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長安城離上帝最近的地方,如今卻只剩下風雨中的凄涼
說起天壇,很多人立刻想到的便是北京的天壇,殊不知,在擁有著豐富歷史文化資源赴的古城西安,竟有著一個比北京天壇更古老、更有歷史價值的天壇.一千多年前,大唐的天子們在這里一步一步登上壇頂,虔誠地把祭品獻到“昊天上帝”的牌位前,他們自稱是天的兒子,對上天無比尊敬和崇拜,在他們的都城南面,有一處供天子們與上天溝通的地方——天壇,它曾是國家至高無上的禮儀重地,皇帝們在這里為國家的康泰繁榮祭天祈福。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這座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壇”,默默地安坐在西安南郊一隅,訴說著千年滄桑的歷史。
天下第一壇
祭天起源于上古時期,曾經(jīng)是中國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人類祈求神靈賜福攘災的一種文化行為,表達了人們對天的感恩之情。莊嚴神圣的祭天儀式,是人與天的“交流”。而天壇作為古代皇帝祭祀、祭天,祈求國泰民安的一個重要載體,更是在歷史長河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西安天壇為隋唐天壇,始建于隋代而廢棄于唐末,是唐王朝近三百年里的皇家祭天之處。古叫圜丘,又名圓丘,后被稱作天壇。它位于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東約950米,即今西安市雁塔區(qū)陜西師范大學以南,與電視塔遙遙相望。整個圜丘的建造方式十分獨特,整個壇體沒有一磚一石,整座圓丘用土夯成,表面和各層的臺面、臺壁以及十二陛階表面都用摻有麥秸的白灰膏泥拌飾?!杜f唐書·禮儀志》中記載:"壇制四成,各高八尺一寸。下成廣二十丈,再成廣十五丈,三成廣十丈,四成廣五丈。"古人認為天是圓的所以圓丘為圓形,每層圓壇都設有十二陛(即上臺的階道),呈十二辰均勻地分布在圓壇四周,分別朝12個方向輻射,大約體現(xiàn)了唐人心目中的天上十二辰,均勻分布于圓壇四周,為子陛、丑陛、寅陛、卯陛、辰陛、巳陛、午陛、未陛、申陛、酉陛、戌陛、亥陛,子、午、卯、酉陛又稱北、南、東、西陛。其面南的午陛則寬于其他十一陛,午陛(即南階)比其余十一陛寬,是皇帝登壇的階道。唐以后圜丘廢棄,壇體保留至今?!?a href='/shanxixian/' target=_blank>陜西西安唐長安城圓丘遺址的發(fā)掘》一文中記錄了考古工作者對唐代圓丘的發(fā)掘測量數(shù)據(jù):圓丘第一層為52.45米,第二層為40.04-40.89米,第三層為28.35-28.40米。第四層為19.74-20.59米。高度方面,第一層為1.85-2.10米,第二層為1.70-1.85米,第三層為1.45-1.75米,第四層為1.75--2.25米。這些數(shù)據(jù)都是依照圓丘遺址的現(xiàn)狀而測出的,屬于殘存狀況。
(現(xiàn)代人在天壇遺址上修建了木質(zhì)扶梯)
天壇之祖
今天,翻閱《新、舊唐書》及其它一些文獻資料時,關(guān)于皇帝南郊祭天的相關(guān)記載非常之多。西安天壇的真正名字叫“圜丘”,一千多年前的史書中都這么叫它,而把祭祀上天的多層圓臺形建筑稱作“天壇”,則是明清的事了。雖然名字不同,但西安圜丘卻是北京天壇的老祖宗。由于封建王朝祭祀昊天上帝的行為屬于最高規(guī)格的禮儀活動,因此天壇在皇家禮制建筑中的地位相應也極其重要。從隋初到唐末,圜丘沿用了314年,隋唐帝王包括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等等有二十位皇帝登壇祭天,被譽為“天下第一壇”。比北京明清天壇早1000多年,其象征意義和歷史地位非同一般。和北京的天壇相比,位于西安的天壇更具有價值,北京的天壇只有5.4米高,西安的天壇高8米,北京的天壇只在四面有臺階,西安的天壇12面有臺階。
歷史沿革
