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古城遺址復(fù)原后會是什么樣
宋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宋徽宗任蔡京為相,國勢日為萎靡。這一年,由于攻防的需要,朝廷在“燕齊門戶,京津鎖鑰”的惠民縣開始建棣州城。9年后,巍峨險峻的城墻拔地而起,護城河也隨之而成。
(聳立的宋城墻(資料圖))
為避水患遷棣州城于現(xiàn)址
古棣州因處黃河下游,地勢低洼,黃河、徒駭河、鉤盤河、清河等眾多河流都流經(jīng)此處,致使水患頻繁,“自漢東流以來河即為棣人患”,“民苦久役,而終憂水患”。
北宋的棣州城,即現(xiàn)在的惠民縣城,是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為避水患,從清河鎮(zhèn)古城馬一帶遷建而來。而更早的唐代棣州城則位于惠民縣辛店鎮(zhèn)先棣州村,唐太和二年(829年)地震時被大水沖毀。五代后梁時,為避河患,棣州刺史華溫琪將其遷至地勢較高的清河鎮(zhèn)古城馬。百年后,由于河水淤積擺動,古城馬也漸漸成為低洼地勢,特別是城南和西北兩面分別臨近清河和黃河,每當(dāng)雨季,河流決口時有發(fā)生。
北宋立朝之初的“建隆元年(960年)十月,河決棣州厭次,壞居民廬舍”,至“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棣州河決聶家口,即聶索”。短短五十年,河患不窮,日漸嚴重,當(dāng)時的知州遂上書朝廷,請求遷城。然而,由于“城去河決尚十?dāng)?shù)里,一方民庶,占籍甚觽,未可遽徙也”。朝廷遂派內(nèi)殿崇班史崇貴、內(nèi)供奉官王文慶和本路轉(zhuǎn)運使王曙前往棣州督修河堤;三月,又“遣合門祗候郭盛乘驛往棣州,與轉(zhuǎn)運使、前遣使臣同規(guī)畫修河事”。然而,時間不久,“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七月,河決棣州李民灣,環(huán)城數(shù)里民舍皆壞”。王曙認為“州城危墊,請徙置商河縣”。前來幫忙治河的郭盛也持此議。朝廷于是又派出孫沖、承慶再次考察棣州河防情況。孫沖上報稱:“城可固護,止費三十萬功,且薦瑩知水事,請同領(lǐng)護?!卑嗽?,史瑩上書:“本州河水為患,隄防不固,慮非時決溢,沖注州城。望徙井邑于商河,其城壘俟霜降水涸而葺之?!笔番撾m為孫沖所薦,但二人意見相左,史瑩主張遷往商河,孫沖主張加固堤防,就地不動。知州孫沖甚至還舉報史瑩結(jié)黨營私,應(yīng)治其罪:“‘臣前舉瑩共治水事,瑩黨右豪族,妄請徙城。愿召赴闕,核其罪?!瘯r商河有富民賂官司請徙州治,故沖奏及之?!边w城之事也因意見不統(tǒng)一遂被迫擱置。
沈世銓、李勖所著《惠民縣志》載,喬家莊“居民千家、樹木叢茂、土地突起,即今城中之喬子頭”,認為該村人多樹茂,地勢高聳,有利于防洪排澇,是當(dāng)時朝廷選定此址的主要原因。
御侮而建,城堅水闊
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宋與契丹在澶淵(濮陽)一帶爆發(fā)了一場影響宋朝歷史的戰(zhàn)爭,史稱“澶淵之戰(zhàn)”。宋遼訂立“澶淵之盟”,給宋朝帶來了近百年的和平發(fā)展環(huán)境?!板Y之盟”其中一條規(guī)定:“不在沿邊修筑堡寨?!薄板Y之戰(zhàn)”后的第11年,即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棣州治所遷至今惠民縣城。由于受盟約限制,棣州治所一直沒有修筑城墻。至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筑城,間近百年為有州無城狀態(tài)。
至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宋遼“澶淵之盟”已過去了98年,此盟約早已名存實亡。契丹南侵,屯兵至慶云,棣州有州無城,難以固守。宋徽宗只好派遣工部尚書牛保趕赴棣州親筑城池,九年始成。
(《武定州志》所載棣州古城圖)
(惠民古城出土的“官”字款青磚)
據(jù)嘉靖《武定州志》載,棣州城外表敷磚,城頭外沿有垛口(堞墻),志稱“垛口千余”。按古時的筑城規(guī)制,垛墻每8尺有1口,每口長2尺,1垛1口共1丈,即3米。按此計算,應(yīng)有垛口兩千多個。
城有四門,各建“門樓”,為歇山重檐式閣樓,雕梁畫棟,巍峨高聳。四城門外皆有半圓形甕城。甕城是拱衛(wèi)城門的小城,兩頭與城墻相接,高與城墻同。城初建時,出于防御考慮,甕城均不開正門。四甕城門楣各鑲嵌青石門額,城門樓上亦鐫刻門額。南門甕城門額為“金景”,樓額為“明遠”;北門甕城門額為“靖安”,樓額為“紫薇”;東門甕城門額為“青肅”,樓額為“春風(fēng)”;西門甕城門額為“明遠”,樓額為“景山”。城墻的四角有角臺,即城墻四隅轉(zhuǎn)角凸出墻體的實心臺。角臺為圓形,均建有歇山重檐式二層閣樓。
城墻四邊有凸出墻體的“馬面”,又稱“敵臺”,是城墻進行立體防御的重要戰(zhàn)略建筑。宋人陳規(guī)《守城錄·守城機要》中載:“馬面,舊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減二丈,闊狹隨地利不定,兩邊直覷城腳,其上皆有樓子?!遍χ莩菈Α榜R面”有兩種類型,一種體型較大,稱“腰臺”,東、南、西邊各兩個,北邊一個,共7個,均位于城門與角樓之間,臺長約25米,凸出外墻8米左右,上建歇山重檐式閣樓,稱為“腰樓”。另一種體型較小,稱為“炮臺”,共16個,每邊各4個。炮臺長約6米,凸出外墻約3米。
(惠民古城護城河清淤時出土的陶球)
東西大街貫通東西城門;南門大街直達府衙。北門則坐落于西北角“后天八卦”中的“乾”位。在筑城取土?xí)r,根據(jù)古城建筑、城市排水用水的需要,城內(nèi)外還形成了許多海子(池塘)。而且,城內(nèi)所有寺廟等建筑均建于高臺之上,前面均挖有海子。這些海子與護城河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對于調(diào)節(jié)小氣候、保證居民用水、抗旱排澇等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城內(nèi)王府官衙、三臺八閣、十二沖樓、三十六壇寺廟等建筑及街道星羅棋布,與海子交相輝映,構(gòu)成一幅城水相依的美麗景觀,充分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棣城現(xiàn)狀,古城公園
惠民古城北拱京津,南衛(wèi)齊魯,有“燕齊門戶、神京鎖鑰”之稱。明永樂初年,棣州城為避明成祖朱棣諱改為樂安。宣德年間,漢王朱高煦謀反,明宣宗率兵親征,武力平定叛亂,遂又將其改名為武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州為府,置附郭縣惠民?;菝褚?a href='/mingchao/' target=_blank>明朝景泰年間在城東南開挖的惠民溝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
(城墻層層夯筑而成,夯層結(jié)構(gòu)清晰可見)
Hash:a6fb8ec03fbec8c0f3f5a64e4ff1f175b89a1693
聲明:此文由 空間六度科技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