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峰山遼代石窟
福峰山,遼時稱臺香山,清為阿圭山,現(xiàn)俗稱-洞山。福峰山位于頭道營子鎮(zhèn)西南3公里處,是打虎石旅游景區(qū)的一部分,由主峰望兒城、福峰山和石山三部分組成。山勢雄偉,峰險洞奇,風(fēng)光旖旎。
福峰山高大挺拔,巍峨險峻,從東向西望去,整座山就像一只臥鳳,頭東尾西,恬靜、安祥的爬臥著。福峰山山勢有急有緩,從東南面可以直接攀援而上,其間怪石突兀,陡峰峭壁。東嶺山口處,一巨型花崗巖石,上邊分別用漢、滿、蒙三種文字雕刻“福峰山”三字,線條流暢,刀法簡練,美觀大方。在距山門不遠(yuǎn)的平臺上,建有福峰山廟,香火盛極一時,只可惜毀于近代0,現(xiàn)只剩下廟的遺址。
石山,位于福峰山東側(cè),山上有遼代開鑿的五大石窟,巨石的上方為“佛爺洞”,由此沿著陡峭的石梯向北是“響洞”,它是五個洞中最大的一個,置身洞中,說笑時有空曠的回聲,響洞的右下方是“娘娘洞”,洞內(nèi)有石炕;響洞的左側(cè)是“馬王爺洞”。過了馬王爺洞,向上登過狹窄的天橋就來到了“十八羅漢洞”。從遠(yuǎn)處看這五個石洞呈“品”字型,從近處看,每個洞內(nèi)的門窗佛龕,煙道、燈窩、炕道等雕鑿整齊,巧奪天工。至于這五個石洞是干什么用的,說法不一,有人說是-居住的地方,也有人說是石中寺廟,由此可見,契丹民族鼎盛時期石窟文化的一個縮影。在遼代以后,這里一直供奉著神像,到這里燒香拜佛的人也一直絡(luò)繹不絕,在農(nóng)歷四月十五日,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到這里燒香拜佛,求神靈保佑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在響洞旁還有通往山后和山下的“天梯”,天梯兩旁曾有欄桿扶手,欄桿的柱角窩還歷歷可見。響洞東側(cè)有一口方井,井口長2.4米,寬2米,據(jù)說為蕭太后命人所鑿。從井往南去,是一片平坦地段,遼代時在此建“昊天寺”。
越過石山,就是福峰山主峰望兒城,海拔1270米。望兒城為遼代軍事要塞,上邊建有城堡,作為軍事眺望之用。站在望兒城上,往南可見通往河北平泉的川道,東望可見中京故城大明塔。福峰山群山環(huán)抱,綠樹掩映,奔騰的黑里河水從山腳下流過,空氣濕潤,景色宜人,是塞外旅游登山不可多得的好地方,特別是各種傳說,撲朔迷離,給福峰山增添了不少誘人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