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丹陽郡建置時間暨郡治宛陵略考(下)

陸再奇

第637期

丹陽郡 ,史書常作“丹揚郡”“丹楊郡”。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實行郡縣制時,丹陽郡屬地隸屬于會稽郡。秦末,分會稽郡西部置鄣郡 ?!稘h書》卷28《地理志上》“丹揚郡”條:丹揚郡,故鄣郡。

五、三國孫吳時期的丹陽郡

丹陽郡自元封二年(前109)移治宛陵,至?xí)x武帝太康二年(281)移治建業(yè),分丹陽郡南部11縣治宣城郡,前后390年。其中:西漢元封二年至東漢興平二年(195)204年間,除漢靈帝中平二年(185)分故鄣縣置原鄉(xiāng)、安吉兩縣外,基本沒有變化。興平二年(195)至太康元年(280),丹陽郡為孫吳割據(jù),情況復(fù)雜多變:一是治所多變遷,二是析分他郡,三是轄縣增多,但疆域在不斷減縮。

興平二年,三國孫吳奠基者孫策南渡長江,協(xié)助其舅丹陽太守吳景趕走揚州刺史劉繇,討平吳郡烏程嚴白虎等地方屯聚勢力,自領(lǐng)會稽太守,以吳景為丹陽太守。據(jù)此兩郡為根據(jù)地,相繼攻占吳郡、豫章、廬陵、廬江四郡,開創(chuàng)孫吳國。

孫吳立國,丹陽郡境內(nèi)的土著居民——山越,是首先必須面對的問題。陳壽《三國志》卷六十《吳志?賀全呂周鐘離傳》曰:“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quán)不遑外御,卑詞魏氏。”《三國志》卷五十八《陸遜傳》曰:“腹心未平,難以圖遠?!睂O吳在征討山越的編戶齊民過程中,直接影響了孫吳政區(qū)的設(shè)置。譚其驤老先生云:“迨孫氏立國江東,三吳為根本所系,經(jīng)營辟劃,不遺余力,而新縣林立矣?!?/p>

興平二年,孫策率部渡過長江,擊退揚州刺史劉繇后,即平定宣城以東地區(qū)山越,分故鄣置廣德縣,分溧陽永平縣。孫權(quán)即位后,建安十三年(208),令威武中郎將賀齊平定丹陽郡南部歙縣山越賊帥金奇萬戶和毛甘萬戶,黝縣山越賊帥陳仆、祖山等二萬戶,分歙縣置始新、新定、犁陽、休陽四縣,連同歙縣、黝縣兩縣在內(nèi),另立新都郡,以賀齊為太守,立府于始新,以都尉行太守事。因“不坐城邑?zé)o以鎮(zhèn)撫(山越)”,分宛陵縣南部置寧國縣和懷安縣,分涇縣南部置安吳縣。

建安二十四年(219),孫權(quán)為取荊州,西征蜀將關(guān)羽,拜呂范為丹陽太守,“使鎮(zhèn)建業(yè)”,囑呂范:“卿好為我居守也?!保ā督祵嶄洝肪硎濉秴巧稀罚┙ò捕辏?21),將丹陽郡治由宛陵移至建業(yè)?!度龂尽肪砦迨秴畏秱鳌份d:權(quán)破羽還,拜范建威將軍,封宛陵侯,領(lǐng)丹陽太守,治建業(yè)。建安二十七年(222),孫權(quán)為“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稱吳王于武昌,改元黃武。同年,孫權(quán)為對付曹魏,將丹陽郡移治位于長江邊的蕪湖縣。吳廢帝會稽王孫亮五鳳元年(254),丹陽郡由蕪湖遷回宛陵。天紀四年(280),西晉兵分八路進攻吳都。三月壬寅(5月1日),龍驤將軍王浚率軍攻破南京,吳主孫皓自縛投降,吳國滅亡,改吳都建業(yè)復(fù)為秣陵縣,屬丹陽郡。晉武帝司馬炎統(tǒng)一中國,改元太康。太康二年(281),分丹陽郡南部11個縣置宣城郡,戶二萬三千五百;丹陽郡改治秣陵(今南京),轄11個縣,戶五萬一千五百(《晉書?地理志》)。為便于閱讀,以列表示之。

