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血粑豆腐

一、歷史淵源

血粑豆腐是全州人自古以來情有獨鐘一種特殊食品,從什么年代開始制作食用已無史考,聽老人們說,是老0的老0傳下來的,也有人講,是全州人熏制臘肉后不久就有了。傳說很久以前,因為當年大旱,一個叫賤狗的佃戶因欠地主的租谷,年終時帶著妻兒躲債躲到大年三十日才偷偷跑回家,為了過個象樣的年,他磨了一灶豆腐,并到隔壁鄰居家賒了兩斤肉,鄰居見他窮的可憐,就把一盆剛殺的豬血送給了他。他把豬肉剁碎,準備制成肉丸子好過年(全州人過年,特別是農家過年必做肉圓子,表示過年大團圓),突然幫地主家討債的狗腿子來收債了,賤狗一家人嚇得亂成了一團,生怕豬肉被搶走,慌忙中忙把剛剁碎的豬肉倒進豬血里;狗腿子進得門來,見了一盆豬血,以為佃農殺豬過年,是有錢不還債,并逼佃農交租,佃農細說原因,并苦苦哀求,狗腿子說:“老爺給了你田種,年終賴帳不交租,真是紅白不分,曉不得好丑”。賤狗說;“我是曉得好丑,分得清紅白的,只因年成大旱,所以才欠了租債”,并表示來年補交。狗腿子眼球一翻,出了一道難題:“紅是紅,白是白,白是豆腐,紅是血,要想明年有田種,你把豆腐變成血”。田是農民的0子,如果不給佃田就難搞了。賤狗急中生智,忙把一灶水豆腐倒進豬血盆里,雙手在血盆里又抓又揉,把豆腐全弄碎了說:“豆腐變成血了”。狗腿子無話可講,灰溜溜地走了。賤狗夫婦見一盆豬血里又有碎肉又有豆腐,分又分不出,一時又吃不完,就索性將其混在一起,加點鹽和蔥花蒜泥,揉成團,做成小圓子吃,吃不完的就放進谷篩里。為了防止其變質,就連谷篩一起吊在火坑上熏烤,日子久了,這血豆腐圓子變成臘味,非常爽口好吃,以后逐漸在民間流傳,并經(jīng)過千百年的摸索,工藝不斷得到提高,就變成如今的血耙豆腐了。

二、制作方法:

臘月時節(jié),最佳的時期為殺年豬時,先磨一灶水豆腐(一灶約5斤黃豆),壓干成干子豆腐后(原則上越干越好),取一大碗(約一公斤)新鮮豬血,剁3—5斤豬肉(以前胛瘦肉為最宜,瘦肥比例為5比1),加入五香粉、精鹽、面粉或淀粉適量,將其混揉成團,然后揉成直徑0.8—1.2公分大小的圓球體,放置谷篩或菜籃內,掛吊于通風處5—7天,然后移吊于火堂頂上接受煙火熏烤(與臘肉熏烤一樣),距離火爐1.5—3米均可,熏烤30天以后,外表成黑黃色,切開里面呈肉紅色即可食用。

三、食用方法

制好的血粑豆腐味道極佳,即有臘肉的臘香,又有豆腐的松脆,可切成厚片與臘肉同熟,也可切成薄片放入香料蒸食;還是親友之間相互送禮的佳品。此物制臘以后便于保管,即可放于火爐上長年接受煙熏(成品以后放置要離煙火遠一些),也可放于冰箱或干燥處。

四、流傳地帶:全州各鄉(xiāng)鎮(zhèn),目前較流行的有文橋、大西江、東山、白寶、蕉江等偏遠地帶。

信息來源:全州縣人民政府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