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松山天后圣母行宮,建于北宋天圣年間,歷史上別稱「歷史上別稱「媽祖行宮」、「靖海宮」、「阿婆宮」,是繼湄洲媽祖祖廟之后的第一個天后圣母行宮,是八閩創(chuàng)建較早,聲名較著的禱祀“海峽和平女神”宮廟。素有「行宮之尊」的美譽。
松山天后圣母行宮地處福寧灣西南部,坐落在松山村澳尾港的洄瀾岸口、阿婆崗上,坐東朝西,依山面海而建。在《縣志》、 《州志》、《府志》、 《福建通志》乃至全國性的《中國圖書集成》中都有“建自宋朝·在洄瀾岸口”或”當巨瀾之要沖,面向七星:座朝五虎”的明確記載。記述其神業(yè)管理范圍,南至浮鷹島,北至四碼列島,東至崳山島,西至本村,可見當年神產之大香火之旺盛。明清多屬官方倡建,整個建筑面積600多平方米,是懸山頂穿門式木結構,原建筑內分大廳、中殿、神龕,大廳前有戲臺,兩旁有環(huán)樓,臺上藻井為五層門拱,四周凋刻人物花卉,宮大門鑲嵌四層門拱,飛檐翹角,錯彩鏤金。廳毀于文革,現(xiàn)存宮面板五進深三開間,藻井繪媽祖圖,梁下尚留明知州胡爾造、清總兵吳萬福、郡守甄時濟重修的題名及清乾隆五十八年“靖海宮祀界”碑刻,正殿懸樑至今尚留存著明萬歷年間的「福寧知州胡爾造」,及清康熙年間的「總鎮(zhèn)福寧左都督吳萬福前重建」、郡守甄時濟重修的題名等多處題額,還有宋代蓮花石礎,宋代媽祖護將金、柳將軍凋像,清乾隆五十八年的「靖海宮祀記」古碑,清代媽祖木凋像等珍貴文物。
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松山天后圣母行宮竭祖進香的信眾超過30萬人次,單海外及臺港澳的信眾就超過10萬多人次。每逢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農曆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從四面八方趕來松山天后圣母行宮尋根謁祖、割火過爐、祈禱平安的媽祖信眾絡繹不絕。
特別是每年端午時節(jié),松山天后圣母行宮所在地福建霞浦縣松山村,就會上演別具風情的「媽祖走水」和「四海龍王朝圣母」民俗活動。
2004年11月1日,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在湄洲祖廟成立,松山天后圣母行宮當選為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單位。松山天后圣母行宮也被列入「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霞浦松山「天后圣母行宮」文化底蘊深厚,一直吸引大量的閩、浙、臺沿海漁民和許多信眾前往朝拜,是福建民俗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對海峽兩岸民俗文化交流往來,具有良好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