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上的工運記憶丨長汀紅軍斗笠廠的佳話~~~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diào),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三月起,福建省總工會在“八閩工會人”微信公眾號開設 “黨史上的工運記憶”專欄,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學出特色、學出亮點、學出深度。
紅軍斗笠簸籮圓,毛委員指示改纏邊;
平頂平沿式樣好,支援紅軍把敵殲。
新做斗笠圓叮當,做給毛委員上前方;
紅軍前方真勇敢,消滅敵人一掃光。
深山黃竹根連根,細編斗笠送親人;
跋山涉水頭上戴,頂風冒雨好進軍。
《紅軍斗笠歌》 ——
長汀紅軍斗笠廠始建于1931年,它生產(chǎn)的斗笠都是仿照廣東軍的斗笠制造的,屬于尖頂寬邊的傳統(tǒng)樣式,在毛澤東的建議下,生產(chǎn)出了印有工農(nóng)紅軍字樣的新式斗笠來支援紅軍。
每每看見這種印著紅五星的斗笠
長汀人民都會回憶起那段
毛澤東與紅軍斗笠廠的難忘故事
視察斗笠廠提出改良意見
長汀紅軍斗笠廠所編斗笠的式樣,原來是根據(jù)當?shù)貍鹘y(tǒng)的習慣,斗笠的上下兩面用細竹篾條編制而成,中間夾著雙重油紙,邊沿用兩層厚竹片夾起來。這樣的斗笠由于邊沿太大,致使斗笠既硬又笨重,背在身上容易和背部摩擦,衣服容易被斗笠磨破;加之笠頂是尖的,不利于急行軍;休息時,當坐墊容易破損,用于扇風則費勁,并不那么方便實用。
1932年冬,毛澤東和一位紅軍干部一起來到紅軍斗笠廠,編織斗笠的確是一項復雜的技術(shù),毛澤東拿起一頂斗笠,細細端詳起來。工人師傅們此時還不認識毛澤東,便問:“您這位紅軍同志哥有事嗎?”“哦,是這樣的?!泵珴蓶|拿著斗笠對工人們說:“現(xiàn)在生產(chǎn)的斗笠,頂是尖的,夾的是竹葉,周圍還夾著厚厚的竹篾片,不僅笨重,晴天背著還容易磨破衣服,給行動帶來許多不便。”“那該怎么辦呢?”“我向大家提個建議,你們看行不行。能否 將尖頂改成平頂, 把竹葉和竹片用柔軟滑水的油紙代替,這樣,就輕便多了?!贝蠹尹c頭,都覺得可以試試。
毛澤東視察斗笠廠 油畫
幾天后,毛澤東再次來到斗笠廠。他們這才知道設計斗笠的這位紅軍哥就是日思夜想的毛澤東,都熱情地向他問好。毛澤東看到工人們按照建議,正在制作新式斗笠,他們將原來尖尖的笠頂,改為纏藤的平頂,竹夾邊改為竹篾纏邊,并在新式斗笠上寫上 “工農(nóng)紅軍”和 “百戰(zhàn)百勝鐵的紅軍”兩種字樣,一邊配上紅五星或斧頭鐮刀圖案,然后刷上桐油,太陽一曬,閃閃發(fā)光。毛澤東連連稱贊:“很好!很好!紅軍斗笠,尖頂改平頂,人人都平等嘛!”“哈哈……”斗笠廠頃刻間充滿了歡聲笑語。
在回去的路上,毛澤東對汀州市的干部說:“現(xiàn)在前線的紅軍數(shù)量發(fā)展很快,我看斗笠廠規(guī)模還小,不能滿足前線的需求,可再招一些斗笠工人,今后不要動員斗笠工人當紅軍了,做斗笠支援前線也是一大貢獻, 只有前線后方一齊發(fā)展,我們才會勝利嘛?!?
