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樂石崖茶

平樂石崖茶是廣西桂林平樂的特產。

石崖茶,又名:石巖茶、石山茶。學名亮葉黃瑞木,揚桐屬,喬木。因生長在懸崖上而得名,其芽葉肥厚,所制茶葉湯色亮麗。味純回甘好,耐沖泡,經有關部門檢測,由于石崖茶不含咖啡堿,飲后不影響睡眠,并富含黃酮類物質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因此深受消費者喜愛。

產地

"石崖茶"主要生長在廣西境內,平南縣、平樂縣、蒙山縣、桂平市、昭平縣、金秀縣、環(huán)江縣等縣市的高海拔原始森林的懸崖絕壁上,品質最為優(yōu)的是老樹茶。古時馴猴采摘,民間又稱為"猴摘茶"。廣東中山大學植物專家鑒定:野生石崖茶為亮葉楊桐屬黃瑞木茶科。

品質特點

主要成分為:黃酮類20%、茶多酚23.4%,氨基酸9.73%以及野生物堿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元素,是目前發(fā)現(xiàn)在自然植物中黃酮類含量最高的植物,屬國內珍稀的原生態(tài)純天然綠色植物的茶中珍品。該茶以全國最優(yōu)質的原生態(tài)野生石崖茶被入選0中央黨史研究室編撰的《共和國之最》一書。

功效

"野生石崖茶"茶色碧綠如翡翠,馨香爽口,含茶堿量低。品后回味無窮,不影響睡眠,長期早晚飲用,具有清熱解毒、護肝明目、消炎潤肺,養(yǎng)顏、降血壓.減少脂肪、健胃消食等作用,對咽喉炎、肥胖癥、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具有明顯的作用。野生石崖茶則是大瑤山的山中珍品.生長于廣西的各縣市內,南部山區(qū)日照短、溫差大、陰涼潮濕的石山峭壁或山澗邊,又因該茶長于懸崖絕壁,可謂吸天地之靈氣、采日月之精華;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出風格獨特的純天然飲品,舊時則須馴猴采摘,民間又稱為“仙茶”、“猴摘茶”。

生長點

"石崖茶"主要生長在桂林市平樂縣高海拔原始森林的懸崖絕壁上,野生石崖茶則是大瑤山的山中珍品,山區(qū)日照短、溫差大、陰涼潮濕的石山峭壁或山澗邊,又因該茶長于懸崖絕壁,可謂吸天地之靈氣、采日月之精華;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出風格獨特的純天然飲品。

發(fā)展歷史

過去,民間雖普遍了解此茶屬涼性、并習慣于驕陽酷暑或操勞重活飲服用,但對其實用價值及其科學哲理尚缺乏全面了解,加上制作方法原始粗糙,茶的質量不佳,其實用價值及經濟效益遠未得到發(fā)揮。至1974年始為平樂縣土特產公司茶葉干部呂增文率先挖掘整理,通過他廣泛收集民間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潛心實驗驗證,并采用桂青茶的制作方法進行加工,獲得理想的優(yōu)質茶。1985年經系統(tǒng)整理撰寫出《野生石崖茶》專論,分別在《廣西科技報》及全國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科技情報中心站刊物《野生植物研究》上刊登,其本人被邀參加1987年在遵義召開的“全國野生植物開發(fā)研究會”。從此,石崖茶逐于80年代后期即得到社會公認并投放市場。成為平樂周邊茶類中最受青睞的新崛起一名牌品種。

平樂石崖茶

所在地域:廣西

申請人:平樂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所在地域:2014年

地域范圍

平樂石崖茶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平樂縣行政區(qū)域內的東部、南部一帶和中部(蓮花山周邊)的山區(qū)和半山區(qū),即源頭鎮(zhèn)、陽安鄉(xiāng)、青龍鄉(xiāng)、橋亭鄉(xiāng)、大發(fā)瑤族鄉(xiāng)、平樂鎮(zhèn)、二塘鎮(zhèn)等7個鄉(xiāng)鎮(zhèn)的27個行政村和1個國有林場(廣運林場)。保護范圍位于東經110°34′—111°02′,北緯24°16′—24°38′之間,東西長110公里,南北寬42公里。保護面積800公頃,產量600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外形條狀或顆粒狀。條形茶條索肥壯,色澤沙綠、光潤有霜斑;顆粒茶緊結、重實、光滑,色墨綠。香氣濃郁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醇甘甜,回甘明顯,葉底芽葉完整明亮。 (2)內在品質:成品茶(干品)含總黃酮≥6.0%,可溶性糖≥1.5%。 (3)安全要求:平樂石崖茶生產者要嚴格實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并進行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安全衛(wèi)生須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最新版本的規(guī)定。