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里仁橋

吳江里仁橋

又名德慶橋,位于吳江市蘆墟鎮(zhèn)莘塔老街中市,橫跨市河?xùn)|、西兩岸。

“里仁”語出《論語·里仁》“里仁為美”。明代始建。清康熙四年(1665)重建后圮。清乾隆二十年(1755),由敬萱公尚德與好善之士玉田公計議共捐資二百金易址再建,改名德慶橋。民國18年(1929)重修。民國21年7月,又支銀元1696元,再度重修。1994年7月29日列為吳江市文物控制單位

花崗巖梁式單孔橋,東西走向。全長13.7米,中寬2.5米,堍寬3.35米,孔高4米,跨徑5.8米。東、西堍各有14、15級石級。橋面上兩側(cè)各有7根鐵鑄欄桿,是民國18年重修時澆鑄的,用圓柱形鐵桿橫連起來,作為過橋行人的扶手以圖安全,鐵柱上至今還可以模糊辨認出“吳江縣……莘塔監(jiān)造”的字樣。整個鐵鑄欄桿形制花紋精美,做工細致。橋身面南楹聯(lián):“春見一江芳草色,秋聞萬戶桔槔聲?!甭?lián)中“桔槔”,也稱“吊桿”,是一種原始的汲水工具,春秋時代已被人們應(yīng)用于生活,使用時取一拱木支在木柱上,一端用繩掛一水桶,另一端系上重物(或手臂使力),使兩端上下運動以汲取井水。“桔槔聲”則用來指當(dāng)?shù)鼐用裉崴皝順蝾^河埠擔(dān)水的聲音。橋身面北楹聯(lián):“舟行南北千金獲,人馌東西五谷登”。聯(lián)中“馌”字,指為田里耕作的人送飯吃。該聯(lián)向人們展現(xiàn)這樣一幅圖景:里仁橋下,舟船南來北往,載運著各種各樣的貨物,船家們在繁忙著水上運輸,透出“獲”取“千金”的喜悅;里仁橋上,來自兩岸的老人、婦女則攜扶孩童,拎著盛有噴香米飯的竹籃東西往來,給附近在田野里辛勤勞作的親人送飯送菜,端茶遞水,往來奔波的腳步中,期盼著“五谷豐登”的情景,不久眼前將迎來一個令人欣喜心醉的豐收年景。兩副楹聯(lián)佐證明代后地處佐字圩和伊奄圩的莘溪兩岸的莘塔村是人流物流興盛,景色秀麗的農(nóng)耕村落,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莘塔的鄉(xiāng)土風(fēng)貌及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信息來源:吳江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