紅軍斗笠復原圖
經(jīng)過改良后的新式斗笠 既美觀又實用,能避雨,遮太陽,又能在行軍休息當墊坐,天熱時可以扇風,睡覺時又可當枕頭,且背起來不會磨破衣服,舊式笨重的斗笠逐漸被新式斗笠替代。
給斗笠廠工人送食鹽
毛澤東不僅對斗笠廠提出改進斗笠的意見,還在斗笠廠召開了 工人座談會。
紅軍斗笠廠廠址
在座談中,毛澤東看見工人們帶來的飯菜都是糙米飯,便詢問工人們:“糙米飯難吃嗎?”快嘴的編笠能手廖樟模聽了笑著說:“這糙米飯是不怎么難吃,但是這沒有鹽的青菜可真難吃??!”這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工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說開了,他們說:“現(xiàn)在長汀城里白米貴我們還可以吃糙米飯,但是食鹽太貴了,每塊光洋(銀元)只能買到四兩食鹽,而且又很難買到,弄得我們家里經(jīng)常炒菜沒有鹽放!”
毛澤東聽了,不免皺起眉頭詢問廠工會支部的支部長(相當于廠基層工會主席)謝老三:“剛才我問你現(xiàn)在工人們生活有什么困難,你為什么不說呀?”謝老三連忙回答:“剛才我想這是小事,不必讓您費神?!泵珴蓶|聽后說:“這不是小事, 群眾生活中的困難,都是我們應該關(guān)心和解決的大事!”
紅軍斗笠廠復原
接著,毛澤東還向工人們了解長汀城食鹽奇缺昂貴的原因,工人們說:“現(xiàn)在汀州市蘇維埃政府只講擴大紅軍,組織運輸隊,對群眾吃鹽等生活問題不關(guān)心也不管,加上白匪軍對我們蘇區(qū)搞經(jīng)濟貿(mào)易封鎖,汀州市蘇維埃政府有些干部又把偷偷來我們蘇區(qū)做食鹽等生意的白區(qū)商人都當成白匪‘探子’抓起來,極少數(shù)不法資本家又把食鹽囤積起來投機倒把欺行霸市,這樣食鹽就越來越少越來越貴了!”毛澤東聽了,點頭說:“你們講的這些情況和意見很好,我一定去和汀州市蘇維埃政府領(lǐng)導同志商量,盡快幫助大家解決困難?!?/p>
毛澤東回到福音醫(yī)院休養(yǎng)所后,就同警衛(wèi)班的戰(zhàn)士們商量,建議從本月起每人每月節(jié)約食鹽四兩,支援紅軍斗笠廠工人搞好生產(chǎn)。戰(zhàn)士們一致贊同,但大家考慮到毛澤東正在休養(yǎng)身體較虛弱,因此,建議“毛澤東例外”。毛澤東笑著說:“這節(jié)鹽支工建議是我提出來的,我怎么能例外呢?我應該和同志們一道這樣做!”翌日,毛澤東和警衛(wèi)員攜帶 五斤食鹽親自送到紅軍斗笠廠,請謝老三分發(fā)給這個廠的工人。
人人都有一頂“紅軍斗笠”
在毛澤東的關(guān)懷和幫助下,工人們的困難得到解決,斗笠廠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1933年秋,紅軍斗笠廠還從家家戶戶都會做斗笠的南山壩謝屋村,招收了 100多名工人,工人們?nèi)找岳^夜地趕制斗笠,斗笠產(chǎn)量猛增。1934年僅生產(chǎn) 9個月,產(chǎn)量超過 20萬頂,大大滿足了前線的需要,確保了紅軍指戰(zhàn)員和蘇區(qū)干部人人都有一頂“紅軍斗笠”。讓人驚奇的是,長征歷盡千難萬險,有的紅軍戰(zhàn)士竟將這種紅軍斗笠 一路帶到了延安。不少紅軍官兵在回憶文章中,也常常滿懷深情地提到這種具有顯著蘇區(qū)特征的斗笠。
來源:星火燎原 八閩工會人
Hash:eab463acc8ba54818cb35d19bd1ce4450e6e848b
聲明:此文由 東南沿海消息通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