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絲路上的雙虹橋 它是怒江天塹的一把鎖鑰

保山名勝古跡很多,單怒江上的橋就有3座,只不過惠人橋、惠通橋都已成為歷史的遺存,但修筑距今已300多年的雙虹橋,仍然屹立在怒江之上。作為一名報社記者,我曾不只一次去雙虹橋采訪,南方絲綢之路沿線走過、百花嶺旅游度假區(qū)去過、中國遠征軍渡江收復騰沖紀念地去過……俱往矣,隨著時間流逝,我對雙虹橋的光顧少了許多,再次來到,感覺真是久違了!

雙虹橋是保山市隆陽區(qū)的一個“寵兒”,是怒江天塹的一把鎖鑰,也是滇西抗戰(zhàn)的一張名片。

據有關資料考證,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時任永昌知府的陳孝升體察民情,為解決怒江兩岸的老百姓過江難、行不便的疾苦,遂倡議在怒江上建一座跨江之橋。后籌款、籌糧、招募工匠,經過一番實地考察后發(fā)現,江心有一巨石,形如砥柱,于是決定把橋修建于此。

大橋的結構是三墩兩孔鐵鏈橋,上面鋪設木枋板。江中的這一“中流砥柱”,恰巧是一個天然的橋墩,把橋分為東西兩段。東段寬3米許,凈跨67米,用15根鐵鏈組成;西段因橋下是怒江的輔河道,枯水季節(jié)無水,河面也要窄一些,故所用鐵鏈就要短一些。全橋總長162.5米。大橋恰似一對從江面上同時升起的彩虹,于是人們就以“雙虹”冠之。

雙虹橋以規(guī)模宏大、因地制宜、結構靈活而著稱。東西兩頭的關樓,實際上是兩個橋頭堡。傳統(tǒng)的木建筑,飛檐斗拱,青磚灰瓦,古色古香。樓下各向相反的方向伸出若干鐵鏈,各自固定于江中巨石,真是氣勢恢宏,設計精巧。江中的巨石尚有富裕的地方,工匠們別出心裁地在那天然的石墩上建起了一個亭子,重檐翹角,雕梁畫棟,三面還設有欄桿、座椅。該亭起名叫“風雨亭”。行人可以在這里歇歇腳、避避雨,同時,從美術構圖角度來看,此亭子又起到了點綴的作用,它和東西兩橋頭堡呼應,兩截橋就真正成為兩座橋了。這樣的設計,真是妙哉!

查閱中外橋梁建筑的資料,好像沒有把一座橋梁分成兩截來建的。只有保山的雙虹橋是這樣的。且不要以為這是個小小的個例,這恰恰是個奇跡。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因地制宜,利用怒江一帶的特殊地形——洶涌的江面、突然生出一塊把水分為兩半的巨石,受其啟發(fā),這橋不是剛好可以分成兩截來造嗎?于是“雙虹”出現了。這事辦得既省工又省料,還美觀大方。這是老祖宗的聰明才智,也是保山人民的驕傲。

有人用一首詩把雙虹橋比作《三國演義》中的二喬,你說美不美?這蘊涵著中國古典文化靈氣的跨江大橋,屹立在群山峽谷之間,是多么的美!但是我覺得,它不僅外在美,“內在”也很美。美在什么地方呢?它成功地利用自然條件,戰(zhàn)勝自然,克服困難,而且傳承至今,是發(fā)自內心的美,是獨一無二的美。

有史料載,有一漢朝史者在印度看到我國四川產的邛竹拐杖后,證實了從四川到印度有一條通商的道路,也就是南方絲綢之路,古代叫蜀身毒道。這條絲綢之路到永昌(今保山)后必須過怒江,翻越高黎貢山到騰沖,再到東南亞、南亞。在雙虹橋沒有修通之前,人們一般是走“北線”,即從怒江猛古渡口過江,翻越高黎貢山,經北齋公房埡口進入界頭到達騰沖。雙虹橋修通以后,這條古道的情況就大大改觀了:路程相對縮短了,中途有村莊了,馬匹不用乘渡船了……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南線”。這條古道自雙虹橋始,經百花嶺過最高點南齋公房埡口,海拔3170米。到達騰沖曲石鄉(xiāng)的江苴古鎮(zhèn),全長約65公里。這些古道多為人工開鑿并用石板鋪就而成,有些盤旋在陡峭山間,有的穿行于密林之中,十分險要。這條路上斷斷續(xù)續(xù)約有8公里左右還保存完好,那凹陷石頭中的馬蹄印,就是古老歷史的見證。

1923年,民國政府曾重修過雙虹橋,把陳舊的建筑翻新了,把破敗不堪的橋板予以更新。抗日戰(zhàn)爭時期,抵御日軍的怒江戰(zhàn)役打響時,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53軍最慘烈的一仗就發(fā)生在雙虹橋西岸的大塘子,當時雙方爭奪之激烈,前所未有。到處尸橫遍野,血流成河,最后日軍還是被遠征軍打敗了。當時,雙虹橋的鐵鏈等均已被破壞,但它起到了抵御敵人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也多次給予雙虹橋保護和維修。2016年6月,保山市隆陽區(qū)實施了對雙虹橋的修繕保護工作:一是更新腐朽的橋板;再者重新建蓋了風雨亭;最后就是修繕了進橋的道路,使得道路、橋梁、亭臺、樓閣煥然一新。雙虹橋見證著日本鬼子侵華的累累罪行,因此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和課堂。

現在,也有不少“驢友”喜歡從雙虹橋經百花嶺和南齋公房埡口翻越高黎貢山,到達騰沖曲石江苴古鎮(zhèn)。雙虹橋同時發(fā)揮著旅游觀光點的功能,為保山旅游做出貢獻。

古老的設施煥發(fā)青春;濤濤的怒江水、飄飄的雙虹橋相映成趣。雙虹橋,我們又來了!久違了,雙虹橋!

來源:保山生活網

文:趙從文

Hash:60e2eae7e3aa762dd1c4d2894f392fe6a2505c62

聲明:此文由 微動云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