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禹王碑記載著大禹治水的功績,但上面的文字郭沫若僅認識三個

文物保護界公認的中華三大瑰寶分別是黃帝陵、炎帝陵禹王碑。

黃帝陵、炎帝陵皆為世人所共知。禹王碑卻是神龍半現(xiàn),東一麟、西一爪,首尾不見。千百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民間傳說,大禹治水,到了南方,擇南岳衡山72峰之一岳麓峰高地居住,斬惡龍、斗洪水,終于將洪水治好。

長沙先民感激涕零,一致要求在岳麓山頂立碑為大禹記功。

大禹推托不掉,故意提供了77個猶如天文一般的奇古文字讓百姓鐫刻。

百姓雖不能辨認,但選出最好的石匠,將該77個字一筆一劃依樣刻在岳麓山頂?shù)氖谏稀?/p>

千載之后,有方外道士云游經(jīng)岳麓山頭,無意中看到碑文,興趣大起,便一個字一個字地考證辨認起來。

從晨到夕,已認出了76個字。

道士興奮莫名,正要一鼓作氣考證辨認完最后一個字,忽感雙膝冰涼,低頭看時,洪水滔天,快要淹沒岳麓山頭,自己雙腳已泡在水中,不由得大驚失色,連呼“救命”。

這一驚,先前考證辨認出的碑文登時忘得干干凈凈,而洪水也隨著記憶瞬時退去。

道士望著退去的洪水,恍然大悟:此乃天書,百姓不可讀認。

民間傳說是這樣,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卻記載了另外一種說法:大禹的父親鯀治水不力,被舜斬殺于羽山(今山東城東北)。繼承父業(yè)的禹出同樣治水無方,他聽說黃帝曾把一部以金簡為頁、青玉為字的治水寶書藏在衡山上,便到衡山尋找,殺白馬祭祀求神,夢中得到天上神仙蒼水使者的指點,找到了金簡玉書,將治水之方刻在岣嶁峰石碑上。

此事,羅含《湘中記》、酈道元《水經(jīng)注》、王象之《輿地記勝》均有記述。

后世把大禹殺白馬的山峰叫做“白馬峰”,把掘出寶書的山峰叫做“金簡峰”,把那塊石碑叫做“禹王碑”。

據(jù)說,在“禹王碑”附近,還有禹跡蹊、拖船埠等古跡。

至于“禹王碑”上碑文的流傳,南北朝的《粹璣錄》上稱,是南齊高祖蕭道成的兒子貴陽王蕭爍“愛采佳石翻刻”,讓人摹寫,“始見于世”。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大詩人韓愈劉禹錫雖然無緣一睹“禹王碑”真面目,甚至連臨摹碑文也沒見過,但都作有“詠禹碑”詩,使“禹王碑”名聲大噪。

其中,韓詩云:

岣嶁山前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樸奇。

蝌蚪拳身薤葉披,鸞飄鳳泊拿蛟螭。

事嚴跡秘鬼莫窺,道人獨上偶見之。

我來咨嗟涕漣湎,千搜萬索何處有?

劉詩云:

常聞祝融峰,上有神禹碑。

古石瑯玩姿,秘文璃虎形。

從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到唐朝韓愈的“詠禹碑”詩,我們都可以看到,“禹王碑”最先是刻在岣嶁峰上的,并非民間傳說里的岳麓峰。

岳麓峰上之所以出現(xiàn)有“禹王碑”,其實是南宋文士何致所為。

明末岳麓書院山長,人稱嶁山先生的吳道行著《禹碑辨》記:南宋文士何致于嘉定五年(1212)游南岳衡山,在樵夫導引之下,來到了岣嶁峰藏碑處,臨摹碑文,復制到了岳麓山峰。而明嘉靖十二年(1533),潘鎰將碑文拓出,傳之世。

誠如清代錢泳說的“三代已有文字而今不傳,所傳者唯《大禹岣嶁山碑》、《比干銅槃銘》、《周宣王石鼓文》”,天下名士得知潘鎰所拓碑文是三代時的文字,無不紛紛加入考釋碑文的行列。

其中最著名的,是著名歷史學家、甲骨文專家郭沫若考釋碑文的故事。

禹王碑的古篆文,字分9行,共77字。碑高1.7米,寬1.4米。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鐘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蒼古難辨。據(jù)說,郭沫若鉆研其拓本三年僅識得三字,所以,碑文內容至今還是謎。

當然,像明代楊慎、沈鎰、楊時橋、郎瑛,清代杜壹,當代長沙童文杰、杭州曹錦炎、株洲劉志一等對碑文都有自己的考釋的結果,但都是自說自話,難得學術界認同。

話說回來,潘鎰拓岳麓山峰碑文,致使天下只知岳麓山峰有“禹王碑”,而不知其是“禹王碑”的復制品,而真的“禹王碑”還在岣嶁峰。

現(xiàn)存于世的西安碑林、紹興禹陵、云南華山、武昌黃鶴樓等處“禹王碑”碑文,全都是以岳麓山峰“禹王碑”碑文為藍本的翻刻。

實際上,岣嶁峰的“禹王碑”在南宋朝以后就謎一樣的消失了。

2007年07月,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組專門錄制一期尋訪禹王碑的節(jié)目,派出攝制組到南岳衡山實地尋訪。

有一個在南岳區(qū)文物管理處工作的老人,名叫曠光輝,向攝制組報料。他說,在上世紀80年代,他在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時,在南岳衡山云峰寺下的望隱橋旁邊看見一塊巨石。職業(yè)心理使然,他感到該巨石異常特別,就仔細的考查了一下。該巨石形同一顆大桃,高2米,桃右有字5行,每行13字,桃左上端有字3行共12字,合計77個“蝌蚪文”。巨石上的字數(shù)、位置與《南岳志》關于禹王碑的記載相符,而且形同長沙岳麓山的“禹王碑”。所以他懷疑該碑就是禹王碑的母本。為此,也曾多次向相關部門反映。但一直沒有得到明確的結果。在之后的數(shù)年里,他都時時關注這塊碑。1996年湖南衡山縣福田鋪鄉(xiāng)云峰村的一戶農民,要在此建房子。他感到巨石會有被毀的危險,就特意去給該農戶講了文物法關于文物保護的內容。但當時該碑沒有明確的說法,所以該農戶還是在碑所在的地方建了房子并且把該碑砌進了墻里。

欄目攝制組在曠光輝老人的帶領下,在湖南衡山縣福田鋪鄉(xiāng)云峰村七組找到了碑。

但碑已經(jīng)成為墻體,根本無法識別。

在征求屋主同意后,墻體被拆開。

由此,這個被認為是“禹王碑母本”的碑終于重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

但令所有人遺憾的是,原本有77字的禹王碑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看清。

原來由于建房的需要,碑身已經(jīng)被打碎了一部分,有65個字也跟著被打掉了。剩下的12個字也幾乎無法辨認。

屋主被告知石碑是中華三大瑰寶之一,徹底傻眼。

地文物部門所能做的,就是對禹王碑遺址采取了緊急保護措施,開展禹碑原址、原碑的進一步確認工作,整理破譯禹碑文字,積極著手將禹王碑遺址申報為文物保護對象。

Hash:794f542c4f1206af1f8df56204085269800d9171

聲明:此文由 軍武日報社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