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席村和乾隆皇帝
豐莊鎮(zhèn)席村,原名西李皮寨(現(xiàn)有李皮寨村,為東李皮寨),因清朝乾隆皇帝四十九年(公元1785年)南巡期間,駕幸該村視察,題藏頭詩一首《席家村好》,而改為“席家村”,久而久之,人們省略了“家”字,而成為“席村”。
乾隆皇帝怎么到西李皮寨視察呢?這事說來話長——
1、“席家花園”
同豐莊一帶其它村莊一樣,席村原來也歸浚縣管轄,??h史稱“黎陽”。明朝初年,席姓從山西洪洞縣遷至黎陽西李皮寨,在這里男耕女織,勤儉持家,到了清乾隆年間,席家擁有良田1300畝,宅院宏大,坐北朝南,臨街五大間雕磚花門樓,院內(nèi)建有三座“轉(zhuǎn)花樓”,配房34間,騾馬20多匹。席家住宅號稱“席家大院”,在當(dāng)?shù)剡h(yuǎn)近聞名。席家大院南隔一條東西路,路南有20多畝大的一座花園,號稱“席家花園”,園內(nèi)植有各種各樣的名貴花卉,五彩繽紛,爭奇斗艷。席家傳到“席嵐”這一輩上,演繹出諸多佳話。
2、駙馬招親
話說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4年),御駙馬、黃河河務(wù)總督張宗河,久居京城,回鄉(xiāng)探親。張宗河乃衛(wèi)輝府人,從北京回衛(wèi)輝途經(jīng)西李皮寨,那時候,西李皮寨村西為京官大道。張宗河回故鄉(xiāng)探親是私事,因此穿的是便衣,屬私訪,不揚名。這天他行至西李皮寨,趕上天黑并下起了雨,無奈,張宗河到席家大院門樓下避雨,恰逢一老漢在門樓下歇息,二人互相一說話,張宗河得知老漢便是這席家大院的主人,其子名叫席云升,其孫名叫席嵐。老漢年邁不大管事,名叫席國英。張宗河見老漢忠誠可靠,善良厚道,又看天一直下著毛毛細(xì)雨,無法行走,便將自己的身份亮明,提出借宿。席國英作為大戶人家老掌柜,早就聽說張宗河張駙馬的大名,巴不得高攀,聞聽此意,慨然應(yīng)允,把張宗河讓至客廳,一邊吩咐下人趕快備酒飯款待,一邊讓兒子云升和孫子席嵐出面與駙馬相見,共進晚餐。
晚宴上,張宗河通過言談話語,了解到席家的家庭富裕程度,果然是名不虛傳。特別是公子席嵐,年輕英俊,談吐不凡,隨即產(chǎn)生了將女兒許配給席嵐為妻的想法。但初次相見,自己又是當(dāng)朝駙馬,不好意思明言。
張宗河探親回京,把想將女兒許配席嵐為妻的想法給太后奏明,太后又給乾隆通報,得到應(yīng)允。
3、乾隆陪嫁
張宗河是駙馬,其女兒就是乾隆和太后的外甥女。外甥女出嫁,乾隆和太后陪送了許多綾羅綢緞、金銀首飾,貴重細(xì)軟,應(yīng)有盡有。這些都不是為奇,一般朝中大臣的女兒出嫁,也都要陪送這些的。令人大開眼界的是陪送了兩件稀奇物品:吸水石和“癢癢樹”。
吸水石是一塊寶石,晶瑩透亮,小巧玲瓏,放在桌子上,夜間會發(fā)光,眼睛不能直視,直視刺眼;放在水盆里,會從底部吸進水,再從頂部冒出來,并會發(fā)出“咕嘟嘟”的響聲。
