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山藥

山藥在安順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其塊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維生素及淀粉等,具有健脾、固精、補肺益腎的功效,是一種很好的治療糖尿病的食藥兼用的藥用植物。

山藥,別名薯蕷,屬薯蕷科,為多年生宿根性蔓生植物,喜溫暖,不耐寒,以其肥大的塊根或圓柱狀根供食用。塊根10℃以上開始發(fā)芽,莖葉生長以25~28℃為最適,塊莖膨大以20~24℃最快。其根壯莖短,根直立,肉肥厚,呈圓柱狀棍棒形,長可達1m,直徑2~7cm,外皮灰褐色,生多數(shù)須根,質(zhì)脆,斷面白色帶粘性。莖細長,通常帶紫色,有棱線,光滑無毛。葉對生或三片輪生,葉腋常生株芽“零余子”,俗稱“山藥豆”。其葉片形狀多變,呈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寬卵形,長3.5~7cm。6~8月開花,花雌雄異株,花小黃綠色,均為穗狀花序,雄花序直立,雌花序下垂,花乳白色。種子扁圓形,有寬翅。

安順山藥呈圓柱形,一般長10~20cm,直徑1~3cm。表面潔白光滑,兩端平截,質(zhì)堅實,斷面白色,富粉質(zhì),呈顆粒狀,無木質(zhì)纖維組織。它屬于普通山藥 (家山藥)中的一個變種。在栽培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技巧能提高山藥的產(chǎn)量。

地域范圍

西秀區(qū)為原縣級安順市,2000年8月,撤銷縣級安順市,設(shè)西秀區(qū),安順地區(qū)改名為安順市,西秀區(qū)隸屬安順市管轄。西秀區(qū)位于貴州省中西部,地處云貴高原東部、苗嶺山脈西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水嶺上。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05°44′32″~106°21′58″,北緯25°56′30″~26°24′42″。東臨平壩、長順兩縣,南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北鄰普定縣,西連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距貴州省省會貴陽市90余公里,是地級安順市市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jīng)濟、科技和文化中心,居住有漢、苗、布依、回、仡佬等民族80余萬人。全區(qū)總面積15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65萬畝。海拔高度1102-1695m,最大相對高差592.7m。森林面積1575.32萬畝,森林覆蓋率25.58%。 安順山藥分布于西秀區(qū)所轄行政區(qū)內(nèi)的十七個鄉(xiāng)鎮(zhèn)(辦),包括:劉官鄉(xiāng)、東屯鄉(xiāng)、楊武鄉(xiāng)、新場鄉(xiāng)、雞場鄉(xiāng)、巖臘鄉(xiāng)、黃臘鄉(xiāng)、舊州鎮(zhèn)、雙堡鎮(zhèn)、大西橋鎮(zhèn)、七眼橋鎮(zhèn)、蔡官鎮(zhèn)、轎子山鎮(zhèn)、龍宮鎮(zhèn)、寧谷鎮(zhèn)、東關(guān)辦事處、華西辦事處。山藥總生產(chǎn)規(guī)模1.5萬畝,年總產(chǎn)量3.0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