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的特產(chǎn)糯米糍粑,可愛圓潤,白白的透著一層亮光;入口柔軟、爽滑,口感極好??婶亵蔚墓ば?、材質(zhì)卻很講規(guī)矩。
舂糍粑的木槌要山上的“棗木”、“楓樹"做成,因為它們的木質(zhì)條紋走縱向,不易開裂痕;要手工做的杉木罾來蒸;粑筐也是麻花石頭,由當?shù)刈鎮(zhèn)魇炙嚾舜蜃龆?;雕花印版要梨樹制;還有要調(diào)好的印花。
先把糯米曬干,洗凈,浸泡12小時以上放進木甑,大火蒸2-3個小時上了氣蒸,蒸到九分熟的時候起鍋,兩個人提了甑把,疾步走進院落,兜頭倒進一個巨大的石臼筐里。兩個粗壯漢子舉起手腕粗的棗木或楓樹大槌,呼兒嘿喲地打起來。
這打糍粑很有講究,力度和技巧是任何時候都必須掌握的,兩人對站,身體前傾。追求“快、準、穩(wěn)、狠”四個字。兩個人圍了石臼,各站一方,手中的木槌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糯米粘性太強,免得木槌和米粘在一起;準頭要足,兩根木槌此起彼伏,都要打在同一個地方,這樣糯米才能打得均勻,打得瓷實;穩(wěn)即是握棍的手要緊,用力要均勻,不能前面噼里啪啦疾風驟雨,后面力氣用盡了,軟綿綿的跟不上趟,那這臼糯米就算廢了;狠不用說,當然是手腕子、臂膀的力氣要繃得足,散得暢……如此這般,大概十幾分鐘,漢子們一身汗,那臼糯米被打成了粘乎乎的一個團。這時,兩支木槌架起來,兩人合力往上一拉,早有能干的大嬸準備好了繩子,抹點膏糍粉(就是光米磨成的粉)纏住木槌粘糯米的上端,往左右兩邊用力一嘞就把沾粘在木槌上的糍粑團落到了團箕里。再打點粉一抹。出粑坨手感一定要準,那樣才會大小一致的均勻;再一小個一小個的分發(fā)出去,其他的人再把它揉揉,盤成圓形,再把光滑的一面放底下裝到那早就準備好的梨木雕花印里,那糍粑就成形了。在印盤放個5分鐘左右,沒事的時候也用手或木板去壓壓,達到光滑,美觀。
剛做好的糍粑是軟的,從木模里拿出來后,手腕一抖,糍粑在空中轉(zhuǎn)上幾個圈,圓圓地落在曬席上,再蓋上被單,溫度降下來后就好了。孩子們再給印上美麗的紅點綴,有的還在中間加點綠。如果是用做大壽的,還會貼上松柏枝,以表萬年常青,青春不老。
有的地方,小糍粑做完后,由心靈手巧最會做糍粑的婦女,再做幾個大糍粑,小則三五斤,大則十多斤。這叫“破籠粑”,象征“五谷豐登”,又顯示農(nóng)家人大方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