“癢癢樹”是兩棵小花樹,供觀賞用,用手觸摸樹干,全株顫動,好像人背而被撓之感覺一樣,故稱“癢癢樹”。
后來,吸水石被席嵐的第四代孫席同彬以兩石小麥的代價賣掉,幾經(jīng)轉(zhuǎn)手最后賣到開封相國寺;“癢癢樹”栽到席家花園里,誰見誰摸索,一年后枯死。后來從根部生出一嫩芽,被一席家后人移栽到自家院內(nèi),也未成活。
4、乾隆紡線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5年),乾隆南巡,駙馬張宗河等伴駕隨行。這天,乾隆一行來到衛(wèi)輝府住下。張宗河想,要讓乾隆皇帝到女兒女婿那村看看,不就為女兒女婿增光添彩、提高知名度嗎?于是就奏請乾隆駕幸西李皮寨視察,乾隆準(zhǔn)奏。
第二天上午,乾隆率領(lǐng)眾臣來到西李皮寨席嵐家。因為乾隆心里清楚,所謂視察西李皮寨,就是到席嵐家看看。席嵐是駙馬的女婿,席家花園是全村唯一的景點,不到席嵐家無處可看。
在席嵐家,乾隆看到幾個少婦坐在地上手持紡花車在紡棉花,很感興趣,一問方知,原來席嵐家除了男人種地,還有部分女傭人整日紡花織布,織成粗布到市場上賣。乾隆饒有興致地走到紡花車前,向一個正在紡棉花的農(nóng)婦提出自己要試紡一下,農(nóng)婦趕忙笑著站起來離開紡花車。乾隆坐到剛才農(nóng)婦坐的草苫子上。盤著腿,模仿農(nóng)婦紡花的姿勢搖了搖紡花車,卻怎么也上不上線,眾人笑了,乾隆也笑了!張宗河趕忙打圓場說:“萬歲!這是農(nóng)婦賤人干的活兒,萬歲身為一國之主,終日忙于國事,日理萬機,怎會讓您干這個!快快請起!快快請起!”乾隆邊笑邊說:“這是好技術(shù)活兒!技術(shù)活兒?。」?!”
聽說村南就是茫茫黃河故道,乾隆率眾臣專門來到村南察看,但見空曠的原野,處處是黃沙一片,風(fēng)吹沙流,流沙茫茫,因此,乾隆返回席嵐家,即命研墨鋪紙,揮筆寫下“南望黃流”四個大字,記載了這一帶黃河故道凄涼的境況。
后來,席嵐改建門樓,專門請工匠將這四個大字雕刻在大門匾上。
5、乾隆吃面條
中午吃飯,席嵐命家人操辦酒席,乾隆知道后趕忙制止,提出要吃河南人的家常便飯——面條。張宗河奏曰:“萬歲,面條雖為河南人的家常便飯,但民間又有‘面條不算飯’之說!況且萬歲難得來次外甥女家,他們怎好意思讓您吃碗面條了事呢?”乾隆一聽不悅,說:“朕今天非吃面條不可!”張宗河一見趕忙囑咐女兒預(yù)備面條,張氏女為難地說:“爹爹呀!這么多人,搟不及呀!”張宗河說:“只預(yù)備皇上幾個人的,其他隨從人員隨便!”
于是,張氏按照父親囑咐,搟了一大瓢白面面條,又考慮到人多,吃撈的來不及,最終上下人等每人吃了一碗湯面條。從此,人們給張氏女送了個“張大瓢”的雅號,戲稱她用一瓢白面招待了皇帝一行。
6、乾隆寫詩
那時候,西李皮寨村西有個玉皇閣,閣內(nèi)供有西天佛祖、南海觀音、玉皇大帝諸神,于是,乾隆帝聞聽又率眾臣專程到玉皇閣祭拜眾神靈,順便又到席家花園觀賞了各種花卉,之后又到村東頭灶王廟祭拜了灶王。
回到席嵐家,又命人把村中長者請來座談,了解民俗村情,當(dāng)聽說該村姓席的和姓劉的居多時,乾隆脫口說出:“啊,席宅劉府!”