公元889年,唐龍紀元年,昭宗“有祀于南郊”,這是天壇最后一次使用的文獻記載
公元904年,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并廢毀了長安城,天壇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逐漸被人們忘記
1957年8月31日,西安天壇遺址被公布成為陜西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3月社科院考古隊考古研究所安家瑤研究員主持對其進行發(fā)掘出土,整體較為完好。揭露出殘存的臺壁,摸清了唐代圜丘的基本形制。1999年5月回填封土等待保護方案
在2003年~2004年,西安市文物局對天壇組織實施了保護工程
2014年12月,
西安市政府常務會通過了
《天壇遺址公園概念規(guī)劃》,
該方案以保護遺址為前提,
遺址公園內(nèi)將新建兩層天
壇博物館及少量配套設施,
天壇遺址按原貌展示。
凄涼現(xiàn)狀
★
本以為,自此,西安天壇將重現(xiàn)昨日輝煌,重訴前朝往事。然而,古城西安近日的頻繁暴雨又讓天壇重回我們的視野。墻皮大片脫落,臺階多處破損,夾雜有麥秸的深褐色墻體,局部已泛出黑色……很難想象,近日來的頻繁暴雨,已令號稱“天下第一壇”的西安圜丘遭受如此“創(chuàng)傷”。從遺址內(nèi)矗立的標牌看,西安圜丘早在2013年已被確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然而,遺址內(nèi)的保護工作并不理想,不僅雜草叢生,圜丘朝南、朝東南的墻皮已經(jīng)大面積剝落,露出內(nèi)部深褐色的實體;在天壇頂部邊緣處,保護層呈現(xiàn)出碎顆粒狀;而圜丘上的一些臺階,邊緣層層翹起,看上去情況尤甚。其中正南方向的“午陛”是皇帝登壇的御用臺階,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等都曾從上面走過,可如今,支撐木質(zhì)臺階的鋼板出現(xiàn)銹跡,木板也有些松動。此外,圜丘東側(cè)的一面圍墻上,還有不少“驢友”的涂鴉。
(頻繁暴雨使得西安圜丘出現(xiàn)墻皮(保護層)大片剝落,臺階多處破損)
★
如今,站在圜丘之頂,仰望蒼穹如蓋,我們已不可能感受到一千多年前祭天的那種隆重和莊嚴,曾經(jīng)高大雄偉的天壇現(xiàn)在被淹沒在一片高樓中,壇下北邊的一塊地方被開辟成了菜地,西邊的陛階也被削掉了一截,壇上長了些荒草和苔蘚。天壇的東邊,是瓦胡同村的西邊緣,圍墻外有要建遺址公園的噴繪。周圍的居民說“2014年有關(guān)部門就提出將以圜丘為核心修建占地約35畝的遺址公園,可兩年過去了,周圍還是一片荒地。” 我們不禁要自問,為何一個本就破碎不堪的歷史遺跡還要遭受如此磨難?相關(guān)單位及部門的保護力度何在?為何涂鴉、噴繪仍舊屢禁不止?為何當年如此恢弘莊重的地方如今凋敝不堪?拋開歷史上無情的戰(zhàn)亂,撇下當年侵略者的踐踏破壞,如果我們當今國人多一點點保護觀念,如果相關(guān)部門多一點點保護力度和修繕政策,如果曾近承諾要建的遺址公園早已宏大登場。也許天壇便不會有此番災難。如今這赤裸裸的現(xiàn)狀難道不是在告誡我們應該立即、迅速的采取措施嗎?難道還要歷史重演嗎? 我們早已不該讓古跡痛上加痛!當然我也有理由堅信在國人日益提高的素質(zhì)下,在文物單位的大力保護下,在政府的合理規(guī)劃中,不久的將來,天壇遺址公園一定會以一個嶄新的面貌來向游客講述著那一段段塵封的歷史,斑駁的記憶。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在頁尾點個
部分資料:華商網(wǎng)等
讓你的產(chǎn)品輕松走入百萬網(wǎng)友身邊
愛西安 耀生活
你還在等什么↓↓
Hash:952e758e025fffa2774297fe4addc8775e2b5b98
聲明:此文由 榮耀西安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