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來這個村,已有800多年歷史...

驛后村位于靖海鎮(zhèn)西面,東至沃仔,西至渡頭壩,南至南潭,北至山溝,與北星村相鄰。村居位于靖海所北門外的武寧驛(舊時驛站也稱“鋪”)后面,故得名“驛后”,屬于后表樓十八鄉(xiāng)之一。明清時期,東南沿海海盜猖獗。為了便于管理,朝廷將后表樓十八鄉(xiāng)納入靖海所管轄。

海北炮臺一角

驛后村歷史悠久,主要有胡、蔡、方、朱等姓氏。宋淳熙年間就有蔡氏在此居住,至紹定年間,荊隴村(今仙庵鎮(zhèn)京隴村)的胡道夫五世裔孫分支到此定居,后發(fā)展為驛后村第一大姓。今村中保留的老祠堂仍以胡氏居多。

靖海烽火臺,當?shù)厝朔Q“暗寶島”

800多年的歷史,沉淀了驛后村深厚的文化底蘊。村口有一座風(fēng)吹門古觀,稱“驛前宮”,建于兩座小山丘之上,中間的過道便是風(fēng)吹門關(guān)古驛道,今已修成水泥路面。古驛道始建于明朝,為南北走向,是古代官民南北往來的必經(jīng)之路。

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廉憲示碑”

站在村中的“官轎路”上,遙想當年古驛道上官轎往來,出入風(fēng)吹門關(guān)的場景,頓生肅穆之感。村東南面有一處烽火臺,當?shù)厝朔Q“暗寶島”,與靖海北炮臺呼應(yīng),是明清時期海防軍事遺存。屹立于蓊郁草木之間的石筑烽火臺,難以靠近,仿佛帶著幾許神秘色彩,正等待人們?nèi)グl(fā)掘歷史的寶藏。曾經(jīng)圍護一村安寧的古寨墻,歷經(jīng)歲月風(fēng)霜,部分堅固的墻體和北寨門依然保留,還有清乾隆十一年(1746)的“廉憲示碑”和嘉慶二十五年(1820)“縣主示禁碑”,這些歷史遺存一起見證邊關(guān)故地的榮辱興衰。

靖海八景之中,驛后村就占了“疊石呈輝”“大坭宿雨”“君子泉甘”這三景。村北面有巨石堆疊而成的小山峰,稱“疊石山”,峰巖疊翠,勝景幽奇。疊石山東南方向的大坭庵是村中宗教與民間信仰場所,供奉華嚴三圣。驛后村舊屬于大坭都,庵堂因此得名。大坭庵始建于南宋,歷代均有重修,保存有清光緒十年(1884)“正隲堂”牌匾,2016年重建。每年農(nóng)歷九月初九全村集中舉行祭祀活動,紀念天公誕辰。村東瞰南山的半山坡上有瞰南泉,亦稱“君子泉”,涓涓清泉滋潤著驛后村大地,經(jīng)年累月,生生不息。

圖為驛后村新貌。陳其泰 攝

古驛不存,古村猶在?!绑A后”之名如同銘文刺青,伴隨著古村和驛后人,成為特有的文化印記,世澤百代。

來源:揭陽日報、 縣委宣傳部、 和暢惠來

Hash:73e32d3a831c5de975aec3e50400871480af9bf4

聲明:此文由 隆江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