漢丹陽郡治所變遷一覽表

西漢丹陽郡歷史轄縣及古今地名對照簡表

丹陽郡郡治宛陵轄縣數(shù)量變遷表

六、余論

丹陽郡,轄區(qū)最大時相當(dāng)于今安徽長江以南、江蘇茅山浙江天目山西和新安江支流武強溪以北地區(qū),以今所在地匡算5.7萬多平方公里;歷史學(xué)家勞干計算的面積為5.97萬平方公里 ;歷史學(xué)家葛劍雄計算的面積為5.26萬平方公里 。元始二年(2),丹陽郡107541戶,405100人。

三國孫吳時期,丹陽郡為孫吳京畿之地,境內(nèi)山越活動頻繁,其郡守多為王室成員或軍事要員。孫策渡江后,以其舅吳景為丹陽太守。建安八年(203),吳景死后,孫堅第三子(長子孫策、次子孫權(quán))孫翊任丹陽太守。建安九年(204),孫翊遇害后,孫權(quán)以從兄孫瑜代替。孫翊之后有重臣呂范、高瑞、滕允、諸葛恪、沈瑩等。

嘉靖《寧國府志》卷二《制置紀》載,晉武帝平吳,徙丹陽郡治建業(yè),別置宣城郡于宛陵,并隸揚州,統(tǒng)縣十一。宛陵、宣城、陵陽、安吳、臨城、石城、涇、春谷、廣德、寧國、懷安。晉元帝改丹陽太守為丹陽尹。南朝宋齊梁陳因之。隋開皇九年(589),改丹陽尹為蔣州。大業(yè)三年(607)改蔣州復(fù)置丹陽郡。治江寧縣(今江蘇南京市區(qū)),領(lǐng)江寧、溧水當(dāng)涂等縣。武德三年(620)以郡改揚州。至此,漢丹陽郡退出歷史舞臺

唐天寶元年(742),改潤州為丹陽郡,改曲阿縣為丹陽縣;乾元元年(758年),丹陽郡復(fù)改名為潤州,丹陽縣名沿用至今,皆非漢丹陽郡舊壤。《舊唐書》卷四十載:“丹楊(陽)漢曲阿縣,屬會稽郡,又改名云陽,后復(fù)為曲阿。武德五年,于縣置簡州。八年,州廢,縣屬潤州。天寶元年,改丹楊(陽)縣,取漢郡名?!贝送猓?a href='/hubei/' target=_blank>湖北巴東縣亦有以丹陽名者。

參考資料: 1.周振鶴《西漢政區(qū)地理?漢書地理志匯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 2.嚴耕望《嚴耕望史學(xué)論文選集?漢書志縣名首書者即郡國治所辨》(上),(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2月版 3.譚其驤《秦郡新考》,原載《浙江學(xué)報》第二卷第一期,1947年12月 4.譚其驤《浙江省歷代行政區(qū)域——兼論浙江各地區(qū)的開發(fā)過程》,載《長水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楊大鈊《漢書地理志丹陽郡考釋》,《禹貢半月刊》第二卷第九期,1934年12月版 6.周振鶴《東漢政區(qū)地理考》,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7.勞干《兩漢郡國面積之估計及口數(shù)增減之推測》,《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冊),中華書局,中華民國二十四年版 8.葛劍雄《西漢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 9.譚戒甫:《楚的開國史》,1962年11月7日在湖南師范學(xué)院的講演稿 10.李曉杰,《東漢政區(qū)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1.陳健梅,《孫吳政區(qū)地理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7年版 12.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年版 13.楊守敬,《三國郡縣表補正》,上海:開明書局,1937年版 14.劉文淇,《楚漢諸侯疆域志》,商務(wù)印刷館,1936年版 15.姚鼐,《項羽王九郡考》,中國書店,1999年版 16.錢大昕,《廿二史考異》,鳳凰出版社,2008年版 17.錢坫,《新斠注地理志》,同治十三年(1874)會稽章氏刻本 18.《建康實錄》,中華書局,1986年版 19.《景定建康志》,臺灣成文出版社,1983年3月版 20.《史記》,中華書局,2007年版 21.《漢書》,中華書局,1983年版 22.《三國志》,中華書局,1999年版 23.《宋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 24.《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 25.嘉靖《寧國府志》,上海古籍書店影印本, 1962年6月 26.嘉慶《寧國府志》,黃山書社,2007年版 27.民國《當(dāng)涂縣志》,黃山書社,2011年版 28.萬歷《歙縣志》,黃山書社,2014年版

(作者系宣城市史志辦副主任,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制作:童達清。

Hash:46eb0fad93fb5aa80472e934731115c30aaf0bdd

聲明:此文由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