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縣記憶——古八景

中國古代地方志書,多將古跡名勝通編為八景。因此史書上有“各處志例,均言八景,多有附會”之說。古邢臺不例外,各版本志書均列有八景,雖因年代久遠,有的景觀已不復(fù)存在,但見諸史志文字的卻不在少數(shù),如《順德府十二景》、《邢臺八景》、《內(nèi)邱八景》、《南宮十景》、《清河八景》、《和陽八景》、《槐陽八景》、《洺陽八景》、《巨鹿八景》……,各方縣志所言各景其中還包含著十分可貴的故土情懷。同治年間順德府《廣宗縣志》卷十二載劉檝《宗城八景》“小引”說:“宗邑一望平衍,東尤積沙,故無一景,安從八乎?然民淳土秀,地以人靈。茍能現(xiàn)前取足恒景,頓成異觀,故不必探究嶷、陟五岳而后快登臨之美也。”

仙山攢碧 甘泉澄清 洺陽弦誦 文殊佛燈

孤忠新祠 雙陵古跡 上垅云香 南樓月色

威縣八景》又名《洺陽八景》,嘉靖二十九年(1550)知縣胡容做了件好事。他在編修《威縣志》時,首次議定威縣八景并記載于書,流傳于世。

——威縣八景

古城墻

威縣八景之中,我最喜歡兩景。

其一是仙山攢碧,其二就是南樓月色。

一角城樓,一彎月,想想畫面都出來了。

威縣這個名稱可以追溯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一座古城歷經(jīng)滄桑,而古城墻、角樓,正是威縣厚重歷史文化的標志之一。

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不到城墻的影子了,只能從口述、書本、斷斷續(xù)續(xù)的影像資料中找到曾經(jīng)存在過的印記。更像是一種標志性和訴說性的存在。告訴大家,這里曾經(jīng)有過怎樣的變遷;告訴大家,我們的先輩曾經(jīng)從高大的城墻門走過,守著日出日落,挑水、生火、做飯,看傍晚的炊煙飄散到高大的城墻上,和夕陽的余暉合在一起。

在城墻根兒下,和你喝一大碗熱騰騰的茶,抹一把嘴,卻道天涼好個秋!

《廢都》里描寫著有人站在古城墻上嗚嗚咽咽吹一種叫做塤的樂器。這段描寫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很多次幻想,如果威縣的那些老城墻還在,會不會也有一個這樣的男人,在城墻上獨自對著塤吹奏一段旋律出來,飄蕩在月下的古城之中。

...

..

.

厚重的城墻,曾守護一方百姓;遙望,以及未來,古城墻也將見證這座城市新的歷史。

Hash:b6f59572bab15ba216f2f6f76ee5769b4c3833b7

聲明:此文由 萬友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