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古廟會源自西漢,每年只辦一次歷時15天,趕會人塞滿村道
秋收過后,冬小麥種下了,農人們口袋里的錢多了,這時各地的廟會也就爭相開始上演。一般來說,廟會大都是借著一個祭祀的名頭而舉辦的物資交流活動,時間有長有短,以一天、三天為最多。但在山西運城夏縣的西下晁村,每年一次的廟會會期卻是15天,且是當地規(guī)模最大的廟會。當地人為了趕這個會,往往要提前一兩個月準備。圖為西下晁廟會上趕會的人們,幾乎塞滿了村里的街道。
西下晁村位于大運高速公路和大運公路之間,全村約900戶4000余口人。西下晁古廟會起源自西漢末期,距今已經2000多年。相傳,西漢名將晁錯曾在這里居住。晁錯當上宰相后,為了使家鄉(xiāng)人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就通告每年古歷十一月初一至十五日在西下晁進行集會。當時,來自寧夏、甘肅、河南、陜西等7省的商賈都帶來了當地的貨物來會上交流,規(guī)模宏大,盛極一時。圖為近日航拍的西下晁廟會盛況。
經過兩千多年的延續(xù),西下晁廟會已成為當地規(guī)模最大、會期最長、往來商賈最多的古廟會,在方圓百里范圍內名聞遐邇。今年的農歷冬月初一,西下晁廟會再次如期舉行,筆者于初五日驅車前往做了實地探訪。圖為清晨,在廟會上設攤的商家開始整理、擺設自己的商品。
今年的西下晁廟會和往年一樣,會場設在緊鄰大運公路北側的大街小巷和一片空地上,共有三個主要分區(qū),一個是美食街,一個是商品區(qū),另一個是游樂區(qū)。不論走進哪一個區(qū)域,都是攤販林立、人山人海,各種招徠顧客的吆喝聲不絕于耳。人走在其中,根本邁不開步,只能跟在前面的人亦步亦趨。圖為人們圍在一個售賣童鞋的小攤前挑選鞋子。
圖為家長帶著孩子在游樂區(qū)玩耍?,F(xiàn)在的廟會,除了各色物資,游樂設施也很齊全,碰碰車、網紅橋、小火車、滑滑梯等數十種大型游樂設備集中在一起,讓來逛廟會的孩子們樂開了花。據了解,這些經營者來自全國各地,他們通過網絡交流群互通信息,哪里有廟會就往哪里去,相約著共同掙錢。
筆者逛完了美食街,走過售賣服裝、雜貨和農產品的區(qū)域, 在村邊一個小巷里,看到十幾個攤位在賣傳統(tǒng)的手編器具,因為其中一些已經很少見到,屬于即將消失的生活用品,頓時引起筆者的興趣。圖為一位頭發(fā)花白的大娘在挑選簸箕。這些簸箕都是附近的村民手工編制,平時是走街穿巷售賣,在廟會上,這樣的一個新簸箕可賣80元到100元不等。
圖中的兩位老人是一對夫妻,他們趕會是來賣農閑時手綁的掃帚。據老人介紹,他們的掃帚每一個都綁扎得很結實,經久耐用,其中大個的用來掃房子,小個的掃炕,比商場里賣的塑料掃把好用得多,而且價格還不貴,一個也就10元左右。
在這個區(qū)域,筆者還看到兩家專賣木制案板的攤位。案板是廚房用具,在城里,人們用的案板都很小,也很薄,而這里賣的案板大的有一米多長,普通的也有六七十公分?!?a href='/nongcun/' target=_blank>農村人喜歡用大的,因為蒸饃、搟面條方便,能夠施展開。”一位正在買案板的大嫂笑著介紹。
走到小巷的盡頭,只見不少中老年人圍著一家賣竹編制品的攤位,正熱烈地和賣家討價還價。這個攤位是賣竹編制品最大的攤位,物品非常豐富,有竹籃、竹筐、竹簍、竹耙子,都是農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平時,這么豐富的品類是很難遇到,所以吸引了不少人詢價、購買。在賣家的三輪車頂上,筆者還看到幾個用草編織的圓圈,不知是啥用具,后經打聽才知道,那是農村蒸饃時用的草圈。朋友們,你知道草圈是咋用的嗎?歡迎文末留言討論。
Hash:558ad42c247c00a6314bf816a48bbebd2c30a36c
聲明:此文由 大河鄉(xiāng)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