乾隆一再告誡村中長者,要教誨子孫“多讀孔孟書”。
然后即興賦藏頭詩一首:
席間少飲杜康酒,家家廣積糧五谷。
村村多出棟梁材,好好攻讀圣賢書。
四句詩首字即為“席家村好”,一時間,人們爭相傳抄,議論紛紛,都說萬歲爺是讓咱把村名改為“席家村”哩,“席家村好”嘛!從此,“西李皮寨”改為“席家村”!久之,呼為“席村”。
7、乾隆晚膳
據(jù)說,乾隆在西李皮寨村期間還觀看了“背閣”、“十樣景”、“八不湊”、“蓮花燈”等民間藝術(shù)表演,特別是聽了蓮花燈小曲后,乾隆帝非常歡悅,贊不絕口。
乾隆帝一行在西李皮寨用的晚膳也很令人稱道,留傳下一首順口溜——
“黃金飯”即小米稀飯,“白銀湯”為白菜湯,“骨肉團聚”是豬耳朵絲,“去而光”原來就是炒粉條,“二朝香”為芫荽。乾隆帝一行上午吃了碗湯面條,晚上喝小米稀飯,不過多了點家常小菜而已!——這就是乾隆帝的“晚膳”!
8、“土生戶”
乾隆帝視察西李皮寨的故事本來到此已經(jīng)結(jié)束,但乾隆帝與席嵐夫婦之間的佳話以及因乾隆視察而產(chǎn)生的影響卻似乎是人們說不完的話題。傳說乾隆七十壽誕時,席嵐夫婦進京祝壽,壽禮僅拿了四個元寶。席嵐兩口到了京城,當(dāng)然首先到太后處報到,向太后請安,太后聽外甥女說只帶了四個元寶,感到有點少,眾多皇親國戚只有外甥女一家是鄉(xiāng)下人,壽禮拿得少了唯恐皇上龍顏不悅,于是又把自己的元寶添了三個,共七個。取民間俗語“齊齊束束”之諧音,意味“齊備”、“完備”、“正好”、“恰到好處”之意。可是當(dāng)席嵐夫婦將七個元寶獻上之后,細(xì)心如絲的乾隆帝一眼就看出七個元寶的不同之處,那三個元寶分明是母親房中之物,和來自農(nóng)村的元寶在質(zhì)地、色彩諸方面有明顯的不同。于是私下就和皇后議論,皇后又和太后議論此事,當(dāng)?shù)弥獙嵡楹?,乾隆不但沒有表現(xiàn)不愉快,反而很慷慨、大度地說:“土生戶,拿四個元寶也就不錯了!”眾人聞聽,無不稱贊皇上那種體諒人,同情人,不下看農(nóng)村人的高貴品質(zhì)!
從此以后,在當(dāng)?shù)仡H有名氣的“席家”大富戶,又落了個“土生戶”的雅號!
9、“下馬石”
乾隆皇帝視察西李皮寨,駕幸席家大院,在席家大院紡棉花、吃面條、喝小米粥的故事,一霎時像長了翅膀一樣,在黎陽、衛(wèi)輝、延津一帶到處傳頌,當(dāng)?shù)氐胤焦賳T,上上下下對席嵐家刮目相看,爭相登門拜訪,結(jié)識聯(lián)絡(luò)感情,攀上這家皇親國戚。一時間,席嵐家天天客人不斷。那時候,官員們外出流行騎馬,到達(dá)后為了顯示尊貴,通報后又總是由接待方搬凳子放到馬的身旁,官員方肯下馬。由于來訪官員眾多,席嵐干脆請石匠鍛造了一個“下馬石”放在家門前,專門侍候來訪官員。一使用果然方便,于是照此鍛造了三對下馬石?,F(xiàn)在在席村還保留有此“下馬石”。乾隆駕幸席嵐家,大大提高了席嵐的知名度。有人蒙冤判死罪找到席嵐,席嵐一封信送達(dá)知府,知府就把“囚犯”釋放;地方官征收皇糧在斗上做手腳,在家用標(biāo)準(zhǔn)秤、斗量好的數(shù)量,到官倉一量不夠數(shù),席嵐大鬧官倉,從此免了席家村的皇糧等等,不過這均是后話,在此不再詳談。
作者簡介:張法祥,縣廣電局原編輯記者,現(xiàn)供職于縣關(guān)工委。著有《延津鄉(xiāng)村記憶》一書。
Hash:f2e2276e0fd6f4c84569baa9e5c8994506198cd2
聲明:此文由 品讀延津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