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文廟
上方
杞縣文廟,俗名孔子廟、學宮,位于杞縣縣城內(nèi)金城大道中段,坐北朝南。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縣丞姚敏所建,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重修,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改為左字門一楹,欞星門、戟門各三楹,大成殿五楹,東西廂房各七楹,文昌祠在戟門右,奎祠在戟門左。另有神廚、正氣坊、尊經(jīng)閣、志道等,后經(jīng)23次修繕,其建筑物有增有減,現(xiàn)存大成殿五楹,東西廂房各十楹。古柏、古槐各一棵。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建三孔橋一座及泮池兩個。
文廟的主體建筑是大成殿。大成殿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東西長23.6米,南北寬18.5米,高15米,屬木結(jié)構(gòu)歇山式建筑。遠遠望去,大成殿彩色琉璃瓦蓋頂,殿頂寬闊,坡度坦緩,四角屋檐凌空飛挑,琉璃神獸雕像穩(wěn)居檐脊,神獸造型形神兼?zhèn)洌蜩蛉缟?。大殿屋頂?6根粗壯的圓木柱子支撐,圓柱底座為鼓形束腰的石墩,這種木質(zhì)疊架的建筑厚重結(jié)實,使大殿歷經(jīng)幾百年的風雨依然堅固。站在文廟前,聽著講解,翻開這厚厚的700年歷史,讓人們仿佛穿越時空,聆聽到了那不絕于耳的瑯瑯讀書聲,看到了古代秀才們游泮池以及祭祀孔子的盛大場景。
文廟俗稱黌學院,即古代講學的地方。相傳每年農(nóng)歷二、八月上丁日,都要在這里舉行祭祀孔子大典活動。每年鄉(xiāng)試結(jié)束,考中的才子們便在這里祭祀孔子。數(shù)百年來,這里成了杞縣人民尊師重教的場所。1932年秋,杞縣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留德博士王毅齋在中共杞縣地下黨組織的支持下創(chuàng)辦大同小學(后增設中學部),成為中共河南地下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保護革命干部、培育革命青年的重要陣地。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文物非常注重保護,相繼制定法規(guī)、文件等,對制止人為破壞起了很大作用。1986年,根據(jù)文廟的歷史價值及建筑藝術價值,河南省人民政府將其命名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杞縣文化局對其建立了科學記錄檔案,從此文廟的保護納入科學化管理軌道。
2014年,杞縣人民政府投資1億多元,分三期對文廟進行開發(fā)利用。將文廟院落東側(cè)、南側(cè)非文物建筑進行拆除并改造,從南到北依次對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門)等進行復建,對大成殿進行維護修繕。復建后的文廟重現(xiàn)了當時的建筑布局、風格,充分展示了杞縣深厚的文化底蘊,提升了杞縣形象。
來源:原創(chuàng)
作者單位:中共杞縣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李文森 田建光
Hash:6fde90a11bdef296665347c102b21e2fa1970fdb
聲明:此文由 杞縣圈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