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棕屬于菌類植物,是菌中之王。不論單抄、炸、做羹湯,或是配以肉類烹調(diào),均香味獨特,食后令人難以忘懷。雞棕因何得名,眾說不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雞棕,又名雞菌,南人謂雞棕,皆言其味似之也。”也有古人說雞棕成熟后“披紛紛如雞羽,故曰雞,以其出土中,故曰棕”。
云南的雞棕,歷朝都被列為山珍進貢朝廷。清嘉年間,廣東人謝文革在云南寫過一首專詠雞棕的詩:“菌香煙雨外,異味瘴鄉(xiāng)聞;雪肋應難棄,桑鵝與并芬。根多蟠蟻穴,名不出雞群;芽茁殊蔬筍,芋茸覆綠色云?!奔让枋隽穗u棕的色香味,又寫出了雞棕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及出土后的形狀。
雞棕每年出在農(nóng)歷五、六、七月間,師宗出名的是龍慶雞棕。有句諺語:“五月端五,雞棕拱土”。六、七月,雨量充沛,土壤濕潤,加上龍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適宜雞棕生長。雞棕主要產(chǎn)于紅沙土質(zhì)的山地和松林中,龍慶的雞棕肉質(zhì)肥嫩,清鄉(xiāng)腹郁,故鮮、香味都很有特色。每年龍慶約產(chǎn)雞棕4000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