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寺院千歲古,五尊大佛依然存——走讀吳山石佛院

吳山石佛院,位于紫陽山南,這地方又叫七寶山。因為吳山呈西南、東北走向,由蛾眉山、石佛山、瑞石山、七寶山、金地山與清平山等組成,山勢平緩,嵌入城區(qū)。石佛院內(nèi)依山鐫刻摩崖造像三龕,共有五尊石佛,開鑿于五代吳越國時期,為杭州市內(nèi)現(xiàn)存最大的石刻造像,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研究價值和文物價值,1992年被列為杭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看到的三龕摩崖造像皆坐北朝南,中間1龕的造像最大,弧拱形龕,高6.40m,寬4.72m,深1.26m,為阿彌陀佛的立像,龕外兩旁是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站立像,右側菩薩像的頭部是缺失的,形制是一佛二肋侍菩薩。

五尊石佛像,始建于唐末五代初年吳越國時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石佛依山而立,中間的大佛其一個腳趾就有普通人的手掌寬,石像雕刻精美,發(fā)絲清晰,寬衣博帶,衣紋流暢飄逸,面貌雍容大氣,具有典型的五代時期造像風格。

左邊一龕石佛是坐像,面部依稀可辨認,氣度寬厚,神態(tài)沉靜,據(jù)說他是天臺宗創(chuàng)始人智者大師,雖然龕底部毀壞嚴重,但結跏趺座持禪定印的模樣依舊。

這右邊一龕石佛也是坐像,但其頂部和右側風化嚴重,面部脫落,螺發(fā)猶存,雙手被毀,旁邊立著的景點介紹牌上說其是行修大師,也是結跏趺座持禪定印。

石佛院現(xiàn)在通過整治,保護起來,有圍墻圍起來了,這石門框旁掛有“柒寶講堂”牌子,可惜沒有見到管理人員,要知道石佛院的歷史和延續(xù)過程,只好自己去查資料。

石佛院在南宋初年改名為開寶仁王寺,這寺名完全是仿北宋汴京(即開封)開寶寺。開寶寺在汴京有特殊地位,一方面,因紀念宋太祖登基,僧人智曮“奉敕興創(chuàng)”開寶寺。另一方面,該寺“主大內(nèi)祈禳事”,北宋皇室是寺院信眾。建炎初年,宋高宗丟失宋都汴京,在金人的追擊下,南逃到杭州立都,自此中國開啟了南宋時代。

一位隨宋高宗南逃的高僧,原汴京開寶寺仁王院慧照大師,奏請高宗在臨安皇城禁院背靠的吳山七寶山,依托吳越國時期的石佛崖壁,復建一處開寶寺,立為皇家御寺,宋高宗許可了。因為宋室南渡,出現(xiàn)了南宋統(tǒng)治的連續(xù)性及合法性的危機,需要借助寺廟來進行神圣話語動作動作的舞臺,同時還給國家和皇室的安危提供了心理保障。

石佛院從吳越王時期營窟造像開始,到了紹興年間仁王寺的創(chuàng)建,寺院規(guī)模到達鼎盛,彼時觀音臺殿宏麗,與三門鼎立相望,蔚為壯觀。南宋一代,仁王寺歷經(jīng)嘉泰甲子(1024)、紹定四年(1231)等大的火患,當寺院毀于火災,自身無力完成重建之時,宋理宗果斷出手,下令朝廷撥款重建寺院。理宗的扶持帶動了權貴們積極捐助。寺院得以順利完成重建。后來,理宗還“鑄鐘以賜”,“御書寺額以賜”,“賜田三頃”。

開寶仁王寺在歷史上屢次被毀又被重建,最終毀于太平天國的戰(zhàn)火,由于當時的清政府也已經(jīng)內(nèi)外交困,所以仁王寺被毀也沒有財力去重建,幸運的三龕造像在頻繁的戰(zhàn)火中保存下來,受到較為嚴重的毀壞是文革破四舊時,佛頭被砸,但幸好造像體量比較大,因此,才被保存下來,但其整體藝術性遭到破壞。這真是:七寶寺院千歲古,五尊大佛依然存。#旅游#

Hash:2beda16ec4d09ac41f7a183d7739fb3aef53ac66

聲明:此文由 生活深熱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