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銀針白毫

又名白毫、白毫銀針。產(chǎn)于福建福鼎、政和。

政和縣也是白毫銀針的主產(chǎn)地之一(另一產(chǎn)地福鼎市),政和縣屬于福建省南平市轄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由于鷲峰山脈橫貫縣境東部,峰巒起伏,氣候較溫和,土壤較肥沃形成了獨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氣候條件。適合茶葉的生長,政和縣是全國最大的白茶基地。產(chǎn)自政和縣的白毫銀針被譽為十大名茶之一。產(chǎn)自福建福鼎和南平市政和縣的白毫銀針茶品質(zhì)優(yōu)良,在購買茶葉的時候需要分清是否是白毫銀針的原產(chǎn)地福鼎和政和縣的茶葉。

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體)的壯芽為原料,創(chuàng)制銀針白毫。約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種茶樹在福鼎縣選育繁殖成功,于是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種茶樹的壯芽為原料,菜茶因茶芽細小,已不再采用。政和縣1880年選育繁殖政和大白茶品種茶樹,1889年開始產(chǎn)制銀針。

銀針白毫原料采摘標準為春茶嫩梢萌發(fā)一芽一葉時即將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將真葉、魚葉輕輕地予以剝離。剝出的茶芽均勻地薄攤于水篩上(一種竹篩),勿使重疊,置微弱日光下或通風蔭外,曬涼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籠以30-40℃文火至足干即成。也有用烈日代替焙籠曬至全干的,稱為毛針。毛針經(jīng)篩取肥長茶芽,再用手工摘去梗子(俗稱銀針腳),并篩簸揀除葉片、碎片、尋質(zhì)等,最后再用文火焙干,趁熱裝箱。

銀針白毫芽頭肥壯,遍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似銀。福鼎所產(chǎn)茶牙茸毛厚,色白富光澤,湯色淺杏黃,味清鮮爽口,正和所科,湯味醇厚,香氣清芬。

沖泡:一般每3克銀針置沸水燙過的無色無茶透明玻璃杯中,沖入200毫升沸水,開始時茶芽浮于水面,5-6分鐘后茶芽部分沉落杯底,部分懸浮茶湯上部,此時茶芽條條挺立,上下交錯,望之有如石釧乳,蔚為奇觀。約10分鐘后茶湯泛黃即可取飲。

銀針性寒涼,有退熱祛暑解毒之功,在華北被視為治療養(yǎng)護麻疹患者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