風景線,儼然成為嘉興的勝景。(顏偉光)

實習編輯 王偉

制作 曹宇

責編 肖東

審稿 暉軍

Hash:ab772b074eeb59b827a54574cbf672172b06acb6

聲明:此文由 大運河傳播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