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南街清真寺

鼓樓南街清真寺

鼓樓清真寺是成都的清真古寺之一,位于成都市鼓樓南街115號。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毀于明末,清康熙雍正年間恢復(fù),后經(jīng)清乾隆七年(1742)及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兩次重建,禮拜殿則是該寺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座古代建筑,也是整個寺院的經(jīng)典之作,同時亦是成都地區(qū)現(xiàn)存十余座清真寺禮拜殿中制度最完備、構(gòu)筑最精巧的一座。1981年4月,鼓樓南街清真寺禮拜殿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初建

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毀于明末。

修繕重建

清康熙雍正年間恢復(fù),后經(jīng)清乾隆七年(1742)及乾隆五十九年(1794)十月兩次重建,清真寺原有規(guī)模較大,其建筑以大門、牌坊、邦克樓(喚醒樓)、禮拜殿、-室、浴室和教長室等組成。1941年遭日軍飛機轟炸,邦克樓及木牌坊等建筑被毀,現(xiàn)僅存禮拜殿一幢建筑,保存較為完好。該殿脊檁有“乾隆七年”題記。

現(xiàn)狀

1966年后,幾十戶漢族居民搬入寺院居住,禮拜殿曾作過某單位辦公室和倉庫之用,廊道則改為居民住房和某小工廠加工車間。寺院除禮拜殿外的建筑已面目全非,全都改成了居民住房,同時在院內(nèi)又新建了一座居民建筑。1981年4月,鼓樓南街清真寺禮拜殿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但90年代初的一場拆遷差點使一切都結(jié)束了。在當年各界市民的奔走呼吁下,大殿被平移200米保留下來,而之外的所有部份仍被拆除。2000年進行了全面維修并復(fù)建大門,現(xiàn)為重要的伊斯蘭教活動場所。

2012年,鼓樓南街清真寺大門遭受白蟻侵害情況嚴重,三根承重立柱、門檻及吊檐被白蟻蛀空,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急需維修。2013年,四川省文物局組織相關(guān)專家赴成都市青羊區(qū)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鼓樓南街清真寺山門維修工程進行竣工驗收。

保護范圍:以現(xiàn)圍墻為界。

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